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根据2013年5月(春季)、10月(秋季)在宁波-舟山港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宁波-舟山港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两次调查共获得鱼类36种,隶属于10目26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有10科17属1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7.3%。(2)通过分析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发现,时间上是秋季的平均每小时渔获量多于春季,空间上是分布在桃花岛、金塘岛及穿山半岛海域的每小时鱼类渔获量较多。(3)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变化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龙头鱼、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而秋季优势种仅有龙头鱼1种,表明分布在该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洄游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对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鱼类56种,隶属于5目18科46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 5科40种、鲈形目Perciformes 7科9种、鲇形目Siluriformes 4科5种、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和...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南河上游河段(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和中下游河段(南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且均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是、银鲴、彩副鱊,并具有较多湖北省级保护鱼类.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肉食性鱼类为主.调查表明,南河水系发达,污染少,是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底~2019年7月中旬,对信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共采集到野生淡水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6科50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共计3科34属45种,占总采集种类数的68.2%;科级水平以鲤科占优势,共有39种,占总种类数的59.1%;鳅科和鲿科各5种,分别占7.6%;鮨科、塘鳢科、虾...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现状,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渔业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分析.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共采集鱼类54种,隶属于3目9科35属,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主体,约占总种数的96.3%;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共1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7.8%.渔获物分析表明,各渔具年度间渔获物组成差异不显著,圆口铜鱼、铜鱼、圆筒吻、长鳍吻、瓦氏黄颡鱼、中华沙鳅和福建纹胸等种类为优势种;大部分捕捞个体体重小于150 g,体长小于200 mm.该江段流刺网、小钩和百袋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3.60~9.45、1.33~4.32、2.55~7.80 kg/船/日.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上游江津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不多,渔业捕捞规格小型化趋势严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下降.该江段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建议采取休渔和渔民转产转业等措施,加强物种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对清水江流域天柱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共有52种(亚种),隶属4目12科41属,其中以鲤形目种类最多,鲈形目、鲇形目次之,合鳃目最少。干流分布的鱼类种类比支流多;小型野杂鱼种类多,大中型鱼类较少。近些年来鱼类资源呈减少的趋势,主要是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和水域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广西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内共有鱼类65种,隶属于5目17科50属,包括鲤形目(Cypriniformes)4科44种、鲇形目(Siluriformes)3科7种、鲈形目(Perciformes)8科12种、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和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各1科1种.研究区域内鱼类物种的DG指数为1.66,DF指数为3.04,DG-F指数为0.45.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属于南东亚亚区的华南小区,主要由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和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组成.文章同时对湿地公园的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2021,39(4)
2011年4月—2012年12月,项目组按季度分7次对草海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标本8000余份。草海现有鱼类14种,录属于4目6科12属。渔获物种类主要为鲫鱼、黄黝鱼、彩石鲋、麦穗鱼、泥鳅、黄鳝、普栉鰕虎鱼。通过对草海捕捞方式的调查和对渔获物组成的分析测量发现,草海鱼类资源严重衰竭,捕捞方式更为激烈,优势种群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独龙江中下游流域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龙江流域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北与青藏高原相连,西与缅甸毗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2004年10月~11月对该水域鱼类资源进行了具体调查,共计采集到鱼类标本883号,分别属于鲤形目、鲇形目;裂腹鱼亚科、野鲮亚科、鮡科;共2目、3科(亚科)、6属、7种.对独龙江鱼类区系与其相邻水系的鱼类区系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独龙江水系的鱼类区系与怒江水系的鱼类区系有着更近的渊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和2009年4—6月间,对赣江中游峡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鱼类71种(亚种),隶属7目16科58属,结果表明赣江峡江段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种类组成、经济鱼类种类和优势群体发生了变化;中华鲟、胭脂鱼、鲥、鳝、鱼宗等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几近绝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山东省1996—2017年渔业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1种主要经济海洋鱼类捕捞量的变动与鱼种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捕捞方式,讨论4个优势种捕捞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总量在1996—1999年保持增长态势,之后下降明显;鱼种结构的多样性与均匀性不断增加;经多年捕捞利用,蓝点马鲛、带鱼衰退明显,个体趋于小型化;鳀鱼在2003年以后虽然出现衰退现象,但生殖力明显增大。总之,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蓝点马鲛、带鱼、鳀鱼仍处于衰退状态,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百花水库水体汞现状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花水库是贵州有机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的纳污水库,盛产鱼,是贵阳市食用鲜鱼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根据在库内采样测试的结果,结合地理、水文等因素,对百花水库水体汞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百花水库发展鱼业养殖,提供了鱼汞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鱼类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水域中鱼类共计36种,隶属于8目15科和30属;这些鱼类可分为淡水、洄游和河口3个生态类群,其中以淡水类群为优势类群.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组成及资源发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主要特点为鱼类的目数和种数减少、珍稀鱼类的濒危甚至灭绝、渔获物的低龄化和小型化.本文从不科学捕捞、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生物入侵四个方面总结了造成该水域中鱼类组成及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并为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江口水库团头鲂生物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结果是:它的最大持续产量(MSY)可达70.19t,即比1989年实际产量增加2倍。提出了通过人工放养与自然增殖保护,不仅可以持续高产,而且是增加优质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7—1993年鲐、鲹幼鱼发生量调查,分析研究鲐、鲹鱼的资源变动趋势,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鲐、鲹鱼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在海况正常的年景、幼鱼发生量指数(密度指数)与上层鱼渔获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资源丰欠和夏秋汛渔情预报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营养动态模式估算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在东海区渔场进行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和资源评价"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综合已有的研究数据,采用PARSONS和CUSHING营养动态模式,对东海区渔场的渔业资源蕴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平均营养级为3.531级,近10年渔业资源年平均蕴藏量为836×104t,可捕量为418×104t左右;其中东海陆架渔场平均资源量为591×104t,可捕量296×104t;黄海南部平均资源量为245×104t,可捕量123×104t。2002~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平均资源蕴藏量为855×104t,可捕量为428×104t左右;东海区大陆架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4.59t/km2,可捕量7.5t/km2;有机碳与鱼的比例为10.32:1,在世界各渔场中均属于较高水平;东海的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8.89t/km2,东海区海域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0.20t/km2,可捕量分别为4.5t/km2和5.1t/km2,高于黄渤海区和南海,略低于福建海区。目前东海区大陆架渔场的年渔获量已达750×104t左右,远远超过估算的420×104t左右年可捕量水平,使渔业资源始终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要使渔业资源恢复到良好状态,至少要减少目前40%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逆向发展。采用EwE5.1软件,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建立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模型。通过各级流量、生物量、生产量、捕捞量、系统总流量以及生态位和混和营养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营养流通主要有2种途径,肉食鱼类间饵料竞争非常激烈,低值鱼类间具相似的捕食压力,顶级捕食者对大部分鱼类负效应不明显。系统受过度捕捞渔业影响很大,并存在营养级I利用效率低和渔业资源小型化、低值化等不稳定的幼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麻阳河鱼类48种,隶属4目10科,占贵州鱼类种数202种的23.8%。除鳗鲡为降河性洞游鱼类外,余皆为纯淡水鱼类。区系组成:鲤形日4科35种,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大的一个类群,有28种,是麻阳河鱼类区系的主体,胭脂鱼是国家二类保护鱼类,为重要经济鱼种。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期不同出库流量与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选取水深和流速作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生境适宜性曲线,基于物理栖息地模型定量评估鱼类产卵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量化鱼类产卵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期增加出库流量对洞庭湖的水位及流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东洞庭湖的影响明显,对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影响较小;随着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湖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不同湖区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变化趋势及对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响应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东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南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总体增长幅度不大,呈现双峰曲线,西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18 500~24 50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22 500 m3/s。  相似文献   

20.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现状,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间通过现场采样和社会调查2种方法对赣江中游赣州至新干段12处四大家鱼产卵场进行了调查,并对水文和正在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对产卵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得标本共计3 942尾,其中四大家鱼58尾;采集卵苗590尾,其中四大家鱼鱼卵38粒,获得51份渔民鱼类资源调查问卷。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赣江中游原有12处产卵场中赣州储潭和峡江巴邱四大家鱼产卵场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