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常规地面观测日降水资料,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情况下大气结构的变化特征,讨论华南冷空气活动、前汛期锋面降水情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异常变化主要取决于低层纬向风变化。②200 hPa以下对流层温度经向梯度逆转较早(晚),并且有(无)从上往下逐渐传播的变化趋势,则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③华南春季冷空气活跃(不活跃),降水偏多(偏少),南海季风爆发偏早(晚)。④综合提出了一个关于华南冷空气活动、锋面降水与夏季风爆发之间关系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气候平均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常规地面观测日降水资料,从气候平均角度诊断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撤退前后大气结构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的差异,探讨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季节转换期间南海地区大气热力结构、动力结构的配置具有与孟加拉湾和南亚地区明显不同的特征,大气低层(850 hPa以下)温度梯度的逆转(由负变正)发生在西南季风爆发之后。②850hPa西风建立在南海大气低层(850 hPa以下)经向温度梯度为弱负值的时候,是受热成风约束的结果。③季节转换期间南海地区大气热力结构、动力结构的配置具有独特性,是由于东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受来源于中纬度冷空气影响的缘故。④随着华南降水强度加强,对流释放潜热加热了中高层大气,有利于南海经向温度梯度的逆转,从而在热成风关系约束下使高层南亚高压的北移,因此华南前汛期第一阶段锋面降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延欣 《甘肃科技》2022,(15):37-4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具有较强的局地气候特色,汛期内暴雨空间分布也是具有鲜明差异。每年汛期内(5—9月份),其降雨总量为一年中最多,且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暴雨天气集中出现和易发时段。利用肃南县近10年降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肃南县近10年汛期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内降雨量总体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降雨最大值区域均稳定在康乐镇东部、马蹄乡和皇城镇中西部一带,最小值区域均稳定在祁丰乡北部和明花乡一带;出现的暴雨频次,以7月份出现最多,5月份为最少,且暴雨易发地区在祁丰乡东部至大河乡、康乐乡中东部至皇城镇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4.
以1955-2007年海河流域降雨资料为基础,结合暴雨时的天气系统,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汛期暴雨落区及时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域性或流域性暴雨中心位于滦河水系最多,永定河水系暴雨中心最少,且多伴随暴雨遭遇,又以相邻流域间暴雨遭遇为主;气旋是引起海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或流域性暴雨最多的一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对各水系间及流域内的暴雨遭遇没有明显影响;次暴雨过程以前、中期型为主,切变线、高空槽、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均是前期型最多,台风和江淮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为中期型最多.  相似文献   

5.
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大气水汽与水汽输送,指出了这段时期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水汽通量散度时空分布及变化,水汽突变(主要由高空湿层增厚引起)与夏季风建立和“946”暴雨的发生的关系.观测研究表明,在暴雨期,在时间尺度上水汽散合是短周期的,在垂直方向上有多个水汽无辐散层.  相似文献   

6.
基于EOF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西、广东、湖南和福建62个台站1979—2005年的前汛期平均总降水量,利用EOF分解方法,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EOF分解显示前3个方差贡献比例为54.74%;第一特征向量场空间分布均为正值,方差贡献比例为32.49%,说明华南前汛期平均总降水量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的差异明显;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等同于华南前汛期降水量距平的变化;第二、第三时间系数的变化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杭州是一个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一般每年都会受强冷空气、暴雨、台风等影响。特别是在梅汛期受到暴雨的影响,由于量级和出现时间的预测时效不长,往往给防汛造成很大的压力,若预测失误,腾空了库容又会给出梅后的抗旱造成不利影响。每年3、4月份制作汛期天气趋势预测时,如果能够预报出大的降水过程出现时段,不仅能起到好的服务效果,而且可以对汛期预报起到验证和修正作用。短期气候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尚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在这种前提下,本地的预报经验积累极为重要。在70年代,李麦村先生就指出大气环流的的准半年再现,特别…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研究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热带环流的演变,利用40 a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季风爆发前后的环流形势变化进行了讨论。合成结果中重点分析了随南海季风的爆发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的流场都有显著变化的南亚、东南亚地区。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印度洋赤道地区,在季风爆发前有东风扰动发展成为一对南北对称的低涡,随后北边的低涡演变成孟加拉湾低槽,低槽前的西南气流不断东扩,使西太副高东撤,南海季风爆发。低涡的演变和发展是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高层的环流形势与低层不同,伴随季风爆发高层环流的演变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全球尺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对长江三角洲60个测站暴雨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等气候学统计方法,充分揭示了该区域暴雨分布的时空特点.本文进一步研究区域性暴雨天气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北半球夏季,南海地区是全球大气热状况变化最为激烈的区域之一,而南海夏季风则是该地区最为活跃的天气事件,它的演变必将导致其它地区大气环流的响应.通过相关计算、合成分析等手段,揭示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相关联的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存在.该波列状的遥相关型与东亚地区相连,经北太平洋延伸至北美西岸.最高的相关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因而它可能对我国旱涝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热带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CEP再分析的海表温度场、风场、高度场的格点资料,应用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在有些年份并不同号,从而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可能是通过影响热带地区Walker环流建立和加强,进而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迟早.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8-2001年ECMWF和1948-2006年NCEP的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前期气象要素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全球风场(u、v、ω分量)、位势高度场、气温场等气象要素场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区。把各要素场中的显著高相关区视为影响季风建立日期的关键区,并定义关键区内的要素平均值为建立日期的预报因子,从中选取10个与建立日期关系最为紧密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对季风建立日期进行预测。分析发现,有10个预报因子与季风建立日期有密切联系,对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指示能力和预测作用。最后,经过SAS系统的分析和试验选择最好的回归预测方案,利用10个预测因子建立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回归预报方程(简称回归预报方程)。对回归预测方程进行回报实验发现,拟合得到的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许多学者确定的建立日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的置信度,拟合误差基本控制在2候以内,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可以说,该方法是作为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个例分析和历史统计, 对热带气旋与夏季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热带气旋活动导致南海低空急流增强的机制。在个例分析中, 以0604 号热带气旋 “碧利斯”为例,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 进行了多组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强盛的西南季风使热带气旋登陆的维持时间变长, 对热带气旋的降水有显著的增幅作用; 与此同时, 热带气旋对西南季风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在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 会使得南海上空低层大气的气压梯度力增大, 导致南海季风中低空急流增强。最后, 对 1950?2009 年具有与 “碧利斯”相似路径的30 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 发现其中80% 的热带气旋活动伴随着南海区域低空风速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15.
Air-sea interaction is achieved by air-sea interface flux exchange. Therefore, gener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nnective researches of the air-sea interface flux exchange and the burst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ome preliminary res…  相似文献   

16.
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σ混合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4-7月南海季风的爆发、演变过程,并进行了3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南海表面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南海4月份海温异常对南海季风的爆发日期影响不大,但对季风爆发后的强度有所影响,异常增温造成南海季风增强,异常降温则南海季风减弱。(2)南海季风爆发和强度的变化与南海本身的海温变化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5月份南海海温异常。5月份南海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季风增强,南海海温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爆发的时间推迟,季风减弱。(3)南海海温持续异常可以影响南海及中国大陆的高低空环流变化,海温持续异常增温可以使南海季风提前爆发,显地加强南海季风,并有利于南海季风向北推进,但当海温在6月份进一步持续增温时,则有利于季风维持在较南地区,阻碍季风向北发展;当海温持续异常降低时,南海季风推迟爆发,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的在分析资料,分析了1948~2004年期间澳大利亚(以下简称澳高)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澳高强弱年这种影响有着不同的结果:在年际变化中,澳高与南海夏季风的相关性在澳高弱年明显大于强澳高年;而日变化中,澳高与南海夏季风的相关性在澳高弱年为正,澳高强年则为负。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强弱澳高年,越赤道气流的通道变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位置偏向;马斯可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的作用的叠加效应.这些作用对于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赤道气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南海夏季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大气30-60 d振荡特征及其与广东持续性强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强降水期间850和500 hPa低频位势高度场、850 hPa低频风场和低频OLR场的水平分布及经、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6月2-5日较弱的持续性降水期间,广东地区上空无明显的低频位势扰动和低频对流的发展和加强,但6月18-23日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的30-60 d振荡明显,副热带西太平洋上对流层中低层低频位势扰动有明显的西传特征,南海中北部低频位势扰动向北传播的速度比低频对流活动传播更快。6月初副热带高压带上西太平洋地区低压扰动可能是该区低频气旋和低频对流扰动的源,其中低频气旋北移和西太平洋上低频反气旋的发展是促使广东地区上空低频对流发展和加强的重要原因,为此次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尺度模式MM5(V3)对1998年南海(SCS)夏季风爆前后低纬环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共做了2个数值试验,分别是固定海温试验和日平均海温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海温强迫下,模式系统都能模拟出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区域环流的演变特征,并且进一步证实5月21日是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日。日平均海温强迫模拟的降水中心位置和实况更接近,而两种海温强迫对环流和降水影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特征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