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芦荟,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了元江芦荟和华芦荟中Ca、Mg、Fe、Zn元素的含量。考察了分析谱线、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等实验参数对元素测定的影响,优化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对Ca、Mg、Fe、Zn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5.62ng/mL,3.03ng/mL,78.36ng/mL,25.41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μg/mL,(0.01—100)μg/mL,(0.2—20)μg/mL,(0.1—20)μg/m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96%,回收率在96.5%—102.4%之间。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且华芦荟与元江芦荟中金属元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华芦荟中铁元素含量比元江芦荟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牛奶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牛奶中钙、镁、锌元素的含量,为人们根据需求选用牛奶提供依据,同时为营养师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经测定,在所检样品中:高钙牛奶和加钙牛奶中钙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66.8 mg/100 mL和132.9 mg/100 mL;特品牛奶中钙含量较高,为110.4 mg/100 mL;巧克力牛奶中含钙量较低,为87.8 mg/100 mL;其他风味牛奶的含钙量为100 mg/100 mL.盒装巧克力奶与盒装特品纯牛奶中镁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3.71 mg/100 mL和12.25 mg/100 mL;红枣酸奶和酸牛奶中含镁量较低,均约为9.30 mg/100mL;其他风味牛奶含镁量约为11.20 ~ 11.3 mg/100 mL.盒装高钙奶中锌的含量最高,为0.64mg/100 mL;酸牛奶和红枣酸奶中锌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36 mg/100 mL和0.38 mg/100 mL;其他风味牛奶的含锌量约为0.43 mg/100 mL.不同风味牛奶中钙、镁、锌元素的含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了芦荟样品中Ca、Mg、Fe、Zn、Pb元素的含量,对微波消解技术消解芦荟时的最佳消解体系与最佳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0 mL硝酸、1.5 mL过氧化氢、0.4g样品为最佳的微波消解体系;微波消解操作参数设置为:微波功率为360 W,恒压值为0.4 MPa,恒压时间为10 min,并分3步消解.微波消解后的芦荟样品中Ca、Mg、Fe、Zn、Pb的RSD均小于5.10%,回收率在99.7%~102.5%之间,与常规消解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微波消解方法称样量要比常规法少,溶样时间远少于常规消解法,并且消解过程中不引入杂质,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提取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对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将单因素分析与正交试验相结合,得到微波法提取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0 s;料液比(g/mL)为1:5.0.每克鲜芦荟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0.52 mg,回收率为93.3%.微波法与乙醇回流法相比,提取时间由4 h减少到30 s,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量提高了1.6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提取时间由30 min减少到30 s,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量提高了0.15倍.  相似文献   

5.
在萘酚绿B-KOH和铬黑T-乙二胺-KOH底液中,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做电流-电压曲线,测定芦荟中的钙和镁.钙和镁分别在-0.602和-0.966 V左右的峰形较好.在相应的底液中,根据介质浓度、酸度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种因素的合理操作范围.此法测定钙和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mg/L和1-40 m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10%和99.92%.  相似文献   

6.
在萘酚绿B-KOH和铬黑T-乙二胺-KOH底液中,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做电流-电压曲线,测定芦荟中的钙和镁.钙和镁分别在-0.602和-0.966 V左右的峰形较好.在相应的底液中,根据介质浓度、酸度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种因素的合理操作范围.此法测定钙和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mg/L和1-40 m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10%和99.92%.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微波法提取芦荟黄酮的条件,给岀微波法提取芦荟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利用光谱技术为辅助,构建微波辐射下,提取芦荟黄酮优化模式。通过比较法考察三种不同提法的提取效率。结果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560 W、乙醇浓度80%、料液比为1∶300(g∶mL)、微波加热时间为60s,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2.340%。结论微波提取法的提取效率优于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波法,操作简单、省时高效、降低成本,可运用于天然药用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在萘酚绿B KOH和铬黑T 乙二胺KOH底液中,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做电流电压曲线,测定芦荟中的钙和镁。钙和镁分别在-0 602和-0 966V左右的峰形较好。在相应的底液中,根据介质浓度、酸度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种因素的合理操作范围。此法测定钙和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mg/L和1-40m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 10%和99 92%。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乙酰化多糖的含量,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与云南元江相比,指出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和乙酰化多糖的含量并无差异,三峡库区适宜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3年生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的形态结构和芦荟素、芦荟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丛生,成熟叶片长60~80 cm,质量400~550 g;木立芦荟茎高50~70 cm,叶互生,成熟叶片长40~50 cm,质量100~150 g.(2)两种芦荟叶都由表皮、同化组织、贮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库拉索芦荟叶的贮水组织占横切面的90%以上,而木立芦荟叶的贮水组织仅占横切面的70%.(3)库拉索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1.46%,芦荟多糖含量为3.56%,宜作为芦荟多糖的原料;木立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2.15%,芦荟多糖含量为2.58%,宜作为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原料.研究结果为芦荟的引种栽培、采收和产品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芦荟饮料中芦荟多糖提取与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芦荟饮料中芦荟多糖的几种主要提取条件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 ,芦荟饮料中芦荟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提取温度 6 0℃ ,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95 % ,浸提时间 1h ,乙醇用量为样品量的 9倍 .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芦荟制品进行芦荟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芦荟凝胶原汁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凝胶原汁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该原汁体系不稳定,易变质.本文提出的稳定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在一个较长时间內原汁所含各种活性成分不变,也符合对人体无腐蚀、无刺激及其他副作用的要求,故可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及化妆品中. 本文比较了树状与斑纹二个不同品种的芦荟凝胶原汁后,得出了斑纹芦荟具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芦荟香精的调配研究过程、香气结构、香韵组成原料的筛选及配方分析。比较了二种配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芦荟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拉索芦荟和全脂奶粉等原料,通过添加芦荟原汁加工芦荟酸奶产品.结果表明,影响产品风味的最佳处理工艺参数为:芦荟原汁含量4%,发酵温度43℃,蔗糖用量8%,培养时间4小时。  相似文献   

15.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芦荟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多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 ,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循环利用蔗糖溶液,减轻污水处理系统负荷,采用超滤、一级纳滤、二级纳滤的膜组合工艺,去除芦荟丁蔗糖浸泡液中的杂质,实现蔗糖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超滤系统蔗糖回收率达到99%,平均通量为88 L·(m2·h)-1;一级纳滤系统的蔗糖回收率为95%,平均通量为111 L·(m2·h)-1;二级纳滤系统蔗糖的回收率为99%,平均通量为205 L·(m2·h)-1;浸泡液中的蔗糖可浓缩至30%;膜芯清洗后,可以恢复原通量,有效实现芦荟深加工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以库拉索芦荟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外植体的取材,激素浓度及配比,抑制外植体褐化,糖,活化炭等因素对芽分化及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荟幼茎及具芽切段适宜作为外植体材料;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以MS+6-BA3.0-4.0mg/L+NAA0.2mg/L,其6-BA与NAA浓度配比为15-20最佳,生根培养以1/2MS+NAA0.5-1.0mg/L+0.3%活性炭为适宜,在诱导芽和根的培养基中,食用白糖的适宜浓度为3%,抗坏血酸浓度为4%时对外植体材料的抗褐化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从芦荟叶片的结构、化学成分、功效、应用性研空四个方面来阐述芦荟的研究进展。芦荟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类及其衍生物等,其主要的功效包括美容、保健、抑菌、降血脂、抗肿瘤等,目前芦荟开发出来的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保健食品类、药品类和化妆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