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厌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不同碳源(乙酸钠、丙酸钠、ρ(乙酸钠)、ρ(丙酸钠)=2∶1和ρ(乙酸钠)∶ρ(丙酸钠)=1∶2)条件下成功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并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不同碳源培养的DPB对电子受体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条件下DPB系统都能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脱氮除磷,但利用次序及效率不同:仅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乙酸盐含量越高,反应过程中污泥的亚硝酸盐累积量(0~6.60mg/g)和反硝化速率越高(4.02~8.58mg/(g·h)),而除磷率越低(81.1%~91.9%);混合电子受体时吸磷总量、吸磷速率、除磷率均下降,且乙酸盐含量越高其除磷率(53.2%~73.9%)和亚硝酸盐去除率越低(34.7%~86.4%),丙酸盐为主的DPB系统可同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而乙酸盐为主的DPB系统在硝酸盐消耗将尽时亚硝酸盐才被用于反硝化吸磷。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不同稀释剂中TBP对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一元有机酸的萃取.探讨了被萃取物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及稀释剂性质和温度对萃取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萃取机理进行了研究.正辛烷中不同有机酸的萃取顺序为,①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乙酸>乙酸,萃取平衡常数随有机酸的取代基诱导常数σ*的增大而增大,两者间遵从Taft线性关系,诱导效应是影响萃取的主要因素.②丁酸>丙酸>乙酸>甲酸,随诱导效应减弱和空间效应增大,萃取能力增强,表明空腔效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相对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Ion Pac AS11-HC型分离柱(250 mm×4 mm),Ion Pac AG11-HC型保护柱(50 mm×4 mm),柱温30℃;KOH淋洗液梯度洗脱,KOH浓度0~17.0 min时1.0 mmol/L,17.1~25.0 min时30.0 mmol/L,25.1~30.0 min时1.0 mmol/L;流速为1.2 m L/min时,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能够达到分离要求,其检出限分别为0.004、0.005、0.004、0.005 mg/L。4种有机酸在0.2~3.0 mg/L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在0.999 1~0.999 5范围内。将0.2、1.0 mg/L的标准溶液重复进样11次,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精密度较好。对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回收率均在95.3%~98.7%之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PEG-20M固定液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和辛酸)的方法;在对样品预酸化处理(pH=3)后,对比程序升温和恒温两种色谱条件对VFAs的分离时间,并确定了恒温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分离C6以内(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 VFAs的总时长在5 min左右,仅辛酸出峰时间在9. 8 min;全部7种化合物所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3 7,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 4~1. 1 mg/L之间;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其回收率在94. 5%~109. 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4%。  相似文献   

5.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羧酸环己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硫酸铁铵能够代替硫酸用作酯化催化剂。研究了 NH4 Fe(SO4 ) 2 · 1 2 H2 O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的反应条件 ,当乙酸、环己醇和硫酸铁铵的摩尔比为 1∶ 0 .44∶ 0 .0 2 ,以环己烷为溶剂 ,回流分水 6 0min,乙酸环己酯收率达 87.2 %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合成了甲酸环己酯 (收率为 6 8.5 % )、丙酸环己酯(收率为 5 9.4% )和丁酸环己酯 (收率为 2 1 .6 % )。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梭状芽孢杆菌L一Ⅱ代谢利用有机酸和醇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状芽孢杆L一Ⅱ能很好地利用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乙醇和丙醇。当以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了酸和己酸;当以乙醇和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戊酸、庚酸;当以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丙酸、戊酸、丁酸以及己酸。  相似文献   

7.
5套 37℃的扰乱试验实施在 3台厌气完全混合反应器中。三反应器分别处理着以丙酸、丁酸和混合脂肪酸为基质的废水。扰乱由脉冲添加丙酸、丁酸或甲酸来建立。结果表示 ,扰乱立即导致了相应的酸和氢分压(pH2 )的浓度积累。但所有反应器能完全地恢复在 2 0 0h之内。混合液相中丙酸和丁酸的积累没有导致pH的重大变化。但是 ,PH2 的增加限制了丙酸和丁酸的转换 ;各自的阈值分别为 2 1× 10 - 4及 1 1× 10 - 3atm。异丁酸和二高分子羟基酸 ,valerate和caproate ,被检出存在于一些被扰乱的反应器流出水中。对于丁酸异构化pH2 的作用是非决定性的。实验数据的热力学分析表示 ,valerate和caproate的形成或归结于pH2 的增加或独立于pH2 的增加。在后者 ,形成直接地归结于混合液相中丙酸或丁酸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不同碳源培养螺旋藻的生长及其藻蓝蛋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葡萄糖、乙酸盐和碳酸盐等作为不同碳源对钝顶螺旋藻的混合培养生长的影响。与无机碳源对比,葡萄糖和乙酸盐能较好地改善钝顶螺旋藻的生长,葡萄糖使之获得最大的生长速率(P=0.62/o和产生最多的生物量(干重为2.637g/1);这三种碳源对藻蓝蛋白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约为13010mg/I干重细胞。研究发现,藻蓝蛋白的含量主要受光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经16S RNA及生理生化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CS 13002).文中研究了碳源、中和剂对菌株生产L-乳酸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中分别以葡萄糖及玉米淀粉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SSF)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合适的碳源,使用木糖和玉米淀粉作为碳源均不利于L-乳酸的产生;使用NaOH作为中和剂的效果优于Ca(OH)_2和CaCO_3.在发酵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得到L-乳酸含量为115.86 g/L,糖酸转化率约为82.31%,并证明MnSO_4·H_2O和MgCl_2·6H_2O在发酵中有特殊的作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得到L-乳酸123.3 g/L,糖酸转化率约为70.03%,产品中L-乳酸的光学纯度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不同稀释剂中TBP对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一元有机酸的萃取。探讨了被萃取物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及稀释剂性质和温度对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滴滤塔式生物反应器去除硫化氢恶臭气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H2S恶臭污染,研究采用装有ZX01型填料的生物滴滤塔,进行了长期实验室H2S脱臭试验.结果表明:该生物滴滤塔H2S的进气浓度低于300 ms/m3时,气体最佳停留时间为30 s,去除率接近100%,H2S代谢产物以硫酸根离子为主.该滴滤塔阻抗较低,无需经常进行反冲洗,可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UASB反应器中高效能厌氧产酸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5):165-169,186
在产酸UASB反应器中,以配制葡萄糖废水为基质能够快速培养得到高活性、高沉降性的厌氧产酸颗粒污泥,形成高效能的产酸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体积有机负荷达210gCOD/L·d时,酸化率为93%;观察研究了产酸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生物相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控制反应器内的PH为4.0左右;最后,探讨并提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分泌抗IBDV单抗杂交瘤细胞在改良型5L Celligen细胞反应器中采用半连续培养方式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了在该工艺过程中的葡萄糖消耗、单抗的生成、乳酸和氨的产生.同时为培养方案和控制策略进一步的改良确定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窄间隙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将O2,H2O等气体分子电离加工成高浓度的强氧化羟基自由基(.OH),进而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直接将模拟烟气中的SO2氧化脱除,反应产生的H2SO4采用电集雾器回收.脱硫过程中不使用催化剂,不加吸收剂,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新方法.主要对放电功率、氧的体积分数以及水的体积分数对.OH和SO2脱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烟气总流量为0.1 m3/h,氧的体积分数为21%,水的体积分数为1.38%,SO2初始体积分数为0.08%时,SO2脱除率为78%.随着放电功率及O2,H2O体积分数的增加,SO2脱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磷酸铵镁法沉淀模拟高浓度氨氮废水中氨氮的条件,添加助凝剂对氨氮去除的辅助效果.实验得到最佳沉淀条件为:沉淀剂为Na2HPO4与MgCl2,投加摩尔比Mg:N:P=1:1:1,pH为9.50,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25℃.在此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86.71%.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投加助凝剂FeSO4· xH2O,Al2(SO4)3·xH2O及活性炭,最佳投加量均为0.5 g,可使氨氮去除率提高至89%以上,其中活性炭助凝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提高2.83%.将助凝剂辅助磷酸铵镁法用于味精废水氨氮处理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对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在37 ℃下,通过交替增加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来提高系统的COD容积负荷(VLR),采用动力学控制与pH值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酸相和产甲烷相进行分相.经过68天的运行,系统的VLR达到8.84 kg/(m3·d),HRT为20.95 h,产酸相的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20.00%~30.00%,系统的COD去除率稳定在80.00%以上.其中产酸相的VLR和HRT分别为31.11 kg/(m3·d) 和5.95 h,产甲烷相的VLR和HRT分别为9.39 kg/(m3·d)和15.00 h.出水悬浮固体(SS)含量均在400 mg/L以下,去除率最高可达92.80%,沼气的容积产气率达到2.57 m3/(m3·d).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污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硫酸根离子为电子受体、碳毡吸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阴极、碳布为阳极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酸性重金属矿井废水.构建不同的外接电阻(分别为100Ω、1000Ω)MFC系统和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对比,废水初始pH=4,Zn2+、Cu2+、Cd2+、Pb2+、总Fe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mg/L.结果表明,MFC外接电阻100Ω时,对Zn2+、Cu2+、Cd2+、Pb2+、总Fe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5%、99.68%、99.65%、98.34%、98.99%;COD、SO2-4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83.4和23.9mg·L-1·d-1,比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分别提高了15%和181%;同时pH有效提升至中性.表明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对于传统生物法处理酸性矿井废水有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电厂粉煤灰,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用于对某石化厂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加入量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效果,分别测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评定改性后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同时与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量在15-20 g/L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20℃左右达到最佳值,且温度对粉煤灰去除氨氮的影响要比对去除COD的影响显著得多。采用NaCO3混合焙烧,H2SO4酸化改性的粉煤灰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到76.9%,比改性前提高了9.8%,氨氮去除率可达35.9%,比改性前提高了32.8%,且比同样含量的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快速动电位扫描方法,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在不同组成的Pt-Rh电极上,不饱和有机酸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表面覆盖率下,所研究的不饱和有机酸在Pt-Rh合金电极上吸附速率都遵循罗金斯基-捷里达维奇方程v=(dθ′ R)/(dτ)=kcexp(-αf′θ′ R).Pt电极上吸附速率最大,从Pt电极向Rh电极过渡中,吸附速率下降20~30倍.温度升高吸附速率加快.丙烯酸在Pt-Rh电极表面的吸附速率比其他不饱和有机酸高,并按丙烯酸>丁烯酸>顺丁烯二酸顺序递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处理烟气量为200 Nm3/h的线-板式脉冲流光放电反应器进行了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研究.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电压、脉冲成形电容及不同线-线间距与线-板间距的配置对反应器的脱硫效率及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脉冲成形电容的增大,反应器脱硫效率升高,但反应器的能量消耗增大;在线-板间距10 cm条件下,最佳线-线间距为6~10 cm时,反应器能量密度最大,脱硫效率最高,且能量消耗最低.在最小能耗16.7 eV/mol下,脱硫效率达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