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比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有三类: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与规避监管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前两类动机并未得到显著的体现,规避监管动机是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剥夺是盈余管理的深层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股权再融资中取得比较优势,企业具有通过实施盈余管理来获取相对业绩的强烈动机,以提高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企业管理层试图通过虚增报告盈余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造成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群体效应.在动态博弈中,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所有企业都实施最大可能的盈余管理构成子博弈纳什均衡,使虚增报告盈余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为切入点,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建议,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4.
纪春丽  苗蓬威 《广东科技》2014,(16):29-30,63
主要研究了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研究对象上,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以国内A股市场上的上市企业为样本,数据主要涉及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研究期间为2008~2013年,研究模型为实证计量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薪酬对其所在企业的盈余管理有显著正影响;高管的受教育程度和持股比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影响。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较高的薪酬,会有强烈的动机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而科学的股权激励措施会使企业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绩效保持一致,降低其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侯璞 《科技资讯》2011,(10):180-180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粉饰财务报告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管理层运用。随着我国独立审计事业的发展,被称为当代"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不规范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控制也在逐渐加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的盈余管理有怎样的联系,哪些盈余管理手段会对审计意见造成影响,这些问题都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特征、手段及动机的说明,结合审计意见出具的标准,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审计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强 《太原科技》2007,(11):55-56
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外部监督机制和道德评价标准等措施来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论述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发展动机,提出了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最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最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宣布配股信息前后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市公司为了取得股权再融资的资格,在配股以前存在强烈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通过对242例中国A股上市公司宣布配股信息前后的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配股企业在宣布配股信息前两年和宣布配股信息当年存在远高于成熟证券市场和其他新兴证券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宣布配股后第2年和第3年,配股企业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同时还发现信用交易是配股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王丽敏 《科技信息》2012,(13):426-426,369
由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经过盈余管理后的财务报表是一般投资者决策的直接依据。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简单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及方法,探讨盈余管理识别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凭借对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之中的收益进行理调节或严格管控,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标。文章通过对盈余管理有关的定义和理论介绍,从盈余管理方面入手对獐子岛扇贝事件展开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该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对獐子岛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后果展开全面研究,并从市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一直是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如何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做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方法.其次,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新旧资产减值政策为背景,对比研究在不同政策背景下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动机,特别是新准则的实施是否如预期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检验表明,新准则下企业依然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实现扭亏、配股等目标,这表明,在禁止部分资产减值转回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存在别的隐蔽渠道.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的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并没有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区别对待,或者说,市场并没有看穿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实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张迪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04-1207
随着财务理论与实务的快速发展,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变化。在阐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不高等。提出了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的报酬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稳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一系列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的研究发展至今,多数文献均围绕"会计手段"展开,"构造交易"式真实盈余管理却很少被关注。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会对会计实务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大大促进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因此,探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手段等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分析了管理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总结了现有文献中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了未来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上市公司为了上市及配股,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目的从事会计造假的手段,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在揭示了盈余管理的种种动机之后,从上市公司的内部、外部寻找了若干防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契约观”和“信息观”的角度透视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基于新会计准则基础上,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剖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新问题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从4个方面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策略,即: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要正确对待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充分认识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关系、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运用会计方法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利益。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动机、手段以及审计对策,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独立审计的质量,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下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未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正向提升作用;在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剔除盈余管理修饰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