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一)本文把淡水枝角水蚤(Daphnia pulex)的胚胎和胚胎后的生长作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前者是在母体孵化室内观察的。(二)体长的绝对增加量在幼龄时(大多数在第3幼龄)最高。自达成龄后,便逐渐减少。(三)体长的相对增加量在胚胎时最高。到了第2或第3幼龄后,便逐渐降低。可见水蚤的生长率有随着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四)到了第17龄,体长非但不增加,反而减小。这表示水蚤的生长是有一定的限度。(五)在幼龄时,龄期较短,生长较快。到了成龄以后,龄期增长,生长较慢。换言之,龄期愈长,生长愈慢。(六)生长商数非但随个体而异,并且自第2或第3幼龄后,逐渐减小。所以勃洛克斯法则——节肢动物的体长依照几何级数增加的——不能应用于枝角水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太平洋哲镖水蚤清滤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志饵料生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来研究几种环境因子(饵料密度、饵料‘年龄’(藻龄)、温度、光度)对太平洋哲镖水蚤(Calanus paci-ficus)清滤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清滤率在高密度(>3.O×10~4个细胞/毫升)饵料溶液中,几乎随饵料密度的增高而按比例地下降;但在低密度饵料溶液中,清滤率虽有所提高,但绝对摄食量却是下降的.(2)哲镖水蚤对骨条藻的吸收率是很高的,通常为50—90%(平均80%左右),吸收率与藻龄有密切关系:当以生长良好的骨条藻(培养3—4天的藻液)为饵料,吸收率达80%以上;但以‘衰老’的藻液(培养6—7天)为饵料时,吸收率仅50%左右.(3)在10—20℃范围内,摄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超过20℃以后,摄食率即下降.(4)摄食率在黑暗中最高.在室内人工光照下,摄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微型祼腹蚤(Moina micrura)的龄期和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低温条件培养的个体普遍比高温条件的大;在15℃、20℃、25℃时有3个幼龄、9~10个成龄;而在30℃、35℃时有2个幼龄、8~9个成龄;在15℃、20℃、30℃、35℃温度下累计产卵数分别为:77.15、103.92、103.67、80、08、57.07,产卵率以25℃为最高(1.0264),35℃为最低(0.9391)。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光照,温度对细基江li的生长率及生化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以上指标,在该实验条件下(15-30℃,1200-1200lx),细基江li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在光照为10000lx,温度为25℃时生长率最大,光照为生长的影响大于温度,而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基江li繁枝变型生长的光饱和点也增大,光强是影响藻红素,叶绿素a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与藻红素,叶绿素a含量负相关,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率正相关,温度则是调节蛋白质及藻红素/叶绿素a比率的主要因素,它与蛋白南的含量,负相关,与藻红素/叶绿素a比值正相关,温度和光照对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花鳗鲡黑仔苗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水体温度为24、26、28、30和32℃五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0.95±0.09)g的花鳗鲡黒仔苗30 d,研究温度对花鳗鲡黒仔苗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花鳗鲡黒仔苗生长和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为30℃时,质量相对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79.98±4.35)%和(1.96±0.08)%·d-1,饲料系数最低,为1.62±0.07;消化率在30℃时也达到最高,在该温度下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67.78±1.1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91.42±0.75)%.由研究结果知,花鳗鲡黒仔苗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6.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南方鲶幼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人工刚孵化出膜的卵黄囊期仔鱼至3周龄南方鲶幼鱼进行15度,18度,21度,24度,28度,32度及常温(16.8-23.6度)条件下的养殖试验,定时观察其发育状况,测定体第,体质量,发现温度极显著影响南方鲶幼鱼的发育,统计分析表明:温度对南方鲇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生长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8度达到最大值,而在32度反而下降,28度与其他温度梯度的生长率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回归分析证明各温度梯度的体长,体质量均符合关系式m=al^b(a,b为常数),生长率(r)与温度(t)相关关系式为r=-1.4188 0.0997t-4.0*10^-5-5t^3通过求导推算极值的方法,求得该种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82度,此时的最大生长率推算值为0.497g/周。  相似文献   

8.
25℃和28℃下,研究发头裸腹涵和隆线溞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耗氧率.结果表明:温度对隆线溞的个体耗氧率的影响不显著(P=0.178),但对发头裸腹溞的个体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4).随着龄期的增加,28℃下发头裸腹溞的个体耗氧率明显低于25℃.25℃和28℃下,隆线溞的个体耗氧率随龄数的增长而增加.在成龄Ⅰ和成龄Ⅱ之间两种枝角类的个体耗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发头裸腹溞:P=0.034;隆线溞:P=0.002).结果显示,温度对枝角类个体耗氧率的影响存在种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10.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温度、pH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苏州羊肚菌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粗壮程度、基内菌丝的分枝角,菌核的产生同温度与pH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低生长温度为2.9℃,致死温度为34.5℃,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生长所需的pH为3.5至10以上,适宜范围为6.4-8.7,其中生长速度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7.7与8.7处,最适pH为7.7,温度在26℃以下,pH在5.4-8.7之间能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条件下,大鹏湾浮游动物优势种腹刺纺锤水蚤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达到最大值后,饵料浓度继续增加,摄食率反而下降,温度为15℃、20℃、25℃时,最大摄食率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温度高时在低饵料浓度情况下即可达到最大摄食率,链状亚历山大藻虽能发先,但影响腹刺纺锤水蚤摄食的主要是光照的长短,在由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亚心形扁藻组成的混合饵料中,腹刺纺锤水蚤偏食后者,它对二者的理论摄食模型为:y=12707.68-29073x+0.00018055x ̄2(r=0.9989)(y为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x为亚心形扁藻浓度)。  相似文献   

13.
药用蜈蚣幼体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条件下,幼体蜈蚣的生长同曲线呈两段性,前慢后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曲线也呈两段性。群养时每次摄食量约为总体重的1/3凰单独饲养时是群养的3倍左右。不同食物对幼体蜈蚣生长的影响不同。食物转化率前期为16.42%,后期为28.23%。食物消耗与生长关系的回归系数b=0.3076.取食后体重首日下降最快,至第8天趋向恒定。50条左右群养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及氮磷营养元素对两种赤潮藻增殖的影响,发现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要求的温度较低,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3℃,生长温度上限在33℃至34℃之间;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的生长最适温度约为30℃,生长温度上限在41℃与44℃之间。氮磷缺乏使两种藻的增殖受阻,生长周期缩短,且缺氮比缺磷的影响大,测定表明两种藻的荧光激发光谱的高峰位置都在580nm附近,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为675nm.DCMU能引起两种藻活体荧光的增益,海洋原甲藻的增益荧光比率(F_D/F_X)为2.5,角毛藻的荧光比率较低,通常小于2.0。  相似文献   

15.
等边浅蛤人工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山核桃3种砧穗组合(本砧+结果枝接穗、本砧+生长枝接穗、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实生苗造林生长及前期结实情况,探讨了山核桃不同砧穗组合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造林保存率第2年开始趋于稳定,以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高,达(77.93±8.51)%,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低,为(52.97±5.67)%。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第1~5 年),砧穗组合间高生长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地径生长的差距变大。造林第5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矮化效果显著,其高生长仅为实生苗的892%。本砧+生长枝接穗和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5年开始结果,而实生苗和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6年开始结果,造林第7年(2008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高,达到85.0%,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本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分别达到74.2%和75.8%,结果量较高,分别达到30.6 kg和30.4 kg,实生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低,结果量最小,仅为43.7%和4.5 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支架结构形式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轴径向通风结构散热效果的影响,根据风力机工作原理,设计了前弯式支架通风结构,在增加径向安放角的基础上,调整轴向安放角,应用流体流动理论进行分析,对模拟数据进行试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增加轴径向安放角能提高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散热和单面进风的径向进风;径向安放角为15°时比径向安放角为0°时绕组的最高温度低3.4%;在径向安放角为15 °,轴向安放角为20°时比轴向安放角为40°时绕组的最高温度低5.0%.径向安放角15°,轴向安放角20°时,散热效果最佳,使得整机主要产生热量部件发电机的温度不超过5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Chaetoceros sp.)藻株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盐度(2.5、5、10、15、20、25、30和35)、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照强度(1 000 lx、3 000 lx、5 000 lx、7000 lx和9 000 lx)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耐高温角毛藻藻株在本研究设置的不同盐度、温度和光照梯度下均能生长,具有广温、广盐和广光照的特性,可适应高温、高盐;盐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耐高温角毛藻藻株适宜盐度范围为17.3~46.0,其中最适盐度为31.6,当盐度低于5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适宜水温范围为23.0℃~41.8℃,最适水温为32.4℃,当水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2 403.9~7 596.2 lx,其中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0 lx,当光照强度低于1 000 lx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温度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耐高温角毛藻藻株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9.
大眼华鳊鳞片的年轮特征是以环片断裂间隙为主要特点的封闭○型轮纹。年轮形成时间一龄为4~5月,以后各龄相对推迟。体长与鳞长关系为L=37.42R+27.27(r=O.9445),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0.01798L~(3.0518)(r=0.9674),体长生长方程为L_t=139.8[1-e~((-0.678)(t-0.3268))],体重生长方程为W_t=56.01[1-e~((-0.678(t-0.3268))]~3,其拐点坐标位置在t=1.95、W_(1.95)=16.64g,相当于0.297W_∞。大眼华鳊与鳙鱼存在摄食竞争,生长比鳙鱼慢,为了提高水库的渔业经济效益,宜适当控制大眼华鳊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引进大鳞鲃的苗种扩繁和种质资源保护,在江苏北部地区进行了3龄大鳞鲃的池塘养殖和全人工繁殖.催产药物包括4μg/kg的促黄体释放激素、2 mg/kg的马来酸地欧酮和1.8 mg/kg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干法人工授精.孵化桶内微流水孵化,水温23~25℃,48~70 h内受精卵破膜.3龄亲鱼的产卵量为2.81×104~5.42×104,平均授精率为93.2%,平均孵化率为80.6%.从1 d仔鱼养至30 d夏花苗,成活率约为66.1%.野生大鳞鲃引进后,从第1代至第3代个体的生长指标和体色等性状发生变化.第2代(白色)和第3代(红色)的体色变异种数量均小于群体的0.3%,第3代不同体色个体的体质量、体长和头长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依次为黑灰色黄色红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