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叶清 《厦门科技》2012,(5):41-44
2012年4月16日,日本极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将在年内"购买"我钓鱼岛的荒唐言论。7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便提出,政府开始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并于9月11日正式签署"购买钓鱼岛"合同,演出一场朝野"购岛"双簧的闹剧。日本一意孤行,从而单方面挑起了这场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2,(16):14-15
若干年来,关于钓鱼岛事态的消息可谓不绝于耳,而今年7月4日"全家福"号抵岛宣示主权,是保钓运动又一次高潮。此后事件余波不断:日本依然挑衅连连,激化纷争,日本政府宣布有意将钓鱼岛进行"国有化",首相野田佳彦明确表示日本政府计划于明年4月正式"购岛",又表示如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领土领海"出现周边国家非法行为,政府将"毅然以对",包括根据需要动用自卫队。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  相似文献   

3.
9月11日.日本政府上演了一出”购岛”闹剧.日方不顾中方反对.与钓鱼岛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了”购岛”合同。在钓鱼岛事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急剧恶化,中日经贸活动陷入僵局,日本企业在华业务遭受重创.日本多个行业牵连其中.这对于低迷的日本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4.
张慧玉 《世界知识》2012,(13):24-25
4月中旬,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要从日本民间"所有者"手里"买下"钓鱼岛。挑起事端后,一向喜欢以极端民族主义做派聚集人气的石原及其他日本政客,将"购岛"闹剧表演得越来越出格:募集资金、提交法案、议员视察、垂钓大赛、国会质  相似文献   

5.
罗援 《世界知识》2012,(19):20-21
自石原宣布"购岛"计划以来,野田政府又提出将它"国有化"。中国政府实际上是给了日本一个改弦更张的机会的,就是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已经正告他们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第二天野田佳彦就组织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有化的方针,第三天就将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的中日关系,可谓"居相近,心相远"。2014年9月,《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日本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东京—北京论坛"的日方合办者)联合发布的第十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86.8%,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达93.0%。同年12月,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外交舆论调查报告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抱有不亲近感者比例是83.1%。这是内阁府自197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比例。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5次活动在北大勺园举行。中心学术主任卓南生教授围绕"购买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舆情的走向和导致其变化的深层原因,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细致的观察。"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日方在"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5,(7):76-77
<正>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持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得分相比2013年高出了0.8分(总分为10分)。海外的八个国家对中国的整体形象打分平均为5.9分,其中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打分最高,为7.6分;而日本民众的打分最低,仅为3.4分。据悉,本次调查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九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涵盖了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不应把它当做一个个案。1884年日本先是悄悄地窃岛,十年之后对华发动甲午战争,在中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将钓鱼岛据为己有。二战结束时的《开罗宣言》和《雅尔塔宣言》等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都应该归还,这其中就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大量历史材料已经证明,钓  相似文献   

10.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7):12
"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在钓鱼岛问题上寻衅滋事挑衅中国,不仅损害中日关系大局,更是在伤害中国民众感情。近年,日本大力促进中国公民的对日旅游,促进日中青少年交流,希望以此加深中国国民对日本的理解,增进日中两国国民的感情。但是,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刺激中国,势必前功尽弃,激起中国民愤,引起行动反弹。这种感情伤害的修复,不像更换首相那样快就能愈合。"——针对中日间钓鱼岛问题升温,《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署名文章,希望"日本政府一定要想清楚"。  相似文献   

11.
萨苏 《世界知识》2014,(15):64-68
<正>日本学者怎样评价甲午战争,怎样看双方当时的优劣?2014年4月,日本专修大学教授大谷正先生这样回复了笔者的疑问:"分析日本获胜的原因,首先要从政治制度来说。中国是皇帝制度,民众的权利没有被认可,也没有参与国政的途径。所以中国的民众不知道战争为何而打。与此对应,日本在开战五年前就制定了宪法,选出国民代表参加国会,参与国政。虽然日本当时也是天皇、藩阀制  相似文献   

12.
郭雪咏 《科技信息》2007,(22):147-148
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的意识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武士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武士对中国儒学中的重要观念"忠"孝"的理解却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江户时代,儒学也给武士道增添了许多适应时代的新内容。日本儒学也从初期的以为"敬"中心发展为以"诚"为中心,表现为日本儒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康狄 《世界博览》2014,(14):16-19
正在日本释放出战争这个恶魔后,日本政府战后坚持多年的"专守防卫"政策彻底终结。日本此后可以以各种借口对外用兵。近曰,曰本政府通过内阁决议案,决定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此举遭到曰本国内民众强烈反对,甚至出现民众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岛争问题在东北亚凸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纵观这几组岛争,可以发现:中日间的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韩日间的独岛(日称"竹岛")和俄日间的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三大岛争均因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作孽所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5年1月14日日本伊藤内阁指使冲绳县知事在钓鱼岛树立"国标",4月17日中日订立《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了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岛之争由此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民众通过网络媒体对涉华报道的新闻回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国内网民对"中国"的一些认识。研究日本网民的新闻回帖对于研究如何更好树立国家形象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宇 《世界博览》2012,(19):17-19
正野田佳彦再度当选日本民主党总裁,并非政绩昭然,而是"其他候补者毫无魅力"。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有一则著名的广告,广告词是"变化的日本、不变的日本"——好像自己和自己吵架,又好像试图说服自己。用这两句话描述今天的日本可谓恰如其分。战后的日本一直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些大的原则性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论。对于日本重新拥有常规武装、修改宪法等问题,最大的障碍恰恰来自民众,因为对战争和军部法西斯专制的痛苦记忆、政党内阁的腐败和无原则主  相似文献   

17.
中日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史,日本社会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源自中国。中日作家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许多对方国家的民众形象。在近代日本作家笔下,中国人无数次地成为创作对象,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中国普通劳动者、小市民等阶层。对明治、昭和、战时及战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后会发现,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平民形象的定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07—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 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 年余的交涉过种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认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 败了日本侵占这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9.
1907~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良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9月10日,由于日本政府的“购岛(钓鱼岛)国有化”行为,使得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为世人关注。主权概念和中日等国有关钓鱼岛的历史记载,都能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历史事实,处理好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不仅对中日双方、对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利于捍卫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