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贵州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在寒武系识别出了10个层序边界,划分出了9个(三级)层序及25个体系域。其中,寒武系的底界面和顶界面,以及中下塞武统间的较大沉积间断面为I类层序边界,其余为Ⅱ类层序边界。论述了该区的沉积演化史,指出金顶山期、高台期是同生断层剧烈活动的两个时间;牛蹄塘期的南方海域基本上是统一的;台地、台地斜坡、广海盆地三大沉积区的格局形成于金顶山期,加强于高台期。稳定、发育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贵州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在寒武系识别出了10个层序边界,划分出了9个(三级)层序及25个体系域,其中,寒武系的底界面和顶界面,以及中下寒武统间的较大沉积间断面为Ⅰ类层序边界,其余为Ⅱ类层序边界,论述了该区的沉积演化史,指出金顶山期、高台期是同生断层剧烈活动的两个时期;牛蹄塘期(及明心寺早期)的南方海域基本上是统一的;台地、台地斜坡、广海盆地三大沉积区的格局形成于金顶山期,加强于高台期,稳定、发育于中晚寒武世。止于寒武纪末期,该区的两个沉积模式:一为巨大的坡缓底平的海域沉积模式;为牛蹄塘组层序及明心寺组层序发育时期的沉积模式;二为台地-(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模式,为寒武纪金顶山期后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有比云南梅树村地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更老的地层,其东南海槽可能是浅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测)井、地震解释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均为I型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寒武纪,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的交替沉积,其水体深度西北缘相对较大,东南部相对较浅。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体系域发育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生储盖发育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共发育1套烃源岩、3套储集层、2套盖层,烃源岩为SS1海侵体系域,储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SS2海侵体系域、SS3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盖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和SS2高位体系域,组成了两套较好的生储盖组合。研究区内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资料显示:白云岩多数经历过热液改造,在热液改造强烈的地方溶蚀孔洞较为发育,因此,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热液通过断裂运移对原岩进行溶蚀和改造,易于形成较好的储层,进而形成较好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刘春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
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南部结晶基底之上最早的稳定沉积是前寒武纪晚期至早寒武世的断陷盆地沉积,以碳酸岩、碎屑岩和蒸发岩为特征。寒武系至下二叠统地层由陆源碎屑岩及少量碳酸岩组成。晚二叠世开始广泛海侵。以浅海灰岩为主,沉积范围向南扩展。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初期地壳上升剥蚀。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以浅海碳酸岩为主,其间晚白垩世土伦期再次受到地壳运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沉积地球化学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层序地层学研究来说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层序的识别,而层序的识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层序界面的识别,二是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的识别.层序界面和层序内体系域的识别除宏观的沉积记录分析方法外,还可通过微观的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来识别.研究表明,在层序界面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在层序界面上的Fe元素以高价Fe的氧化物形式出现;Al含量高,主要为Al的氧化物;K的含量大于Na元素的含量;Th/U比值很大.体系域与REE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含量密切相关,LST(或SMST)期REE含量最低,TST期REE含量逐渐增高至最大,海泛期达到最高, HST期又逐渐下降.LST期,微量元素含量最低,TST期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高直至最高,HST期微量元素含量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的逐层化石采集,发现了大量古盘虫类三叶虫,包括Tsunyidiscus armatus和Tsunyidiscus niutitangensis,同时确定了T.armatus的顶界,将T.armatus顶峰带修订为T.armatus延限带。T.armatus是贵州最早出现的三叶虫,其对于寒武系第3阶底界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修订的T.armatus延限带体现了生物的演化阶段,为区域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也对Tsunyidiscidae做了初步讨论,认为该科包括Tsunyidiscus,Hupeidiscus和Badiscus3个有效属。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对黔中寒武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从黔中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六个三级旋回层序,而寒武纪地层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浅序列,该序列代表了一个发育于台地淹没事件形成的凝缩系列的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儒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4):1-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层序分析,共识别出11个三级层序,其中鹿寨组2个,巴平组3个,南丹组6个,它们均可与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台地相所识别的11个三级层序对比。 相似文献
11.
陕西洛南陶湾砾岩地震机理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陶湾砾岩是水下地震机理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发育有典型的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及震火山岩岩石类型。其中震积岩由震褐岩、震裂岩及自碎(屑)角砾岩组成。震浊积岩分布于洛河韧性剪切构造带之南,属传统“陶湾砾岩”范围和涵义,即为狭义陶湾砾岩;而广义陶湾砾岩包括分布于洛河韧性剪切构造带之北的震积岩,海啸岩及狭义陶湾砾岩。陕西洛南地区首次发现的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震火山岩-正常背景沉积地震沉积序列之完整在所报导古地震作用沉积序列当中实属罕见,为华北地块南缘造山过程及深入了解古地震作用提供了良好地段和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289口钻孔资料的分析,以下切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的层序界面埋深相差较大,但所划分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存在古河谷相序和古河间地等两类相序以及四种层序组合方式,其中三期古河谷充填层序具有套叠式结构,证明古河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且规模逐渐缩小,长江晚第四纪古河谷经历了“下切—充填—海泛—三角洲进积—再下切”的周期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柴达木盆地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盐湖盆地的沉积特殊性,对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划分为13个长期旋回更为合理,提出缓坡带、陡坡带、低凸地区和湖盆区4种不同沉积单元的层序发育模式,指出层序旋回结构对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储集砂岩的发育状况与中期旋回密切相关,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旋回结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下部. 相似文献
14.
对弓长岭铁矿一矿区高山采区生产多年徘徊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所在。并通过分析、计算及采掘进度计划的重新编制,提出了该矿床合理的开采顺序及高山采区适宜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5.
广义Fibonacci等距子列关于模fm的模数列的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广义Fibonacci等距子列的定义,推导出此类等距子列与Lucas数列的一个关系式,并由此得出其关于熟知的Fibonacci数为模的模数列的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16.
DONG XiP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7):929-935
Based on more exquisitely preserved specimens of Markuelia hunanensis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Middle and Upper Cambrian in western Hunan and in the light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tomo-graphic microscopy,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from cleavage through organogenesis to the pre-hatching of Cambrian embryo Markuelia,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during the pre-hatching stage, i.e.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when the scalids and tail spines only took shape to the latest period (just about hatching), is established. This developmental sequence provides a patter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e-hatching stage, which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living scalidophorans (priapulids, loriciferans and kinorhynchs). Thus, it not only enriches our knowledge 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extant descendants of Markuelia, but also opens a new window 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8.
长庆气田储层的高频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的主力储层为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的马五段,属蒸发边缘海相沉积,由鲕云岩、颗粒云岩、藻云岩、泥层岩、含膏云岩和膏云岩等组成,其中高泥质的泥云岩和云泥岩以至含云泥岩,代表了洪泛沉积,在区内分布广泛而稳定,是建立高频层序的标志层。为此,将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工出其主频系列,经转换得到泥质含量的周期系列,从而得出马五1的高频沉积层序符合米兰科维奇周期的结邓储层马五1的高频沉积旋回是由 相似文献
19.
高聚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14(1):23-32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其中层序Ⅰ、层序Ⅳ为两个T-R层序分为两个体系域,即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其他层序均为三分层序,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湖扩展(水进)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认为第Ⅰ、Ⅱ层序间的界面附近可形成有利的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与构造一岩性圈闭;第Ⅳ层序低位域可作为油气的运载层,在合适构造的匹配下,可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对有利区带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并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 .在相类型、相组合和相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将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划分为 7个中期旋回 (准层序组 )和 1 0~ 1 2个短期旋回(准层序 ) .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提高地层划分精度 .它是陆相层序地层、储层对比与预测的有效手段 .煤层多聚集于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的转折期附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