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铜离子暴露对中国大鲵的毒性效应,以中国大鲵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染毒法,将大鲵幼体暴露于0mg/L、1.0mg/L、1.5mg/L和3.0mg/L的铜溶液中30d,观察铜离子胁迫下的大鲵幼体临床症。之后立即对大鲵幼体进行解剖并观察其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采集大鲵幼体的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大鲵幼体的组织病理损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大鲵幼体异常行为与其体表黏液的分泌也越加频繁;铜离子胁迫会导致大鲵幼体膀胱显著膨大并充斥大量尿液;铜离子对大鲵幼体皮肤的真皮结构、肝脏和胰脏细胞会产生一定的病理损伤,但对大鲵幼体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结构未造成毒害效应。本研究表明,铜离子胁迫30d后会对大鲵幼体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并且毒性程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鲵皮肤黏液的抗氧化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鲵皮肤黏液的抗氧化性及急毒性安全性评价,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法,测定了大鲵黏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通过对小鼠灌胃饲养实验检测大鲵皮肤黏液的急毒性,并采用气质联用色谱分析黏液中的毒性成分。结果显示:大鲵黏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7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25%;大鲵黏液全粉的LD50值为4.64 g/kg,毒性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C2H6S2)。表明大鲵黏液具有抗氧化性和低毒性,经脱毒后可开发为保健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胚胎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器官发育特点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为中国大鲵胚胎发育制定出完整的分期标准.中国大鲵胚胎发育过程依据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20个时期.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大鲵的胚胎发育特征与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黑斑蛙(R.nigromaculata)大体相似,主要的差异表现在早期卵裂方式以及消化系统的发育方面.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表明,中国大鲵卵裂并非盘状卵裂类型.同时,中国大鲵胚胎发育过程中前三次卵裂均为经裂,胚胎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迟缓,无平衡器或口吸盘等,这些均为中国大鲵胚胎发育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的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它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分为两属: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大鲵属(Megalo-batrachus),断裂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中国大鲵是隐鳃鲵科在我国仅有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云贵等地。作为有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它是研究脊椎动物由水上陆进化历史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大鲵处于从水生向陆生(鳃呼吸向肺呼吸)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大鲵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大鲵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无明显的颈部.精子头部细长且直,前端渐细呈锥状,顶体由顶体鞘和穿孔器组成,头部中后部有胞质小团分布;尾部呈波状,由轴纤维、波动膜和轴丝构成.精子的全长为252.45±11.19 μm(n=20),顶体长23.33±1.68 μm,头长68.27±2.75 μm,尾长184.19±11.74 μm,头宽2.63±0.34 μm.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具有隐鳃鲵科精子的共同形态结构特征;隐鳃鲵科物种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的具有相似性;在大鲵的人工授精过程中,保证精子结构完整,是提高大鲵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鲵六种组织中游离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Blanchard))血浆、肌肉、皮肤、胃、肝脏和尾部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Meglobatrach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产珍稀动物。关于它的分类地位和订各存在不同意见,但是,系统地研究其结构特征的报道还很少。只有“中国大鲵的外形及骨骼解剖”一文(吴翠衡1982年)。笔者承蒙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的帮助,得四尾中国大鲵标本,其中购自北京市特供养殖场一尾,雌性,体长近1000毫米;河南一尾,体长210毫米,幼体;湖北宜昌一尾,雄性,体长400毫米;此外,还有一个不名产地的离体心脏及动脉弓标本做为对照。本文试对其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果报告如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大鲵的其它生物学特征,并为确立其分类地位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织学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中国大鲵产卵期输卵管结构及分泌特征,探讨了输卵管与卵外胶膜形成的关系.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显著增长,管壁增厚,管径增大,输卵管粘膜上皮向腔内突起形成皱襞,内表面纤毛密集,单管状腺分支增多,腺细胞内充满胶质.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这些结构特征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液蛋白成分电泳检测显示中国大鲵输卵管液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弯曲部的中后段.卵外胶膜与输卵管液的蛋白成分比较也表明:弯曲部中后段输卵管液与卵外胶膜存在有较多相同蛋白带,该段是构建中国大鲵卵外胶膜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不同掺伪样品,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法分别建立掺伪大鲵黏液粉的2分类(纯大鲵黏液粉和掺伪样品)和5分类(纯大鲵黏液粉、掺入土豆淀粉、大鲵肉粉、大鲵蛋白粉和大鲵皮粉)定性判别模型;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别建立4类掺伪大鲵黏液粉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一阶导数+标准变量变换预处理后,所建2分类和5分类小二乘线性判别定性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均无误判数;大鲵黏液粉掺入土豆淀粉、大鲵肉粉、大鲵蛋白粉和大鲵皮粉的定量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验证黏液掺伪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雄性大鲵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解剖镜对中国冬季大鲵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观察,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冬季中国大鲵精巢的结构变化以及精巢中精母细胞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冬季大鲵的左右精巢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有不明显的纵沟,精巢呈长卵圆形.精巢中的一个个曲细精管中除支持细胞外,只有精原细胞和少量的初级精母细胞,没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大鲵的生长发育与良种选育,对1~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体重和10种形态性状进行了6次测量,并对大鲵的体重与形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并筛选出大鲵的生长模型,获得大鲵月龄与形态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大鲵体重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依次是头宽、头长、尾宽、尾高、前肢长、后肢长、全长、尾长、腋至胯距、体高等,它们可作为大鲵良种选育的重要指标。Logistic模型作为大鲵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Wt=4.449/(1+4 689.334e-0.19t)。大鲵月龄与主要形态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3.332+0.847T1+0.424T2-0.418S+3.259 H-6.745T3,它可作为鉴定大鲵年龄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冬季大鲵卵巢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以及输卵管管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对大鲵冬季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大小卵母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观察,靠近卵核区域的线粒体大多数是原线粒体,它们没有形成明显的嵴,有的处于增殖状态,散在卵质中的线粒体大多数是成熟的线粒体,有的有明显的嵴,另外还分析了输卵管管壁的各种形态的腺体细胞的结构,讨论了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变化的原因和冬季大鲵儿卵母细胞的分期,比较了中国大鲵的输卵管管壁与中国林蛙输卵管管壁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何刚 《广东科技》2005,(1):58-58
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花都区梯面镇,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800亩,现已建成了大型现代化子二代大鲵苗种生产养殖推广示范区,专业从事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的保护及其子二代产品繁育养殖生产和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两栖动物以大鲵最负盛名。湖南是我国大鲵的主要产地之一,特别是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地区,素以个体大、数量多而闻名中外。传说大鲵的叫声似婴儿啼哭,因此又叫做“娃娃鱼”。虽然它们生活在水中,但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光滑无鳞且有丰富的粘液腺,应属两栖动物,不是鱼。大鲵会发出像婴儿那样的啼哭声吗?为此笔者作过一些调查访问。七十年代末,桑植县外贸单位常收购并运出大鲵,通常仓库内存有百条以上,大者十多公斤,小的也有一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在我国的唯一种类,体长可达一米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的山地溪流间,极少上岸活动。它在我国规定为第二类保护动物。 隐鳃鲵科只有两个属:北美东部的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亚洲东部(中国和日本)的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相似文献   

17.
用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鲵脊髓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构筑。其特点是:脊髓纵贯椎管全长;运动神经元分腹内侧群和背外侧群;中间神经元未分化成亚核;髓内感觉细胞尤存;白质中有散在的神经细胞。文中还就大鲵脊髓在进化历程中的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太白寻鲵记     
大鲵属两栖纲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两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1米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鲵肉质鲜嫩,遭到人为滥捕,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其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为了了解大鲵的生存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鲵生境和野生数量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在塑造贵州及周边地区地质景观过程中,对现存动物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中国大鲵复合体Andrias davidianus comlex作为研究物种,以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分子标记,探讨中新世地质构造事件对于中国大鲵复合体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分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中国大鲵复合体中,有与地理区域相关的7个主...  相似文献   

20.
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二级保护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上又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本文就其排泄系统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及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大鲵的排泄系统的结构是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大鲵在进化是处于较原始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