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2年我国确定要开展载人航天工程那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就写下了哈工大的名字,"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的多项技术难题都是被哈工大攻破的。哈工大还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其毕业生遍及"神舟"飞船的各个研制领域。  相似文献   

2.
64名在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载人航天功臣,近日在北京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这次获奖的载人航天功臣,由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科研试验单位推荐,最后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组织航天专家严格遴选产生。获奖人员大多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航天基金奖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资助航天科技交流活动、人才培养及航天科学普及工作,奖励航天战线有功人员。基金来源主要是海内外关心和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  相似文献   

3.
奇云 《科技潮》2011,(10):60-63
近年来,中国航天大戏不断上演,从"嫦娥奔月"到航天员太空漫步,载人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跨越。2011年9月29日,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冲天而起,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顺利地送入太空轨道,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11):43-44
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不久前透露,在"神七"飞行任务之后,中国将继续在载人航天和空间技术方面寻求突破,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中国再度掀起"航天热".而2008年10月,是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成立50周年.回顾NASA成立5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其发展前景,对中国航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8,(10)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注定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辉煌的时刻。这一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一飞冲天,开始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旅程。21时3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16年,7次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7.
张楠 《天津科技》2004,31(1):56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从此,太空俱乐部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中国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杨利伟也成为举国景仰的民族英雄.那么,太空俱乐部中进入太空并进行地球轨道飞行的前两位"第一"都是谁呢?他们和杨利伟一样,都是自己祖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分别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和美国的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8.
<正>1980年出生在山东。2008年获得五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天宫一号"总体主管设计师。与邵立民、柳宁、苟仲秋一起加盟载人航天队伍的张永,与他们还有些不同因他的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空间碎片防护专业博士学位都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6号”飞船由“长征2F”火箭搭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两年之后,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本期封面图片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返回着陆后受到搜救人员和媒体记者欢迎的场面,由赵建伟摄影并供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先后完成东方红一号、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的跨越,牵引航天动力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18年,中国航天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计划年底前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并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航天器和运载火箭作为体现航天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设计、研制、发射及在轨运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航天动力学则贯穿于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航天动力学的建模、分析及试验等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的设计水平,甚至决定着航天任务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2008上海航天科技展于12月在不海科技馆开幕.为了集中展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在成果,大力宣扬航天精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航天局于改革开放30周年和神舟7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联合举办了此次展览.  相似文献   

12.
陈心怡 《今日科技》2011,(11):56-59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北京时间3日凌晨的"太空一吻"载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也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迈向更为广阔舞台搭设了新的一阶"天梯"。中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从神五到神六再到神七,到今天中国顺利实现了两个航天器的在轨对接。掌握了在轨交会对接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华美嬗变。  相似文献   

13.
"神舟号"于北京时间20日晨6:30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飞行10分钟后,火箭与飞船分离,飞船按照计划驶入轨道。21日凌晨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的首次试验飞行,这次试飞的成功标致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这次试飞的成功对我国全面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这艘飞船命名为"神舟号"。这艘飞船是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技术,从1961年4月人类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美国开始在航天领域进行改革,希望借助私营企业将其航天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就如同刚刚到来的虎年一样虎气冲天。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再到如今的太空出仓,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太空技术领域获得长足的进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第一大国美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15.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舟七号从发射、出舱到返回一气呵成,整个过程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用中国航天人的话说,一切都按程序进行,非常完美,简直是太完美了。尤其是翟志刚一手扶着舱外栏杆,飘浮在太空,一手握着中国国旗,在太空挥舞,这一幕让人激动,让人着迷,这历史的一刻将永载史册。茫茫太空印记了这一刻,中国人来了,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神舟七号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出舱活动,已经顺利返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神舟六号到神舟七号用了3年时间,20多分钟的舱外活动凝结了广大航天科研人员的艰辛的劳动和智慧。翟志刚的太空一小步,是中国人的一大步。让捌门回首神舟七号的太空之旅,领略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展望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08,(20):14-15
9月28日晚,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出舱后挥手致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跨越,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能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李斌 《科技潮》2001,(1):50-53
1999年1月4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不到400字的消息《我国将力争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我国航天领域又传来一则喜讯,我国将跟踪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前沿,力争在21世纪初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如今时隔两年,事情发展得异常迅速,新闻接踵而来。——1999年11月20,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1小时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获得成功。 "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发射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火箭、飞船总体设计的正确性和技术性能的可靠性,是一次技术试验。以后的试验会不断  相似文献   

18.
《当代地方科技》1999,(6):79-79
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数万人40年不懈的努力并数以千亿美元的投入为代价的,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协会理事长、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先生撰文阐述了这一问题。1961年4月12日,俄国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掀开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第一页。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俄国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但这些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是以上万人4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投入为代价的。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从载人航天得到多少回报。这就引发了"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和值不值得搞载人航天"的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艘"神舟"飞船飞上太空到天宫一号在浩瀚的宇宙中安家,12年的时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向建造空间站这一多年前确定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又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