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黎昌友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6):52-55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现代汉语词语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词义系统内部各成份之间的相互制约等而增加了新义。根据新义与旧义之间关系来分,一部分旧词新义为派生型,另一部分为非派生型。加强对旧词新义的整理、研究,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健康、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政论文翻译中的增词现象。政论文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文章如文学、艺术等。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使政论文翻译更准确、明了、严肃。 相似文献
3.
4.
肖尊岚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83-85
翻译就是要准确表达出词语与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阐述了翻译中词层次上的非对等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6.
颜色词使这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而且和社会深深相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语中几种基本的颜色词作了翻译,旨在说明在颜色词的翻译中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网络上广为流行诸如"讨厌"表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汉语拆词扩展现象,除却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发展也对这种现象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拆词扩展现象与离合词、聚合词、委婉语、秘语、缩略语以及常用修辞格的比较中得出两者的相关点,从而窥见拆词扩展现象的产生和流行中所存在的合理性,给予这种现象一个比较合适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10.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注重英汉文化差异,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特点、人文地域风情等。 相似文献
11.
由于褒贬词带有强烈的褒贬倾向,富有表现力,又常带有某种社会文化内涵,在实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弄清褒贬词的有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从分析褒贬词的传统认识观点入手,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褒贬词的界定问题;褒贬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等三本词典中的处理模式;褒贬词的历史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归化异化翻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赞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69-73
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提出了汉文化特色新词语的汉英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洁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55-61,69
新词传播与新词扩散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前者侧重于信息的传递,而后者侧重于词语的认知。不同类型的新词传播方式所作用的新词存在差异,对新词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新词扩散包括新词在言语社团中的扩散、在空间中的扩散和在使用领域中的扩散。新词传播和新词扩散以人们对新词的接受度作为接口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慧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6):113-117
娱乐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娱乐性强,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欢迎.它有自身独特的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因此对新词语的运用极为充分.词语使用的灵活性,也使娱乐新闻成了新词语走向大众的一个捷径和有效通道,极具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玉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3)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是 :外来词增多 ;港台词语大量涌入并与普通词汇并存 ;术语增多并趋于普通化 ;新词语中出现词群现象。透过这些新词语 ,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探讨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分析和比转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比喻性词语、习语及与宗教有关的词语的文化差异着手,探索其内在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日语和汉语中的同形异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暖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6):117-120
日汉同形异意词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文章拟从语意范围、褒贬色彩、词语搭配等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探讨日、汉两种语言中的同形词在各自的具体使用语境中的意义偏差。 相似文献
18.
浅析具有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翻译这些词语成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文章分析并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的特点、应采用的翻译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在模拟对象和语义特征方面具有共性,在拟声理据和句法功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拟声词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这些共性和差异性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抽象法等,以使译文美感度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