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后几年留日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日本人,其中日本女子占很大比重,并且类型多样,个性特征丰富,美好与丑恶并存。小说中日本女子与中国男子存在爱恋、婚姻和一般交往三种关系形态。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中日关系的某些方面,曲折地表现了留日作家复杂矛盾的日本观,折射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 ,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文学的中译本 (特别是日本作家中译的《不如归》)、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 ,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日籍华人女作家弥生诗集《之间的心》通过东瀛日本的痛苦体验与浓烈的乡愁,抒写沧桑而美丽的中国形象;通过记忆中的母爱,生成母亲般慈爱、包容的中国形象;立于中日"之间",从审视他者中自我反思,关注"活的中国"与现代世界的互动,抒发对祖国绵绵不尽的诗意回望。弥生笔下的中国形象和华人作家在中日之间共有的"间性"写作,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既与本土文化对话,又与全球语境对话,是一种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20民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宾中译本、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史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张烈 《广东科技》2011,20(8):17-18
横光利一(1898~1947),不仅是日本文学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对中国的施蛰存、刘呐鸥等作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上海》以中国的"五卅"运动为背景,以一个外国人、特别是以一个当时与中国有着巨大民族矛盾的日本国的国民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中国社会,因而一直倍受关注,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有着一席之地。而且,在日本战前出版的该作中,还罕见地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国民党人的形象,时至今日这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人心目中的的中国人形象及日本人的中国观、亚洲观仍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治作家德富苏峰、大正作家芥川龙之介、昭和作家小林秀雄的访华游记为例,分析了其中的杭州形象。总的来说,来华的日本近现代作家基本上都创造出将理想杭州与现实杭州对立起来的矛盾的、分裂的杭州形象。这种对理想杭州的赞美随着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恶化而减弱,而对现实杭州的蔑视却越来越显著。在他们的东方主义话语中,杭州被他者化、对象化了。他们从杭州这个他者中看到了自身,他们对杭州的歪曲描写使当时的日本人获得了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乡土作家赵树理作品被40多国家翻译出版中国作家赵树理以描写“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形象”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目前已经在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美国、挪威、泰国、罗马尼亚等40多个国家广为流传,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赵树理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铁笔圣手”,在  相似文献   

12.
论杜拉斯"中国情人"形象塑造中的身份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等小说中塑造了富有影响的"中国情人"形象,在这类形象中,潜藏着作家强烈的身份焦虑。身份焦虑源自于双重文化冲撞下身份缺失,杜拉斯借助"中国情人"形象的种族等级观照,对自我身份加以确认,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对身份焦虑形成超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作家们创造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类。它们是:安琪儿——提纯了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的象征;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苦难现实的体现者;红色接班人以及浪子和逆子。这些内涵各异的形象反映着作家们不同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5,(7):76-77
<正>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持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得分相比2013年高出了0.8分(总分为10分)。海外的八个国家对中国的整体形象打分平均为5.9分,其中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打分最高,为7.6分;而日本民众的打分最低,仅为3.4分。据悉,本次调查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九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涵盖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用汉字按照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写的“汉诗” ,是中日文化交流所孕育的一朵奇葩 ,也是中国诗歌外传影响的重要表现。绝海中津是日本五山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汉诗作家。可惜至今无论在日本或中国 ,对其都未予应有的重视 ,研究甚少。他的汉诗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艺术造诣很高 ,卓然独立 ,自有风貌 ,颇可与中国诗歌并读。其中禹域咏史之作 ,亦不乏佳构 ,具有史料、思想、艺术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沈石溪和金曾豪是两位持不同动物表现观的代表作家,却都对写狼情有独钟,为中国当代动物形象画廊增添了全新的狼形象,且都赢得了好评和赞誉.这类全新狼形象的创作是颇具价值的.揭示了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创作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乃日本近代文学"三杰"之一。其在中国的接受已近百年,其人其作是中日文学界研究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丰硕。国内芥川笔下"中国形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借助接受美学、东方主义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等理论得以深化,理论基础呈多元化趋势,各研究方向极具潜能及整合可能性;对芥川中国游前后文本的考察较为深入,展现了其笔下"中国形象"流变的基本脉络,但仍有细化深挖空间。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思考补齐短板之策,旨在全面挖掘芥川笔下"中国形象"流变,为描摹中日文学关系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