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妇女是的一支伟大人力资源。如果男女两性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妇女中蕴藏的巨大人力资源就难以充分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男女两性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就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和谐。所以妇女的发展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人口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我国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与少数民族妇女从边疆迁徙到内地省区之间的关系。从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妇女的婚姻迁徙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 ,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 ,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 ,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差异。西南地区各民族虽然广受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但其男女有别也有自己的特点。生殖干预技术的出现及人均寿命在20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形势其实已经在暗示着,我们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协调男女两性的角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前瞻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方式,是以法律的形式将自然的两性关系纳入法律规制的轨道,以使其符合文明社会的秩序要求。法律视野下的婚姻关系,不仅仅表现为男女爱与性的结合,更多地体现为男女双方因夫妻身份所产生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这其中,以作为配偶权核心的忠实义务最为重要。当前一些城市正在流行"忠实协议",福建省人大更是拟将其纳入"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草案的修订中。关于忠实协议的法律效力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以婚姻契约观为视角,认为立法应当承认其效力。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法律所认可并保护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但这种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的前提是婚姻的成立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要求。我国《婚姻法》在2001年新修改的时候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合法婚姻,处理违法婚姻,维护婚姻家庭制度的严肃性和一致性,保证结婚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国家对婚姻的监督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事件:不久前,歌坛天后王菲在微博上发布博文说,"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李亚鹏也随后在微博发布消息证实已与王菲离婚,并说明两人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天后王菲的这次离婚事件,颇让大众震动。心理解读: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对公众来说很突然,众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王菲与李亚鹏结婚八年突然离婚,应该让人"再也不相信婚姻"才是。其实,我们宁愿相信是婚姻中的琐事让两人走不下去,而不是爱情的幻灭。"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总被称作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姻包含了太多可以埋葬爱情的现实因素,"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场景在现实面前只能让位。在婚姻中,几十万年的进化早已给男女两性设定了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分工。  相似文献   

8.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爱情题材的描写,大多数作家从伦理道德角度审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他们的爱情婚姻观:爱情应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等级、门第与金钱不应作为真正爱情的筹码;在男女两性精神之爱与肉欲之爱结合的基础上而结成的婚姻才是牢固的。但也有少数作家把爱情视为一种欲望的发泄。  相似文献   

9.
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产生及长期存在不仅取决于两性物质生产力的不同,更取决于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差异。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观念作为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决定和影响着男女不平等关系的长期存在。解放和发展女性精神生产力,不断提高女性的平等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实现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显突出.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以社会学的视野,分析导致男女两性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社会因素,以期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一些思考,并促使社会营造一个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多次提到桑林,桑间或以桑比兴。其原因在春秋时期有媒氏在桑林中令男女相会之习俗,中春之月奔者不禁的婚姻是当时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婚姻的一种补充,这种习俗源于远古殷商民族以桑林为祭礼高媒神之神社,更由于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之追求和社会对人口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全国“两会”上,“贫富差距”话题开始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城市两性职业收入差距过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警觉和反思.利用CGSS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单位类型等因素与职业收入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因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性职业收入仍低于男性.试图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梳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谈婴儿出生性别比上升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巳被视为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人多地少,环境污染,人口基数又大,这给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然而,人口统计的资料表明,我国前几年婴儿出生性别比逐年上升(通常以女婴100为基准,男婴数与之的比值,一般称之为SRB),有的地区高达120以上,这被看作是人口发展的“生态失衡”,无疑给人口重担再添负荷。从生物学角度看,人口的健康发展要求以两性的平衡发展为基本条件。如果出现性别比超出正常值的现象(通常视103—107为正常),那就会遭到自然规律无情的惩罚。所以,人类在对待自身的再生产问题上,如果对这种现象不重视或视而不见的话,则很有可能导致一系列非常严重的问题产生,以致于把人类自身推向灭亡。  相似文献   

14.
在喜剧中,婚姻是一切故事的结尾;而在真实生活中,婚姻则是一切的开始。——安妮·索菲亚·斯维琴一对情侣爱到至极至切时,除了结婚似乎别无他途,这种两性相伴的古老风俗因而沿袭至今。然而婚姻进入异彩纷呈的新时代,应是不太久远的事。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男女两性互为基础,性别差异客观存在。两性的并存,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两性差异心理学是以研究男女两性心理差异为内容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新学科。由于男女存在着生理机制、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早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男女就各自担负起了一定的社会职能。男人多从事生产劳动,妇女则多从事家务料理、抚养子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由于封建的道德、伦理及思想体系的束缚,这种分工被强化了。于是,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男女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性别问题已成为严重困扰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的问题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和小学教师男女公平两大方面。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和小学行政结构中的性别比例不平衡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它们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和考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和母女关系,着重探讨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孝爱观和教育观在美国华裔及其后代身上的传承与延续,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婚姻下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儒家敬老爱幼的传统以及中国母亲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方喜军 《科技信息》2007,(23):236-236
本文从话题与用语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两性在英语言语中的差异,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话语风格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性别差异现象会逐步减少,男女两性应在会话中学会转化角色从而减少误会,进行积极的和有效的交谈。  相似文献   

19.
15例两性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别可根据性染色组型、生殖腺结构、外生殖器形态以及第二性征加以区分.但有些患者生殖器同时具有男女的某些两性特征,称两性畸形[1].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文化与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妇女往往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障碍,比过去体验到更多的困扰。影响妇女取得成功的诸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女性的心理倾向及人格特征是其对周围社会文化环境适应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性别概念及其对妇女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导致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我们文化和教育中存在的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给妇女提供教育和就业的均等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