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IUHPS)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部筹备的第七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代表大会将于1983年7月11日至16日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举行。会议将分14个专题组,它们是: 1.证明论和数学基础, 2.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3.递归论和计算理论, 4.公理集合论, 5.哲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引言“结构主义”这个术语业已为许多学科所采用,近来在科学哲学中,它也被用来指称那些以研究知识主张或理论复合体为注意焦点的批判方法论。为了把这些“结构主义”领域同那些更为人们所熟知的科学哲学学派区分开来,我们也许可以遵照拉卡托斯的建议,勾划出一个纲要性的图表:  相似文献   

3.
"哲学资本"——布迪厄社会理论的"工具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界并没有把他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来对待,因此,我国学者对布迪厄的哲学思想了解的不多。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①(哲学博士和哲学教师资格文凭),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凸现出建构的结构主义或结构的建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特征,布迪厄在创立社会理论的过程中,哲学资本起到了工具箱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理论主要当作一种哲学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活动;(2)它倾向于靠留心“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来确认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中心论题,它仅对为数极少的一些科学家的方法论贡献表示赞许,(3)它倾向于想象每当方法论信念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一定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面的居先替换,因而,合理地  相似文献   

5.
在与唯物史观、福柯、利奥塔、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比较中,分析了约瑟夫.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理论创新,并在科学哲学史广阔背景中对其进行了理论定位。在科学实践观、实验室研究以及科学叙事论方面,劳斯均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但总体上创新性不够。劳斯的科学哲学属于当代美国的另类科学哲学,属于从分析哲学中杀出的"叛逆"。  相似文献   

6.
科学模型究竟如何表征它们的目标系统,哲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理论的语义观曾长期支配着人们对科学理论和模型的理解。一些哲学家认为,其中的结构主义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科学表征理论。不过,仔细研究会发现科学表征不能根据模型和目标系统之间的同构关系获得解释,结构同构观并不是一种可行方案。模型包含结构,但科学表征不能还原为结构表征。科学表征依赖于对目标系统具体的信息描述,并且与实际的推理功能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算起,科学哲学史的学科性质就备受关注。科学哲学史不是科学思想史,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流派史。与传统科学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相比,科学哲学史主张恢复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联。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演化,也就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冲突与新的融合的思想轮回。借鉴库恩的思想,我们把科学与哲学的这种融合称为科学-哲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共同体因共识而形成、因科学革命而断裂、再因科学促进哲学变革的思想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角度看,科学与哲学是连续知识谱系的两极,科学哲学应该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总有其哲学观念;任何一种哲学观念,总有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动力学研究中,有两种趋同:一个是在上世纪中叶,西方科学哲学界对科学哲学的本性是科学动力学这一点有了普遍的认同,而俄(苏)自然科学哲学研究也几乎同步地发生了向科学动力学的重心转移,这可以称之为“趋同1”;另一个是在科学动力学中,新旧理论的一致性或会聚问题,不约而同地成为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共同的理论热点,这可以称之为“趋同2”。这是比较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突出案例。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Jerzy Giedymin, Science and Convention, Pergamon Press, 1982, pp. 229. 这是一本关于昂利·彭加勒的科学哲学和约定主义传统的论文集。科学、数学和语言学的约定主义哲学是在它的主要阐释者彭加勒(Poincare),迪昂(Duhem)、勒卢阿(LeRoy)和阿杜基耶维兹(Ajdukiewicz)的著作中出现的,在这本书中,以科学、数学和二十世纪的科学哲学的有关发展为背景,对它作了描述。约定主义在过去往往被误解和被轻视,但是作者从新的角度作了介绍,把它看作一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及工程哲学中其他相关理论,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进行了明确划界,厘清了系统工程中思维方式的僭越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系统工程的逻辑过程置于认知维(系统思维)和实践维(工程思维)的二维结构中进行再认识,最后从工程角度对系统工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关于科学社会史科学,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一是把它作为知识体系,二是把它作为研究活动,三是把它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此相应,科学史研究也应该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把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历史研究,形成了所谓“内部史”。18世纪诞生的“学科史”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综合史”,都属于内部史。对综合史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大家们,如孔德(A.Comte,1798—1857,法)、  相似文献   

15.
朱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21-24,37
20世纪,一些学者和科学家试图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哲学分析将西方占星术(astrology)①排除在科学之外,但真正让西方占星术目前仍没能走入主流科学里的,却是近30年来的几百个对占星术有效性的科学检验.今天从哲学上看,无论是证伪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理性的,还是历史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非理性的都一致地把占星术拒斥在科学之外.占星术之所以又会在大众中盛行起来,是缘于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科学万能发生质疑,同时对主要是涉及精神领域的占星术,至今仍没有能很好替代它的科学学科,正如化学、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替代炼金术那样.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与性质的科学。本文在阐述熵增原理的基础上,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演进和复杂性科学主要流派的观点进行了追溯,并对复杂性科学的主要流派——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学术界,把对作为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的形象一直当作科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来予以接受,而较少有人提及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佟立所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把自波普尔之后的科学哲学全部当作后现代科学哲学来处理,在我看来这一标尺虽然放得太宽了一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我认为波普尔不仅开创了科学文化哲学的先河,而且也是西方20世纪少有的体系性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成功使得关于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被归约为关于集合的本体论问题。传统的(集合)实在论强调集合的存在,从而人们可以谈论关于这些集合的概念是否符合那个客观事实。而作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并评析另一种逐渐流行起来的集合论哲学——多宇宙观(Multiverse View)。这一立场强调存在许多集合论宇宙以及相应的集合概念。在该语境下,传统实在论则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种唯一宇宙观(Universe View)的立场。两者的争论是当前数学基础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