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阶跃过渡应答法研究在PdAg/Al2O3催化剂上甲醇、氧、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以及甲醇完全氧化反应应答。结果表明:甲醇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氧和二氧化碳为快速、可逆吸附;吸附态氧与吸附态甲醇的反应为快反应;甲醇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是甲醇完全氧化反应的慢步骤。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甲醇完全氧化反应过程中某些物种的行为,证实了甲醇在Pd-Ag/Al2O3催化上的吸附是该反应的慢步骤,并提出了反应机理,用Runge-Kutta法和修正的Gauss-Newton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用阶跃过渡应答法研究在Pd-Ag/Al2O3催化剂上甲醇,氧,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以及甲醇完全氧化反应应答,结果表明,甲醇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氧和二氧化碳为快速,可逆吸附;吸附态氧与吸附态与甲醇的反应为快反应;甲醇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是甲醇完全氧化反应的慢步骤。  相似文献   

4.
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当催化剂颗粒在30~40目时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方程服从异丁醇及O_2吸附,CO_2吸附阻碍的L-H模型。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异丁醇完全氧化发生在内扩散区域。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47~0.75之间。它表明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内扩散区域的表观活化能为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及O_2分子扩散活化能之和的一半。用常微分方程的试射法及梯形法标出O_2在催化剂孔内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瞬变应答技术,研究了C2H6在Mn2O3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根据产物CO2分别对反应物C2H6和O2的浓度阶跃变化结果,证实C2H6的催化氧化反应,必须经历催化剂表面上O2(吸附态)和C2H6(吸附态)的反应步骤,总反应的RDS是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C2H6分子的形成。实验还证实了CO2不影响C2H6氧化反应的速率,而H2O对此反应有禁阻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EXAFS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Al2O3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较温和的还原气氛和还原温度有利于制备高分散的Cu催化剂,在还原前较小的焙烧温度有利于制备较小颗粒的ZnO粒子,此研究表明Cu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7.
8.
在铁系催化剂上研究了文题的反应机理。通过瞬变应答实验和对响应曲线的分析,证实丁烯、丁二烯和氮在催化剂上发生竞争吸附,其反应机理是吸附氧和吸附丁烯间进行的Langmuir-Hinshelwood型机理,反应的控制步骤是氧吸附控制。瞬变应答实验也揭示出催化剂表面状态存在滞后特性,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与预处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碱性介质中的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离子氧化有机物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0.
在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过程中各物种吸脱附行为的基础上 ,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机理 ,并采用Treanor DFP法进行数据处理 ,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1.
二甘醇催化氨化合成吗啉——催化剂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二甘醇氨化合成吗啉的催化剂,在高压微型催化反应装置上考察了载体结构、活性组分含量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可以采用γ-Al2O3或(γ+θ)-Al2O3,载体的孔径分布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影响极大,最佳孔径分布为孔径>10nm的孔占80%左右;在镍基催化剂中加入铜,可显著提高选择性,CuO与NiO最佳摩尔比为0.28~0.30。还确定了反应温度、空速和进料比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2.
在HCIO4介质中用光度法研究了抗坏血酸 (HR)与钒 (Ⅴ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通过考察溶液酸度和抗坏血酸浓度对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求得反应速率方程为-d[H2 R]/dt=k[V(Ⅴ ) ][HR][H ].在 2 5 2℃、μ =1 .0mol/L时 ,反应速率常数k=( 1 .2 2± 0 0 6 )× 1 0 3 (mol/L) -1·min-1;在氧化剂过量情况下 ,抗坏血酸与钒 (Ⅴ )的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为HR 2V(Ⅴ )→R 2V(Ⅳ ) H ;推测了可能的单电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CaCl2/CH3OH络合物解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温热重分析法,在真空状态下,对气固相化学热泵系统中工质对CaCl2/CH3OH络合物的解离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优化模拟,获取了具有一定机理的,关联众多影响因素的解离速率模型,结果表明,氯化钙的甲醇络合物解离反应符合不规则的相边界反应机理,同时考察了甲醇冷凝器温度对络合物解离反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浸渍法制得含Cu和Ce的催化剂,并对比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制得的催化剂对乙醇的完全氧化性能,确定Ce/Cu原子数之比在3∶1~5∶1间的催化剂活性最好.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组成与形貌,推测Cu2 和Cu0是乙醇氧化的活性中心,分散在CeO2表面的CuO与溶解在CeO2晶格中的Cu2 的比例及表面的吸附氧都与催化剂活性相关;确定Ce/Cu原子数之比在0.5∶1~10∶1之间,CeO2的负载量越高,CuO的分散状态越好.  相似文献   

15.
含油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去除油田开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缺点,引入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了含油废水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过程,并用自由基反应机理解释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COD的去除率近90%;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废水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废水COD去除率显著增大;氧化反应对废水的反应级数为1.62,对氧为0.22,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92.2±9.9)kJ.mol-1和(3.53±3.33)×103,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10%之内.此外,在分析综述基础上指出了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DSC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的热氧化反应发生在软段不饱和双键。热氧化反应的温度约470K附近,氧化反应级数接近于2,热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范围约为200~350KJ./mol,氧化反应热在80~200J./g范围内,其中异氰酸酯的种类及扩链剂对其氧化反应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具有刚性苯环结构的异氰酸酯和二醇扩链剂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抗氧化性能。软段分子量对其氧化反应影响不大,且无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电沉积法制备PtRuNi、PtRuMo催化剂及甲醇电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恒电位法在玻碳电极上沉积PtRu、PtRuN i和PtRuMo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在硫酸溶液中对甲醇的电氧化性能;采用EDS-SEM观察催化剂的形态和测试催化剂的整体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的组成(原子比)分别为Pt/Ru/Mo=3/1/1,Pt/Ru/N i=5/1/0.13,Pt/Ru=3/1,沉积的粒子为球形,粒径在100~600 nm.三种催化剂对甲醇的电氧化活性依次为PtRuMo>PtRuN i>PtRu.  相似文献   

18.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9.
温艳 《科技信息》2012,(1):96-96,353
尽管利用等离子体反应直接转化甲烷制甲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的优势,但等离子体化学反应难于控制,存在竞争反应,甲醇选择性低,易过度氧化为CO2和H2,离工业化应用距离较远。因此在甲烷等离子体转化过程中,有研究将合适的催化剂引入等离子体区域,当催化剂和等离子体的共同作用时,等离子体中的各类活性物种如电子、激发态分子、自由基等通过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一般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将等离子体对反应分子的活化和催化剂对反应物定向转化这两个优势相结合,是实现有选择性化学反应的一条有效途径,由此产生了等离子体催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Al_2O_3/Al Lanxide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AI-Mg-Si合金直接氧化形成的Al2O3/AlLanxide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它们与母合金组成及氧化生长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