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宾科技》2006,(4):4
受四川省科技厅委托,宜宾市科技局于2006年8月8日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翠屏区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第二阶段进行测产验收。该工程2006年目标任务,实施面积10万亩,模式为中稻+再生稻强化栽培技术。验收组专家们深入项目核心区牟坪镇水稻高产田,对不同户主种植的冈优188,Ⅱ优7号品种进行实地测产,拆合亩产分别达到662.00公斤和764.70公斤的高产、丰产水平,顺利通过了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解决小麦群体特征的图像理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图像动态信息的识别与分析能够为小麦高产田的诊断提供定量化的诊断依据。依据诊断出的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群体结构和个体指标,通过技术措施对群体发展动态进行监测调控,使其沿着高产目标的预定方向发展。本文以小麦群体绿色面积和叶面积指标信息的获取为例,应用图像分割、图像增强技术提取小麦群体图像特征,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自学习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中,准确率在85%以上,表明利用ANN技术对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4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于密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达750公斤。 掖单4号玉米全生育期的干物质变化分三个阶段:初期缓慢增长,中期迅速增长,后期增长又变缓而  相似文献   

4.
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氮、磷、钾素的绝对吸收量增加,高、中、低产玉米田氮素吸收量每公顷分别为573.75kg~445.35kg 和283.05kg;磷素吸收量为93.6kg、76.2kg 和49.65kg;钾素吸收量为455.25kg、392.25kg 和310.05kg.进入成熟期高产田氮素吸收仍在40%,而中、低产田只维持在35%~20%左右,磷、钾的吸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成果简介 “河农85-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育成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高产田种植,较当地推广品种显增产。其主要特点是耐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参果,也叫香艳茄,香艳梨, 香瓜茄,香瓜梨等,学名(Solanum Maricatum Ait)属茄科中的一个种, 主食为浆果,在蔬菜分类上划归茄 果类。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洲南第斯山 秘鲁地带、20世纪80年代从新西 兰、巴西传入中国,90年代在我省开 始试种及零星发展,人参果在黄河 三角洲地区进行露地和大棚温室栽 培获成功。667m~2的面积可产5000 ~6000kg,高产田达7000kg,市场销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栽培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割之后,利用稻蔸上的休眠芽发出来的再生蘖,经培育达到成穗结实的栽培方法。此法一种双收,不仅省工、省种子、省秧田、省成本,而且生长发育快,全生育期仅60天左右,单产也比较高,一般亩产350斤,高产田可达400斤以上。实践证明:在山区或秋水不足的地区,大力推广再生稻,是增产粮食和发展稻田三熟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高产田的重要因素以壮个体、足群体、发挥成穗率高(45—50%)“库容量大”的特点;适当增加肥料投入量(纯氮12.7—18.7公斤/亩,P_2 O_5 5.7—6.7公斤/亩),适时适量灌水,建立优良的群体结构,(y=11.338x_1+299.65x_2—411.46)及早防治病虫害,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92-1994年的二年间,对奎冬四号单产500公斤级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等变化进行了实际测定。在栽培上土肥水等基本满足高产田需要的条件下,其结果是,亩基本苗25-28万株。拔节期最高茎蘖数为107-117万,在孕穗期叶面积系数6.2-6.8,灌浆后期单株干物质积累达最大值,收获亩穗数达49.44-51.44万,亩516.8-540.25公斤及相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凤稻22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合系35/合系40//鹤16/鹤89—24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等优点,一般亩产750.0千克左右,高产田达961.17公斤,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14、15等高海拔原主栽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77年的玉米秃顶从本所144个品种和组合统计,平均秃顶2.01厘米,比1976年140个品种和组合平均秃顶1.58厘米增加0.43厘米,有的品种甚至秃顶5~6厘米。从虎鹿公社夏程大队农科队高产田和品种对比试验田调查,虎单5号平均秃顶2.58厘米,16个品种平均秃顶2.95厘米,其中秃顶最重的有4.69厘米。现将产生秃顶原因和解决办法,初步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棉花使用乙烯利能提早吐絮8~15天,加速棉铃开裂,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20%左右,品质提高0.5~1级。使用技术要掌握三点: 1.使用对象:乙烯利适用于棉花后期生长过旺的高产田;晚发迟熟的棉田;麦棉套种春种棉田;麦棉连作的夏棉田。因为这些棉田霜期一到,不少棉铃不能及时成熟,如不催熟,常得不到高产和影响两熟棉田的下茬种植。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渍型水稻土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的渤海沿岸,以营口、盘锦地区为主要代表,是我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对滨海盐渍型高产水稻土最适有机质含量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于2004、2005连续二年对盘锦鼎翔集团的盐渍型水稻土进行研究,高产田土壤最适有机质含量为2.0~3.0%,中低产田为0.4~2.12%,平均为1.36%。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调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培肥土壤的基本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要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必须有预见性的施用各种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6.
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亩产突破千斤以后,如何再进一步提高产量?在栽培技术上主要抓什么?通过对一九七六年十六个单位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高产试验的资料整理分析,谈谈我们对夺取高产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一、高产田的群体结构问题苗数、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这三者能否比较合理地得到相互协调是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与产量的高低。从一九七六年早稻高产试验来看,亩产千斤以上的三熟制早  相似文献   

17.
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是预测、预报、预控农作物生长状况的一种方法,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在东莞县中堂公社开展对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营养诊断的工作。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与贫下中农一起对当地高产田(800—1000斤/亩),中产田(600—800斤/亩),低产田(400—600斤/亩)进行调查诊断。方法是用点滴快速测定法。现把调查诊断的结果和意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14,(23):61-61
2014年“粮食科技丰声科技工程”安徽省项目区高产攻关田水稻长势良好,单产创历史新高。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镇水稻百亩连片攻关田采用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植株健壮、秆青籽黄、亩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超大、结实正常、无病虫害危害。经专家实测,百亩连片攻关田平均亩产为932.4公斤,其中最高产田亩产产量高达962.6公斤,这一产量不仅刷新了安徽省百亩连片水稻单产纪录,而且创造了超级杂交稻在低海拔地区高产新纪录。专家指出,2014年的水稻高产纪录是在水稻生产生长期间遭遇低温目照少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实现的,表明安徽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技术日臻完善,在助推水稻持续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近来虽努力推行计划生育,短期内还难见显效,差值仍在增加。因此,为了粮食能够自给,今后必须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来解决。解放以来,靠优良品种的选育、水肥供应的增加和栽培技术的改进等,实现了大田作物的适度密植,从提高耕地的空间利用取得产量。固然对仍属于低中产田的大部分耕地,在提高产量上还需要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耕地的空间利用。可是,对高产田再高产来说,这方面能够挖掘的潜力已经不多,今后还要借重多茬复种、间套作、育苗移栽等来延长全年作物的生长期限,从提高耕地的时间利用来争取产最。  相似文献   

20.
李国才 《科技信息》2008,(31):222-222
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评价校正为保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达成目标的新机制。目标教学理论将教育目标划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本文对目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