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相似文献   

2.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3.
1530年前后,是杜甫"诗圣"称号史发展中的关键期.在此期费宏或是李梦阳首次正式提出杜甫"诗圣"的概念.孙承恩使"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王嗣失完成了"诗圣"的定型."诗圣"说是对"诗史"说的反动,是明人贬宋尊唐的产物,也标志着杜甫在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地位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杜甫是“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杜甫一生,借诗言志抒怀,惨淡经营,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谓“泪”透纸背之作。这些洒泪之作,往往都有着较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着对国家炽热而深沉的感  相似文献   

5.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维与禅宗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至隋唐而空前繁荣,艺术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佛之色彩,文人学士颇受影响,唐代就有所谓“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之说。  相似文献   

7.
文人的武举     
一谈及文人,人们的意识屏幕上往往会出现一个瘦净清癯、白暂文弱、手不缚鸡的斯斯文文的书生形象。其实,古今中外的著名文人中,却有许许多多五大三粗、虎背熊腰、武艺卓绝的大风猛士呢。 就拿诗人来说,唐代诗仙李白,剑技超群:“闲骑骏马立,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为了除暴安良,他还亲自“手刃数人”。与诗仙齐名的诗圣杜甫,少年时  相似文献   

8.
洛阳关林景区新增6幅关公题材大型壁画,以“释”、“道”、“儒”为主题,以神话、仙味、佛境的艺术风格,渲染了关公“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的尊崇形象,蕴涵着古今民众祈求平安、希望健康、祈福求财、望子成龙等美好原望。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走近杜甫     
陈健 《科技信息》2012,(4):331-331
初中生的古诗教学中,杜甫的诗歌占了极大的比例,而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会提到"诗圣"、"诗史",但学生只是记住了这样的名词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走近杜甫、了解杜甫,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经历的介绍就尤为重要。因此对杜甫的诗歌进行浅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是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文人普遍存在着儒释道三家统一的思想,范石湖有独特的儒道情结,伴随他一生的是与儒家思想相平行的释道出世思想,出世与入世,总是相互矛盾而又伴他一生的,并且体现于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他在创作上表现出了超脱世俗万物,追求一种豁达人生,又因为道法自然,他的诗歌又表现出自然无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是反映清代商贾文化集中国古代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雄伟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群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14.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着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的佛禅思想做分析,进而对姜夔思想和心灵世界中的佛禅因素及南宋文士佛禅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15.
儒道的对立表现在许多方面,忠孝仁义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伦理范畴,道家反对仁义忠信,却又阐论孝道观念,认为孝是人类本然状态的自然情感,所以在孝与仁的关系上儒道两家显然是相对立的.道家崇尚自然本真状态的孝观念,这在"二十四孝"的老莱子"戏彩娱亲"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6.
韩贞是王艮、王襞的弟子,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受王艮、王襞禅学思想特别是王襞的禅学影响的影响,韩贞虽然从学泰州后弃佛归儒,甚至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他一生也没有脱离佛、道的影响。韩贞修的禅是儒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韩贞强调内悟、静修,主张无说为妙,所以他修的禅也是一种哑禅。  相似文献   

17.
初到杭州,李叔同在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上,主要是持守人文主义立场的.经过一系列事件,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有了佛教的解脱愿想,另一方面又掺杂进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道德追求,以及异教的神恩观念.出家之后,弘一大师的思想完全转向佛教,很快形成了融净土、戒律、华严于一炉的思想格局.其佛学思想虽受到唯心论的熏染.但顺应近世佛教的主流,仍以净土信仰为圭桌.  相似文献   

18.
《林兰香》有着三重意蕴,最表层是燕梦卿的个人悲剧,中间层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层则是尘梦苏醒之后的道家追求,所以作品虽有大量的儒家叙事,但其根本的意旨却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为耿朗的由儒及道、燕梦卿的临终悟道、田春畹的儒道兼备以及宣爱娘、平彩云的道家本色等。《林兰香》虽过于文人化,而在雅俗结合上差强人意,但它依然是出色的明清世情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悲剧最有代表性。他主要接受了儒家的忠孝思想,但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道教人物九天玄女对他影响最大。儒家的忠义思想导致宋江走向招安之路,道教九天玄女的“忠义”劝说是宋江走向招安道路强有力的催化剂。儒道二家思想共同铸就了宋江及其众梁山英雄的人生悲剧,宋江及其义军最终走向悲剧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