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噁唑硼烷催化前手性酮砜不对称还原反应进行了半经验MNDO研究.结果表明,该不对称还原反应是放热的,反应的手性控制步骤是氢从BH3向酮羰基碳的转移,氢转移反应通过一个六元环过渡态完成,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快餐店     
既然氢气和氧气混合后可以燃烧,那为什么水不燃烧? 水不燃烧是因为水是氢和氧发生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说,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两种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就好比化学物质“死亡”了,从而不会发生任何进一步的反应,水就不能燃烧了。  相似文献   

3.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在渣油裂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对辽河减压渣油热裂化反应、临氢热裂化反应以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分散型催化剂、供氢剂在单独或共用时对渣油裂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辽河减压渣油改质中生焦量和渣油转化率的关系与具体的加工过程有关。在同样的生焦量下 ,渣油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高氢压催化供氢过程、低氢压催化供氢过程、高氢压催化过程、低氢压催化过程、临氢供氢过程、临氢过程、临氮供氢过程、临氮过程。渣油临氮裂化中 ,供氢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渣油生焦和裂化 ;分散型催化剂既可促进渣油裂化 ,又可作为结焦的晶种使渣油体系提前分相 ,生焦量急剧增加 ,同时对渣油中的供氢剂脱氢有促进作用。在临氢热裂化反应中 ,氢气的参与使渣油的裂化反应和生焦反应受到抑制 ,但氢气对生焦反应的抑制能力远大于对裂化反应的抑制能力。在催化加氢裂化过程中 ,分散型催化剂极大地抑制了生焦反应。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共用可使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添加供氢剂后 ,裂化产物中VGO的收率增加 ,生焦量减少 ,而渣油转化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管式氢处理炉研究了TC4钛合金压坯的温度-平衡氢分压关系以及吸氢动力学行为,测定了吸氢速率常数和激活能,并分析了吸氢反应各个阶段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吸氢温度的升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吸氢后的平衡氢分压升高.在350℃吸氢时,反应机制分别是形核长大、幂函数定律和三维扩散.在400℃吸氢时,反应机制分别是幂函数定律和三维扩散.在450~750℃吸氢时,反应机制均是三维扩散.TC4钛合金压坯吸氢反应的激活能为14.55kJ·mol-1.  相似文献   

5.
酮的不对称氧转移反应是获得光学活性二级醇的重要途径之一,手性磺酰二胺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合成手性仲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文章综述了不同手性磺酰二胺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用于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研究进展、相关催化机理及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对辽河减压渣油热裂反应、临氢热裂化反应以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散型催化剂、供氢剂在单独或共用时对渣油裂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辽河减压渣油改质中生焦量和渣油转化经的关系与具体的加工过程有关。在同样的生焦量下,渣油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氢压催化供氢过程、低氢压催化供氢过程、高氢压催化过程、低氢压催化过程、临氢供氢过程、临氢过程、临氮供氢过程、临氮过程。渣油临氮裂化中,供氢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渣油生焦和裂化;分散型催化剂既可促进渣油裂化,又可作为结伙的晶种使渣油体系提前分相,生焦量急剧增加,同时对渣油中的供氢剂脱氢有促进作用。在临氢热裂化反应中。氢气的参与使渣油的裂化反应和生焦反应受到抑制,但氢气对生焦反应的抑制能力远大于对裂化反应的抑制能力。在催化加氢裂化过程中,分散型催化剂极大地抑制了生焦反应。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共用可使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添加供氢剂后,裂化产物中VGO的收率增加,生焦量减少,而渣油转化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报道在丙烯酸酯类氢硅化中,基团效应对氢硅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和对氢硅化反应产物中异构体比率的影响。α-Me使氢硅化反应活性大大降低,且产物中β-加成物比率增多,当相同的丙烯酸酯类骨架时,OR基增大,氢硅化反应活性也增大,产物中β-加成物比率也有增加趋势,由此,提出氢硅化机理中的关键中间体。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法和亚甲蓝去色反应检测29个花生根瘤菌菌株的吸氢性能,只有5个菌株能吸氢·吸氢活力最高为689n mol H_2/mg prot.h.选试的四种培养基中以吸氢培养基对根瘤菌株吸氢活力效果最好,在该培养基中菌株不表现固氮酶活力.在不固氮情况下,外源氢是诱导吸氢活力的必需条件.培养基中的碳源浓度对菌株吸氢活力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的碳源抑制吸氢.一氧化碳和乙炔对菌株L8 3吸氢的抑制程度比菌株35_1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结构中同时含有氮和磷的新型手性希夫碱,将希夫碱与金属配合物结合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硅氢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金属铜配合物和希夫碱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手性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对不同硅氢底物的适应性.当采用希夫碱4与Cu(CH3CN)4PF6的催化体系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二甲基苯基硅烷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时,反应具有优良的产率(100%)和对映选择性(76%).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Mg2Ni储氢材料的吸氢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压力和温度对Mg2Ni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氢反应机理,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Mg2Ni储氢合金。利用P-C-T测试仪进行活化并测试其吸氢动力学特性,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3种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Mg2Ni合金吸氢反应的控速步骤。结果表明:Mg2Ni合金在673K、7.4MPa条件下活化3次就能够基本活化完全,吸收1mol氢气所需活化能为43.47kJ;温度对其动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相反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吸氢反应速率和吸氢量都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实验结果与JDM和JMA动力学模型比较吻合;金属氢化物形核长大与氢原子在产物层中的扩散过程是Mg2Ni合金吸氢反应的混合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台与FTIR考察了平朔煤和神东煤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脂肪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脂肪氢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和基本不变三个阶段,揭示出煤大分子体系依次发生了脂肪碳氢链的裂解、环烷化反应、芳构化反应、芳香结构氢化反应以及芳香缩合反应等;动力学分析表明,脂肪氢脱除反应的活化能较低,与反应体系中存在大量自由基有关;甲基与亚甲基的相对脱除速率随温度呈现M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纯铜充氢后并不改变组织结构和晶粒大,而且抗拉强度、延伸率和面缩率也不变化,这表明铜没有氢脆,在NaNO2溶液中,氢使纯铜的腐蚀电位、反应电阻降低,使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升高,断口形貌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加氢装置反应系统由于在原设计时,对物性、物料衡算掌握不是很充分,导致生产运行过程中反应系统的进料量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有效产能,冷氢补充量少,原料油反应不充分,易于结焦积炭,催化剂活性降低和寿命缩短,进而影响了总体工艺的有效运行。通过对冷氢管线改造,装置产量和运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甲苯与甲基环己烷可逆反应的贮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Ni/Al2O3和Pt-Sn-K/Al2O3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甲苯在低温下的贮氢反应和甲基环己烷的释氢反应。结果表明,甲苯的低温贮氢容易实现,贮氢量主要收甲基环己烷的释氢量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不同光催化剂(二氧化钛、酞化青、钙钛矿型化合物)对甲酸光氧化反应的影响。当甲酸溶液中存在二氧化钛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加速甲酸的光氧化反应;添加极少量酞化青(300mg二氧化钛中加入约0.03mg的酞化青)时,TiO_2的催化活性提高了25%左右;掺有Ce或Pr的钙钛矿型化合物SrTiO_3对甲酸的光氧化反应亦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对实验室光化学反应器结构、模拟太阳能光源——氰灯的性能及光强度测定方法亦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ab initio HF计算方法,对不同各类的氢与不同BN/C相之间的反应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子氢与sp62-C相的反应高过其与sp^3-C相的反应性,从而说明在CVD技术中原子氢有对C相的选择腐蚀性;在氢与BN相的反应中,原子氢没有类似的选择腐蚀性;相对于中性氢而言离子氢具有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是在装填50克原颗粒催化剂的小型加压临氢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HIDG-01 (属于ZSM-5型)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甲苯岐化反应性能及其最佳工艺条件进行全面考察。 试验结果指出,反应温度对HIDG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甲苯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几乎成直线增加,歧化率则成直线迅递下降;反应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性能也有明显影响,甲苯转化率随空速增加逐渐降低,歧化率和对二甲苯选择性则有提高;反应压力和氢、烃分子比变化对催化性能影响是不显著的,加压和临氢可以保护催化剂抑制积炭,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 该催化剂用于甲苯歧化反应比较适宜工艺条…  相似文献   

18.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6-311G(d,p)方法研究了CH3F与O(3P)反应的反应机理.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精确计算了各反应物种的能量.结果表明,标题反应共存在4类反应5个反应通道,分别为抽提氢反应、抽提氟反应、消氟化氢反应和消氢反应,抽提氢反应为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9.
化石燃料的应用带来了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氢能源被认为是代替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之一。电解水制氢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探索用于析氢反应的高效电催化剂是人类积极面对的课题。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基材料在电解水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有望代替贵金属电极。着重综述了MOF基材料的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性能,总结分析了当前设计此类MOF基电极材料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固氮鱼腥藻_Anabaena_azotica_Ley_HB686_氢酶的催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鱼腥藻氢酶具有催化分子氢双向可逆反应的能力,其吸氢反应的最佳电子受体为MB、放氢反应的最佳电子供体为MV,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的比率为18.6,此氢酶催化吸氢反应的最适pH值为7.4,放氢为pH6.0.在23~50℃氢酶的催化活性基本稳定.高离子强度、NaCl使氢酶活性降低,CO和C2H2对氢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