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稳β钛合金在室温下变形时的变形机制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变形机制十分复杂。综述了亚稳β钛合金的各种变形机制,包括{332}<113>孪生、{112}<111>孪生、位错滑移、应力诱发α"相变、应力诱发ω相变等,以及β相稳定性、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量等因素对变形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在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埕东油田为研究对象,从区块整体出发,以油藏数值模拟煤手段,经过对大孔道地质参数的研究处理,应用最优化方法建立封堵大孔道方案优化设计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埕东油田区块整体封堵大孔道优化方案了设计。实施效果表明,该设计方法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验室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采场底板存在由集中应力形成的跨层应力壳,应力壳是承载上覆岩体压力的临时结构,壳基是椭球应力壳应力较集中的区域,椭球应力壳的形态及应力集中情况与采场结构有关.根据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应力壳的形态方程,分析了跨层应力壳壳基、壳肩及壳顶的失稳模式,指出壳肩处经历联合破断,底板的最大破断深度则处于壳肩的位置,当壳肩达到最大破坏深度,采动裂隙和原始导升裂隙贯通,此时则容易形成突水;壳顶则随着高度的不断发展,跨层应力壳形成一个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半壳结构,此时采动裂隙导通煤层底板含水层,从而形成突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长水平井常见的底水脊进问题,延长开采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来进行研究.基于流体仿真软件STAR-CCM+对AICD的稳油控水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水油压降比作为衡量AICD稳油控水能力的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当AICD的入口流量保持恒定时,其水油压降比随着入口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当AICD的入口数目一定时,其水油压降比随着流槽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AICD结构是进口数目为2个,流槽宽度为0.75 mm,该结构的水油压降比可超过5,且对流量、黏度、密度敏感性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河油田1区低含水期稳油控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油井生产形成压力降落大于油水密度差引起的重力差时,砂岩底水油藏锥进即会发生。塔河油田1区通过采取已有直井减小油嘴以降低生产压差约0.25MPa、新投产直井选用小油嘴工作制度、高含水井关井压锥、水平井陆续投产及TKl06H、TKl08H以略低于临界产量方式生产等措施,使油藏达到降低水油比、产量递减变慢目的,从而在低含水阶段末,采出程度达到4.85%,远高于采取控水措施较少的2区三叠系中油组的0.5%,起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广元某工程的边坡失稳破坏机制,调查了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分析了该边坡失稳的原因是由于强降雨引起边坡地下水水位及水压力急剧上升,增加了边坡的不稳定性,并因为施工开挖切脚且未及时支护,导致边坡前缘临空,从而形成一个牵引式滑坡.再选取典型剖面对失稳后的边坡采用传递系数法、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并结合计算结果对边坡采取抗滑桩、坡面格构锚索等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用弹塑性理论研究无支护隧洞洞壁围岩的稳定性。当判别为不稳定时,隧洞需立即支护。然后,用粘弹性理论研究支护和围岩联合作用时的稳定性。并介绍用径向位移与位移速度的流变数学模式研究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泡沫静态实验、动态实验优选出了最佳发泡剂,并对泡沫的油敏性、封堵能力、提高采收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在海上油田的应用,该技术实现了对底水的有效封堵和控水增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油田非均质油藏为例,通过对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相应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工程为例,依据洞室围岩位移监测资料,研究了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地下洞室开挖后,顶拱围岩沉降量明显大于侧壁位移收敛量,并指出了影响区内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七个方面。该项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地下洞室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进程加快,地铁隧道下穿人防工程时有发生,隧道和人防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岩土体具有蠕变特性,研究其蠕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成为研究热点。采用D-P屈服准则耦合时间硬化率蠕变模型的有限元软件,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和直径以及穿越地下人防工程时围岩蠕变变形以及人防工程底板弯矩变化规律,弥补了弹塑性分析的不足。人防工程的存在减小隧道拱顶下沉;隧道衬砌减小隧道沉降以及人防工程底板弯矩。隧道埋深越大,隧道与人防工程底板净距值越大,人防工程底板弯矩越小;隧道直径越大,人防工程底板弯矩越大。一定埋深情况下,配筋率越大,最大允许隧道直径越大。埋深15~30 m,直径10~14 m时,隧道拱顶下沉随隧道埋深或直径增大而增大,增幅约为埋深或直径每增大1 m,沉降增加约0.018 m。不同隧道埋深或直径下,隧道拱顶下沉与人防工程底板弯矩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地区某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对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后围岩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后围岩应力值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洞室围岩形成应力集中现象,侧壁位置处产生的压应力值大于洞顶位置压应力值,且洞顶产生拉应力.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对保障地下洞室工程的圆满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西北某市水利地下工程泄洪洞为例,在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对洞室围岩开挖后Ⅳ类围岩变形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破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突变级数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的评价方法.根据突变级数理论,对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水渗水量)进行多层次分解,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综合量化运算,得到最后的评价类别.利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的12个实测数据和插值法得到的18个学习样本,建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级的突变级数模型,并用于电站二期工程22处围岩的稳定性分类中.研究结果表明,突变级数法的判别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并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判别结果较一致,为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压作用下岩体、水等多相介质相互作用与组合运动规律是岩土工程界目前面临的难题 .根据固体和流体耦合作用的基本理论 ,考虑水对岩体本构关系的影响 ,提出了岩体和水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 ,对地下采动影响下考虑饱水岩体变形影响时水的流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为地下岩体开挖时 ,对地下水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图 3,参 5 .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地层-环境-工程扰动”的动态作用特点和典型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指出城市地下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本质就是施工诱发的地层失稳和过大变形所致,控制地层变形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根本所在;针对城市复杂地层的结构性特点,提出工程影响下的地层变形分别应从地层材料变形、细观结构层稳定性和环境诱发3个层面考虑,据此可对城市复杂地层变形作出更为科学的预测;针对城市地下工程高风险的特点,提出了建(构)筑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和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程序,显著提升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某市引水工程右岸溢洪洞为例,从微观成分扣结构两方面探讨了工程右坝肩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和规律性。在溢洪洞不同位置处出露的围岩体中,取试验样品若干件,测得围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并做了百分含量的衍射分析;对样品又做了电镜扫描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变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露天和井工同期开采下,因边坡体处于井工开采的影响范围内,两种采动效应互相扰动、互相叠加和互相影响,从而构成了复合叠加的作用,边坡体的变形表现为露天和井工两种采动效应叠加的变形机制。以紫金山金铜矿露井联采实例为工程背景,应用Midas GTS软件建立露井联采作用下边坡体三维分析模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研究各个开采阶段露天边坡体的水平位移、下沉值及应力值,总结露井联采下边坡体的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下工程火灾时内部消烟降温新技术,使用装置结构简单、清洁水利用效率高的改进型水帘柜对火灾烟气进行处理,通过设置水旋清洗段和吸附净化段以提高对烟气的消烟降温效果。运用相似准则建立小比例模型实验台,研究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下烟气经水帘柜处理后的温度变化、能量耗散和能见度变化。实验结果如下:火源热释放速率越大,水帘柜对烟气的降温效果越明显;烟气经水帘柜壁面散失的热量占主要部分;水帘柜对火场能见度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且能见度提升与火源的热释放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