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胡本良 《世界知识》2014,(15):58-59
<正>7月7日,马英九在台北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上发表讲话,称日本还没有把钓鱼岛归还中国,"领土主权一寸不能让",言语间显露出对日的强硬立场。然而,马当局又多次宣示"不会与中国大陆联手保钓",让其所谓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不啻一句空话。实际上,马英九实施的对日政策是:在向日本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避免过  相似文献   

2.
吕存诚 《世界知识》2012,(19):44-45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已经引发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台湾岛内也掀起一股"保钓"热潮。一向主张"与日友好"的马英九当局,也提升了反制力度,连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抗议日本窃据钓鱼岛的行径。马当局渐趋强硬的举措获得了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进一步压缩了民进党在"保钓"问题上大做文章的空间,客观上发挥了与大陆共同向日施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6):20-22
就在今年7月保钓运动再次掀起高潮的时候,7月19日,台湾媒体报道了有关台湾民众是否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携手合作的民调结果:受访台湾民众"半数支持两岸合作保钓"。对此,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重申,钓鱼岛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在此前一周,这位发言人已向媒体说明,台湾当局的立场很清楚,"中华民国"坚持主张拥有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主权,"不可能与中国大陆共同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17):8-9
钓鱼岛问题继续升温中华保钓协会8月12日会议计划,由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保钓人士在钓鱼岛外海会合,再一同去钓鱼岛宣示主权。随后,大陆保钓人士遇到天气阻碍,台湾保钓人士因所租渔船拒绝出海而取消行动,但香港保钓人士声称依旧"士气高昂",决心独自奔赴钓鱼岛。2012年8月15日下午4时20分左右,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成功抵达钓鱼岛,搁浅在岸边,船上保钓人士陆续下水,涉海登上钓鱼岛宣示主权。当时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一度与保钓船碰撞,又向驾驶室射水炮,船员则掷硬物反击。"启丰二号"于钓鱼岛搁浅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带盾牌及警棍登船,监视船上人员活动。日方船只先后多次撞向保钓船头,"启丰二号"船身受损,围栏被撞至歪曲。日方派出数十人在岛上戒备,  相似文献   

5.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的目标是要求日方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因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否认钓鱼岛主权归属存在争议,这实际上是推翻了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之间达成的默契,以及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时邓小平和园田直外相之间达成的默契,即双方都在主张自己主权的情况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此之后,日本也一直不同意在钓鱼岛附近搞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6.
康狄 《世界知识》2012,(15):58-59
近期钓鱼岛海域又起风浪。日本右翼政客公然鼓吹"购买"钓鱼岛,日本政府也由态度暧昧转为参与其中。这种举动激怒了全球华人。7月4日,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秘书长黄锡麟等保钓人士搭乘渔船"全家福号"进入钓鱼岛海域,虽遭日本公务船纠缠乃至擦撞,仍成功在距钓鱼岛十公尺处亮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台湾"海巡署"出动舰艇护航,使保钓船只顺利返台。7月中旬,中国政府渔政船连续巡航钓鱼岛,  相似文献   

7.
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捕鱼问题是横亘在台日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台日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迄今为止,虽然台日之间进行了16次渔业会谈,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不久前台日又在东京举行了第17次渔业会谈预备会议,这是在中日钓鱼岛之争白热化之际,由日本主动向台湾提出的。日本是要对台湾做出实质性让步,还是别有用心布下诱饵,欲使台湾不与大陆联手保钓?  相似文献   

8.
保卫钓鱼岛     
①6月23日,保钓船在钓鱼岛海域遭日舰日机拦截。②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6月2日,日本正式公告吞并台湾及澎湖列岛。但在条约签订前三个月,日本就已窃取我钓鱼诸岛。③1971年5月香港市民的保钓示威。④、⑤近年来,日右翼分子不断登上钓鱼岛滋事,设立标志、修建灯塔等。⑥、⑦各地华人保钓运动风起云涌。图片说明②③6月23日,15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保钓人士,乘船前往钓鱼岛宣示中国主权,在与钓鱼岛近在咫尺的海域遭众多日舰日机拦截,未能登岛。这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保钓运动。当日,外交部发言人孔…  相似文献   

9.
穆亮龙 《世界知识》2012,(11):50-51
目前在两岸联手护卫南海问题上,两岸可以从功能性合作开始,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黄岩岛事件过程中,4月2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两岸共同开发南海"是个好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2,(19):58
一段时间以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针对日方"购买"、"国有化"钓鱼岛的行径,2012年9月14日,以"团结奋斗、捍卫主权"为主题的钓鱼岛问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新华网联合主办,来自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工人、农民、学生、工商业者和媒体代表等约10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1.
国家间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日益激烈。克鲁格曼借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指责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称中国为"流氓经济"。"流氓经济"一词的含义是指使用抢劫、掠夺、偷窃、欺骗等等非法或不公正手段侵害他国或他人利益的行为、政策或制度。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领土与人权受到侵犯这个所有主权国家最大的政治面前,一直保持克制态度;中国即使在钓鱼岛主权纷争中中断对日稀土出口,也是符合国际社会处理此类事件的制度与惯例的,不知流氓何在?至于他对中国"逃避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义务"、"罔顾国际法律规则"、"操控汇率"等等指责都经不起历史与现实的剖析,"流氓经济"的指责只能得出他"流氓经济学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两岸金融合作是两岸金融界人士期盼已久的议项.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金融合作议题可谓是可望而不可及.陈水扁下台后,新当局采取比较明智与开放的政策.使两岸金融合作变成可能与可行。两岸学者与金融界人士有“重拾火薪”之感,使两岸金融合作与交流重新摆上议程.因此两岸金融合作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13.
龚迎春 《世界知识》2012,(20):24-26
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发表"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问题的基本立场",试图从法理角度论证其对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在1895年1月通过阁僚决议将其编入本国领土时是无主地,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上的先占理论取得了对钓鱼岛的主权.1895年5月中国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第2款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不包括钓鱼岛,日本根据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放弃的"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权利根据与请求权"中也不包括钓鱼岛.  相似文献   

14.
杨勉 《世界知识》2012,(13):14-19
黄岩岛和钓鱼岛等事态使"主权宣示"这个概念的出现频率剧增,它已成为时政新闻中的"显词"。实际上,在时政新闻中,人们不断接触到与主权宣示相关的内容。例如,俄日之间围绕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英阿之间围绕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韩日  相似文献   

15.
<正>岛内不存在理性辩论空间,一场辩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固执,一个刻板,"戏"未开场结果已可知。4月25日,马英九将与蔡英文会面,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当局两岸政策等展开辩论。这场"双英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5日,台湾籍"东圣吉16号"渔船在冲之鸟礁附近公海捕鱼作业时被日本海上执法船扣押,并被索要保释金,这一事件再次激起了台日之间的渔业纠纷。针对日本在冲之鸟礁海域片面扩大执法,马英九当局积极应对,强力维权,揭批日本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一事件的发生正值台湾政权交接的敏感时期,马当局为护渔对日展现强势姿态,与5.2 0刚刚上台执政的蔡英文当局形成强烈反差。台日渔权矛盾实质牵扯"主权"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本政府与媒体正在竭力建构“尖阁诸岛(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历史叙事来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8.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3,(14):46-47
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两岸执政党高层通过国共平台对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愿景。“习吴会”紧随“习奥会”而来,这一安排本身充分说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两岸执政当局政策议程中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各有主张。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就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达成共识。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就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默契。邓小平先生当时说得很清楚:"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不涉及。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  相似文献   

2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3,(24):50-51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