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内蒙古草原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上,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调查植物群落样方,探讨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变化.发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单峰关系;而香侬威纳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香侬威纳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半干旱草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生产力的影响极为显著,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群落均匀性的影响有限,说明除土壤含水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森林群落类型显著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②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③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著。【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4种典型的梁峁沟坡生境(即丘顶、阳坡、阴坡、沟底),研究土壤水分特征和中间锦鸡儿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境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阴坡11.2%,沟底7.31%,丘顶7.14%,阳坡4.66%,显著性分析表明,阴坡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阳坡显著低于其它生境,丘顶和沟底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可利用性由难到易依次为阴坡阳坡丘顶沟底.中间锦鸡儿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阳坡最大、丘顶和阴坡次之、沟底最小;不同生境中间锦鸡儿生物量资源分配差异显著,表现为阳坡叶生物量分配最大,沟底茎生物量分配最大,丘顶根生物量分配最大;中间锦鸡儿的根系可塑性强,阳坡根系入土最深,丘顶根系水平分布最广,阴坡根系的垂直和水平生长能力均较强.生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在阳坡的生长优于其它生境,由于根系发达能在以砒砂岩为基质的阴坡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坡向梯度上环境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0~20 cm与2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是自阳坡到阴坡呈递增的变化趋势,且20~40 cm土壤的含水量高于0~20 cm的;两层土壤的全磷质量分数和w(C):w(N)与含水量的变化相同,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偏阳坡最小.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均是0~20 cm的大于20~40 cm的,表现出表层土壤养分富集的现象,土壤pH值沿阳坡到阴坡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特点均为阴坡>偏阴坡>偏阳坡>阳坡,且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显著正相关.同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全磷,有机质质量分数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是关键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秆、枝和叶片含水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秆的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之(19.28%~21.87%),叶(15.11%~1782%)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云南箭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及秆高与胸径和地径进行模型拟合。其中秆、枝和叶的生物量与胸径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C=0.318D1.753,WB=0.135D1.412,WL=0.140D1.216。应用上述相关数学模型估算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各器官生物量。通过对胸径、地径和生物量的比较,认为鸡足山的云南箭竹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水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水生、湿生、中生和旱生生境条件下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表型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株长、茎节长度、总生物量积累在湿生和中生生境中最大;随土壤含水量减少,喜旱莲子草根冠比显著升高,分枝强度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与喜旱莲子草根系生物量投资呈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投资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的最适宜水分生态位是湿生生境,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其不同表型结构有可能同时对环境选择作出反应,在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繁殖等功能方面实现种群个体各器官生物量投资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沙地黄柳生物量分配和组织含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黄柳(Salix gordejevii)对防沙治沙工程的作用问题,采用在不同生境内取样的方法,测定黄柳的叶片和木质茎生物量比例及含水量,总结出黄柳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和组织含水量的关系以及黄柳的生长格局。试验结果表明:叶片与木质茎生物量比及绝对含水量比均从顶端至基部逐渐减少,叶片生物量和水分主要局限于植株顶部40cm以内。然而,就整个枝条而言,干生物量分配和组织水分比例均以生长在背风坡底部的黄柳差异最大。沙地生境间黄柳地上生物量和体内水分差异,对了解黄柳沙生适应性和有效地利用植物资源进行沙区环境保护和固沙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荷青花在药用、观赏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利用全株收获法采样,经分选、烘干、称重和数据统计后,获得了荷青花生物量及分配特征,并以其易测生长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总生物量的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荷青花群丛在营养生长停止期,各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分配在个体间有较大差异,但平均丛高和根冠比变化较小;地下部分所支持的丛幅冠、丛株数和花果数等存在一定的供给限制,且这种限制与地下生物量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虽然荷青花生物量随各生长指标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根冠比的变化差异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荷青花存在权衡有限光合资源分配的能力.荷青花生物量模型以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结果较好,但考虑自变量过多带来的系统误差,生物量预估模型可选用以丛株数和花果数为自变量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路基含水量年变化规律的地区差异性问题,在新疆地区典型路段埋设湿度传感器,对路基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路基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路基含水量观测试验,研究了新疆不同地区路基含水量年变化范围及原因,采用双峰值函数对路基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了新疆各地区路基含水量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疆、北疆、南疆地区路基含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47%~5.25%、1.38%~4.90%、2.06%~3.98%;由于新疆地区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导致路基含水量最大的季节不在雨季,东疆与北疆地区路基含水量较大的季节在春融季节的3月~5月,以及雨季过后蒸发量相对较小的8月~11月,南疆地区路基含水量最大的季节只出现在春融季节的4月~6月。  相似文献   

10.
以紫花苜蓿雷达克之星、巨人201+Z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下降;叶片含水量降低;叶面积变小;主根系长度增加,主根直径减少,须根数量减少;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沿气温梯度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森林生物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利用生物量加权计算法和空间关联法,研究气温梯度下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随着气温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当气温达到一定值,森林总生物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下降趋势.地上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有微小差别,随着气温的增加而直接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呈下降趋势,在低温前期没有上升的趋势. 2)植物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对温度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具有滞后效应. 3)对森林生物量总贡献,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贡献大,茎生物量比枝叶生物量贡献大.以上结果表明了我国森林生物量随着气温的变化有明显规律可循,气温对生 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批次实验方法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生物质材料来源对制备的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硝氮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生物质炭吸附硝氮的动力学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生物质炭吸附硝氮的热力学过程符合线性分配方程。生物质炭对硝氮的吸附机制以物理吸附为主,多种吸附机制为辅,且各生物质炭对硝氮均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虽然热解温度和材料来源对吸附速率和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改变其吸附机制。热解温度越高,生物质炭对硝氮的吸附越易发生而且吸附量越大;不同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中,玉米秸秆炭对硝氮的吸附量最大,其次为树枝炭。  相似文献   

13.
过路黄克隆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遮阳网产生光照梯度,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克隆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匍匐茎节间长度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遮荫明显增加过路黄的分枝角度,分枝强度没有对光强发生显著反应.遮荫使叶柄变长,而根长则变短.2)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叶柄生物量逐渐增大;遮荫降低了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3)在遮荫条件下,一级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和分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顶部分株,而根冠比则相反.根的生物量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不遮荫条件下,仅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大于顶部分株,其它的生物量指标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分株水平,分株的根冠比不受光强的影响.总之,过路黄的克隆生长在基株和分株水平都对光强作出了明显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等级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下曝气生物滤池内生物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下(甚至低于1℃)异养细菌生物量仍能大量增加,但生物量的增加受生物可利用有机基质浓度的限制。虽然氨氮浓度不是曝气生物滤池内硝化细菌生物量增加的限制因子,但硝化细菌生物量的增加仍受低温的严重限制。低温对硝化细菌生物量增加比异养细菌生物量增加的限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东北部木麻黄立木生物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木麻黄是海南岛沿海主要的造林防护树种,量化估测木麻黄林生物量有利于明确木麻黄的碳汇贡献能力。【方法】以海南岛东林场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4株标准木,并获得其生物量实测数据。基于筛选的41株木麻黄样木生物量数据,分别选出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优独立模型,依据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的理论和求解方法,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与材积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了木麻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消除各模型的异方差。【结果】地上、地下生物量最优独立模型为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一元方程,立木材积的最优独立模型为以胸径D和树高H为自变量的二元独立模型; 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能够很好地解决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并很好地改进了单株预测精度(平均百分标准误差EMPSE均小于10%)和控制了平均预估误差; 同时,得出生物量转换因子(EBCEF)和根茎比(R)的二元方程。【结论】此次建立的木麻黄生物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可用于大范围尺度估算木麻黄防护林的生物量及其碳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91年8月~1992年12月对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调查研究揭示:(1)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挺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若以全湖总生物量计,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2)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其生物量占群落比例随水深、群落类型而改变。(3)群落生物量随生长季推移逐渐增加,只是不同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最大值的出现期各不相同。(4)沉水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5)沉水植物根的生长依赖于底质和其生活史,大多数沉水植物的根仅占其总生物量的8%以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野鸭湖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选择三个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定,分析了芦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之间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各个样地的生物量在不同月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这两个变量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微波辅助液化技术是新型、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生物质液化技术中存在的液化时间长、液化产物黏度高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生物质微波辅助液化技术由于微波电介质加热的特殊性,因而与传统液化相比其影响因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笔者对生物质微波辅助液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生物质含水率、加热速率、液固比、生物质物料特性和溶剂种类等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典型草原群落生物量的组成与种子数量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割草干扰下,割一年休一年和一年割一次的群落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5.58%和25.31%;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量分别较对照下降11.35%和27.33%。种群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种子数量没有一致的关系,表现为5种形式,即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生物量与种子数量相近;在生物量而无种子数量和无生物量而有种子数量。不同科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有一定的差异。禾本植物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菊科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豆科植物生物量一般高于种子数量;其余科植物均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生活型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也有差异。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最高,而种子数量较低;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灌木和小半灌生物量和种子数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极度稀植方法,研究菊芋株高对叶片数量、小花数量、块茎数量、叶片生物量、块茎生物量、茎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从株高角度为菊芋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极度稀植条件下菊芋株高56%集中在200-241cm;块茎个数、块茎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小花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整体角度分析株高与各因子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与茎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在株高≤200cm条件下,株高与个因子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秆生物量、块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