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文介绍了上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综采工艺的发展,并通过对比认为我国综采工作面在技术水平、单产水平及安全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内矿山综采工作面的差距主要是由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装备水平决定的,另外工作面搬家等辅助作业造成的停机时间长也是工作面生产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工作面人员数量过多是限制单位工效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于水旺 《太原科技》2014,(10):70-71
煤壁片帮是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常见病害,若控制不当不仅会阻碍工作面正常回采作业,还会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文章以18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全面了解该工作面煤壁片帮的主要形式和片帮程度,并对该工作面煤壁片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煤壁片帮控制措施,控制了18201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为该工作面正常回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回采工作面冲击矿压对人员造成伤害,根据采空区硕板覆岩同心传播转移规律、近心多载规律及采空区周围煤岩体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回采工作面冲击矿压的重点防范区域。实例证明:对于接续回采工作面,冲击矿压的重点防范区域位于工作面距离上出口20~30m内和距离工作面20~30m的上巷内。实例证明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该研究可为有效防治冲击矿压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放工作面生产是地下作业,作业环境差,系统复杂,且作业地点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各类事故发生率较高。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其中,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受其自身及环境的影响,个体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从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最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对综放工作面人员失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考虑影响人员可靠性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综放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模型,对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帅银周 《科技信息》2010,(16):I0335-I0336
自动化综采工作面能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降移升,无需人员操作,自动完成采煤过程。采煤机根据示范刀的存储数据,随着工作面地质变化,摇臂自动升与降,使滚筒达到合适的高度自动割煤。液压支架随着采煤机的运行自动完成收护帮板、移架、推溜等各种动作。自动化工作面在顾桥矿1115(1)工作面调试成功,并在1113(1)、1113(3)等工作面实践应用,效果良好。自动化工作面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罗时金  赵漫 《科技信息》2012,(23):402-402,410
谢一矿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开采历史悠久、系统条件复杂,边角煤段比较多,很多煤层厚度比较厚,现在大部分工作面使用的是悬移支架支护,浅部井收缩性开采,工作面长度在250m~360m之间,加上近年产量逐年增加,生产接替比较快,以前的悬移支架工作面收实作技术既不省力,效率又低。采煤预备队负责整个矿井的炮采工作面的准备和收作,并负责整个全矿所有工作面的两巷维护工作,工作量比较大,加之人员老龄化严重,老弱病残人员较多;由于采煤预备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采煤工作面的收作过程中必须加快收作的速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以节约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到其它的生产过程中去,改变以前只向上后退回棚收作的技术,选择在较长工作面中部(工作面上出口向下100m以内)一处拉茬关门,拉茬以上向上后退回棚收作,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延庆 《科技资讯》2010,(27):128-129
急倾斜煤层布置综采工作面回采时,技术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一旦发生倒架,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危及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生产。本文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李嘴孜矿3232(3)工作面倒架处理实践的分析,总结出急倾斜综采工作面倒架的处理方法,为类似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采煤工作面是矿井生产的心脏。是矿井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场所。采煤工作面是空间狭窄且多变,设备多,噪声大,人员集中,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采煤工作面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煤矿顶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都在采煤工作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械、电气、运输事故也呈抬头之势。这些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造成停工停产,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企业带来严重恶劣影响,给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痛苦。所以,必须做好采煤工作面的事故预防,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彭天府 《科技信息》2013,(14):424-425
本文通过我矿成功对综采工作面实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升压,防止综采工作面古塘完全垮落,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综采工作面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当然风机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来提高升压工作面的安全稳定性和供风的可靠性。但是为了更加安全可靠,当工作面升压主风机由于其它原因造成停运转,副风机若有故障不能自动切换或副风机既使自动切换后,再没有下一级安全保护措施可以保证副风机有故障停转的保护作用,所以相当于单风机运行,是《煤矿安全规程》中禁止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过潜心研究,查阅了《煤矿安全规程》等大量有关书籍,设计制作出了综采工作面声光语音报警装置,该装置只要主升压风机一停,便向工作面人员发出"主风机已停,请马上撤人"的安全警示,同时发出报警灯光和铃声,提醒工作面的人员可以切断电源,马上撤退,从而避免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经济,可靠性极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掘进工作面通常使用的运输方式是人工扛运或者使用小绞车运输模式,这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作业人员的安全性较低,运输效率也明显降低,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结合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的一个掘进工作面对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的运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掘进工作面的运输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避难硐室选址的问题,从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避难硐室选址的地质因素、避难硐室选址与人员分布和人员疏散检验4个方面来研究避难硐室选址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避难硐室选址应该避开压力峰值区域;避难硐室至工作面的距离要大于冲击波破坏造成的人员死亡边界;根据疏散时间检验,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以1 000 m为宜;避难硐室两端入口要布置在进风巷道中,以采区布置为主,井底车场附近可不设置避难硐室.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确预测采煤工作面内煤层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基于工作面开拓勘探数据、顶底板等高线和钻孔勘探预测数据,运用SolidWorks软件中B-样条曲线的插值算法对导线点进行插值。以得到的光滑样条曲线为引导线,以钻孔预测剖面为轮廓,结合顶底板等高线进行放样建模,建立能够精确反映复杂工作面地质构造赋存状态的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该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对每个推采位置进行任意角度的剖切,可观测和分析工作面中的煤层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实现精确预测的目的,降低开采风险和采矿成本。此外,SolidWorks软件的易用性能够降低科室及区队一线生产人员的使用门槛,提高采煤工作面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最优化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四个数学模型,探讨了如何合理调配工作面生产人员以及全员效率与煤炭产量、工效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可提供某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厚煤层实行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巷道掘进过程中与上分层巷道经常发生漏通,为满足通风及掘进工作面人员施工的安全,必须采取上下交错巷道漏通支护措施。以清河煤矿1803下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厚煤层实行分层开采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煤矿掘进工作面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身心健康与安全生产。为了解噪声源位置改变时煤矿掘进工作面声场分布情况,基于煤矿实例建立掘进工作面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噪声分布特征及噪声源位置变化对声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噪声源靠近壁面或地面时,工作面内声场分布较紊乱,产生的高噪声区域较广,不利于工作面的噪声衰减;当两个噪声源的相对距离在10 m以内时,声压级衰减曲线呈“W”型,当两声源相对距离超过10 m时,声压级衰减曲线呈“M”型;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搭建的模型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煤矿掘进工作面环境噪声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钱营孜煤矿3212综采工作面倾角大及其他实际条件.对该工作面支架回撤方案进行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采用安全防范措施,确定了液压支架下行回撤方案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表明:液压支架采用下行回撤方案,节约了做拆除支架平台的成本.每班可减少作业人员7人.也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的开采方法和采煤工艺向着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产尘量大大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和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煤矿采掘工作面喷雾降尘、化学除尘、空气幕隔尘和除尘器除尘等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探讨了粉尘防治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期望为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提供多种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综放工作面撤架期间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20061综放工作面的实际特点,分析了撤架期间的自然发火条件、原因及特点,介绍了均压、堵漏、打钻注浆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建议,对于保证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撤架期间人员的安全和设备及时回收具有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谢桥矿二副井井筒施工进入基岩段累深达937米后,上部冻结段已全部解冻,砼壁出现大量淋水,整个工作面水量达23L/h,给深井支护、人员安全带来隐患。二副井通过优化注浆方案,在短时间内使得井筒工作面水量降至0.3 L/h,堵注砼壁淋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红岭公司在15101采煤工作面的下巷掘进过程中,由于保护煤柱太小,受到旁边工作面采动的影响,煤层处于松软破碎状态,掘进过程冒顶经常发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尤卡尼超前加固技术,增加了煤体的完整性,避免了冒顶,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