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购买一个机器人当保姆,你是喜欢一个浑身冰凉、埋头苦干的机器人,还是喜欢一个能说会道、表情丰富的机器人?当然,很多人会选择表情丰富的机器人。最近,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首个可以模仿人类基本面部表情的机器人了。  相似文献   

2.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护士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最近报道,那些得了病或上了年纪的人也许很快就会得到机器人护士的帮助;机器人护士可以提醒这些人按时吃药,并定期记录他们的体温和脉搏情况。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程师们设计出了新一代的机器人,它可以使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应付生活琐事,它还可以在主人患病时通知医生。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说,这个名叫弗洛的机器人护士会提醒人们按时吃药,并定期检查他们的生命特征——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这些数据传给医生。目前弗洛还只是个人服务机器人的早期原型产品,开发人员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4.
未来50年,最大的科学突破会出现在哪里?作为世界科学界享有盛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创刊50年度祝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在2006年11月18日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当今世界最具才华的科学家各自对未来50年科学发展的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举办一场真正的科学盛宴.这场盛宴的主角就是自10月初以来陆续揭晓的各个科学奖项的得奖者;而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将会出现一个难得的场景,即在总共9名获奖者中同时出现了4位日本人(其中1人为日裔美籍学者),特别今年的物理学奖为日本人包揽,在诺奖100多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本世纪以来,已先后有8位日本人走上了诺奖领奖台。日本科学家频频得诺奖成为今年围绕诺奖的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无论是公众还是世界最杰出的生物学家,几乎都已形成一个共识:人类的进化已经结束.自然选择已经与人类没有什么关系了。有科学家指出,自从5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以来,就一直再没有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了。这一理论根深蒂同,事实上已被奉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7.
加速膨胀的宇宙天文学家深入研究宇宙,发现它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离开来,提示爱因斯坦提出的有种神秘的能量充满空间的理论是正确的。宇宙的性质和最终命运已使哲学家和科学家困扰了几个世纪。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宇宙在膨胀,其中的星系向各个方向飞离。但重力和吸引可以使其减慢,于是研究者努力猜测宇宙的最终命运如何:是会有足够的物质使它崩溃呢,还是会永远膨胀下去。lops年,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两个天文学家小组深入探索了跨度巨大的时间和空间,所得的发现连他们自己也感到震惊。宇宙中物质太少了,自己根本无法停止膨胀,…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是机器人,看不见的我们解决你看不见的问题。也许有一天,手术不再由人完成;也许有一天,伤口会变得更加细小;也许有一天,纳米机器人就能够进入人体猎杀癌细胞或实施血栓手术。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事实上,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向细菌、癌症和其他疾病发动"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美国科学家不但发现了制作纳米机器人的最佳材料,而且还在全力研制纳米机器人的发动机系统和导航系统,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果。一旦纳米机器人研制成功,将来为癌症病人做手术的可能不再是穿着白  相似文献   

9.
当前,气象科学十分发达,能够测出高空气流的千变万化,能够准确地指导飞行员们在晴空万里的天空安全飞行.但是,还是会有突然出现的离奇变化,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也使一些气象科学家们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0.
自从英国科学家小组克隆出多利羊之后,世界上对克隆人的喧闹也达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出来宣布禁止克隆人的国家有好几个,就在严禁克隆人的美国,又有科学家公开宣布克隆人的计划。 我主张克隆技术用来为人类服务,基本上反对用克隆技术克隆人。因为克隆人一旦出现,就带来了大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使我们这个社会一下子变得“可怕”起来,不知该如何对待克隆人。 那些对“梦之队”有着特殊感情的大财主,提出用克隆技术克隆出一支新的“梦之队”,并认为这样的“梦之队”会赚大钱。是赞成,还是反对? 有钱的企业家,因为没有子女,…  相似文献   

11.
阿碧 《世界科学》2005,(3):28-28
在最近召开的第191届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科学家向外界展示了三个仿照人类步行方式直立行走的机器人(见封图),它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步者”机器人、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机器人、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丹尼斯”机器人。“学步者”机器人是3个机器人中最矮的一个,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就像刚开始学步的儿童。“学步者”机器人只有2.74公斤重、高43厘米。而“康奈尔”机器人重约13公斤、高度约1米。“丹尼斯”机器人重8公斤、高1.5米。  相似文献   

12.
科学终将在伊斯兰世界得到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理论和穆斯林教义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当欧洲文明还在蒙昧时期,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就已经相当地繁荣,遗憾的是,这段历史竟终止了四百多年。今天,穆斯林世界的科学家们,就得继承这段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史,并使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欣 《自然杂志》2009,31(5):290
十月的瑞典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目光,2009年各项诺贝尔奖已陆续在此揭晓。无论是光纤技术,CCD技术,还是端粒酶、核糖体,这些或许已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却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杨振宁先生于2009年10月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所说的,“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应用科学……而今,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都越来越重视应用。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机器人会成为人类发展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随着世界科技的加速发展,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驱动下,军用机器人实施有人-无人编组协同作战、无人智能集群攻击作战、大规模无人集群消耗作战等新型作战样式的雏形已经初现,智能化、集群化、族群化将成为未来机器人战争的新标志。研发深度仿脑技术,实现高度智能尽管目前半自主军用机器人已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举办一场真正的科学盛宴,这场盛宴的主角就是自10月初以来陆续揭晓的各个科学奖项的得奖者;而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将会出现一个难得的场景,即在总共9名获奖者中同时出现了4位日本人(其中1人为日裔美籍学者),特别今年的物理学奖为日本人包揽,在诺奖100多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本世纪以来,已先后有8位日本人走上了诺奖领奖台.日本科学家频频得诺奖成为今年围绕诺奖的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杀人     
人们一直幻想着发明一种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劳动,这样人就可以从一些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智商更高的劳动。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的梦想实现了,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使人类看见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出现对此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注解。尽管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可伤害人”,但是机器人杀人事件还是越来越多。 血淋淋的历史 机器人的愚昧导致了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发生。1981年7月4日,日本川…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迄今人们所研发的各种柔性材质中,自主型液态金属所表现出的变形能力、运转速度与寿命水平等均首屈一指,这为其平添了诸多重要用途。就在近日,中国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首台液态金属机器。该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的形态实现长时间高速运动,以及无需外部电力供给的自主运动,这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许多外国科学家表示:"液态金属机器人几乎已在眼前,并且它们由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请不要称它为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使科学现象的精确描述得以交流与传播,科学家们运用了一套通用的专业术语。一般来说,这种常规做法对科学界是十分有益的——当需要说明新发现、新行为、新结构或新原理时,新术语就应运而生,科学语汇也就这样不断地进化着。那些能自如使用专业领域语言的科学家可运用来自这套通用术语的缩略语进行交谈,并转达这些术语所要表达的意义。然而,当科学缩略语传播到了非科学界的大众时,就会出现这样一些可能性,即这些术语会丧失其原有意义或被人误解,或将这一术语与不恰当的研究或应用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的研究。在纳税人的支持下进行,因此科学家的成果,理应为公众所了解。但是,如果科研成果——尤其针对有害人类安全的疾病的研究成果——的公开,会被某些人掌握并且不正当使用呢?公开还是不公开,这是个大问题。本文是科学家、相关组织、政府,就禽流感这一疾病.在这一议题上所展开的一场正在进行的辩论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曾推出过一部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影片,内容是说由于机器人的脑中植入了动物细胞,机器人变得像人一样会思考,并且和人争夺统治世界的霸权,这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收到了极高的票房价值.今天,影片"未来世界"中的预言部分已经正在付诸实践.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到2030年,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大脑一样的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