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最大流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分层求解最大流的简单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可行的严格证明。该方法首先求得层次网络的阻塞流,进而最终求得一个最大流。另外,该方法还针对有向流网络的特点,将算法中涉及的流网络、剩余网络和层次网络共用一个网络结构,既有效地降低了算法的空间复杂度,还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随机均衡配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广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用以描述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原则的从路段观测流量估计O-D交通量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该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对于解决O-D估计问题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给出最小满意率最大双标准最大多物资网络流问题,并证明其解存在.建构辅助网络,运用Korte和Vygen于2000年在Young, Garg和Knemann等工作的基础上给出的求最大多种物资网络流问题的ε-逼近解的完全多项式算法作子程序和二分收索方法做出一个求所给问题的解的拟多项式逼近算法.分析算法的复杂性,给出并证明算法的逼近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同位网格上建立了基于重叠型区域分解的并行SIMPLER算法,给出了区域划分和数据交换的实施细则.并在集群系统下通过对顶盖驱动方腔流进行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数值结果表明,加速比成线性增加,随着计算规模的增大,并行效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矩阵对的CS分解理论出发,给出了广义奇异值分解的一个新的证明.给出了关于矩阵对广义奇异值的三个有用的推论.最后给出了计算矩阵对的广义奇异值分解的一个算法.数值实例说明算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给定路网结构和路段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图论中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给出1种求路网容量的方法———对偶图算法,为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容量的确定提供了1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用户最优动态配流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描述路段交通量变化的状态方程及相关约束,在最短路径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多起点多讫点以及O-D量随时间变化路网的动态用户最优配流解(DUO)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给出几个新的多物资网络流问题,证明它们的解存在,并提出需要近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最大流算法的研究中,为了减少计算量,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基于图论中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利用网络流图的对偶图的最短路径求网络最大流,对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模型,该算法采用了堆排序中的小根堆来选择最短路径结点,使用集合运算对堆中的结点进行处理,使得参加运算的结点数减少,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用户均衡与系统最优原则下交通分配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用户均衡(UE)和系统最优(S0)原则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从理论上推导出以路径费用函数为基础的UE模型,并且证明了该模型与Wardrop第一原则等价性。基于这一模型,研究了路段与路径费用函数关系。计算发现,路径费用函数可以由该路径所通过路段的费用函数来建立,并且SO原则下,路径费用函数只是UE原则下路径费用函数的一个特例。分别从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上解释了UE和SO模型,通过构造不同的道路费用函数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经过对比研究表明,所推导的模型可以为交通流分配算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MTL代数中,给出布尔滤子的几种等价刻画,提出了正蕴涵滤子和固执滤子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得到几类滤子之间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证明在满足正则性的MTL代数中,布尔滤子和正蕴涵滤子相互等价,超滤和固执滤子相互等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图像的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时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及提高行驶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对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特点、功能及其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针对图像采集、处理、分析与控制需求,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硬件构成,该系统中央处理单元采用TMS320DM642嵌入式DSP芯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进行了软件工作流程设计。实验证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传统TPA(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运行工况TPA(operational TPA,OTPA)、OPAX(operational-X TPA)以及混合TPA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和不足以及工程应用,阐述了功率流法在TPA领域的潜在应用;重点针对OTPA方法,考虑了参考点距离的影响,设计了辐射球声源声传递路径仿真系统和激振器激励矩形板振动传递路径实验系统。结果表明:OTPA值与理论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和8%,与此同时,OTPA方法对噪声很敏感,当噪声较小时,较近参考点有利于提高OTPA方法的精度,因此,应合理布置传感器和设计运行工况;最后,对TPA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节点影响力的移动机会网络网关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机会网络中,为使用户快速从因特网获取数据,需要选择某些合适节点担任网关。研究了移动机会网络网关选择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网关选择算法:LRGS和CRGS。实验结果证明,两种基于节点影响力的网关选择算法较之随机选择算法均可使性能得到改善;当网络规模较小时,CRGS性能更优;当网络规模较大时,LRGS的性能更优。同时,所提出的两种算法均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各个指标变量之间关系和发生作用的路径,阐析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与公众对国际武术节的态度以及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认知对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态度有积极作用,进而对公众支持国际武术节的意愿产生正面影响.要增强公众关于国际武术节对城市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影响的认知,通过增强公众的认知,从而影响和改善公众的态度,进而形成公众的支持意愿,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挖掘机正流量泵控液压系统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泵控挖掘机液压系统特性分析方法,在分析泵的输出特性的基础上,给出确定先导压力信号和控制泵排量的方法,并对泵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正流量控制下,泵的排量由执行器流量需求和油泵的p-Q曲线动态实时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负载流量适应性和负载敏感性,其液压系统中不存在负压,只有约0.5 MPa的背压,回油功率损失几乎为0。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薛彩侠 《科技信息》2011,(15):18-18,309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在下降,生源数量也出现萎缩现象,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声誉,在逆境中发展,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学生成绩作为学生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着有关教学和学生的重要信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推进学院教学的前进是非常重要的。论述了学生成绩包含的信息及成绩分析的特点和必要性,并提出结合传统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成绩分析,可以快速地、准确地得到需要的结果,从而辅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多径多用户检测器,该检测器能有效地实现多径分集。为简化异步多用户检测,作者曾提出过一种新的异步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即无记忆DS-CDMA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单用户多径情况下的性能以及几种新的抗多径检测器(单用户)进行了研究。同时考虑了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利用同一用户的多径信号间的强相关特性,并进行简化,将在实现路径分集的同时抑制多址干扰的影响并降低运算复杂度。虽然简化会带来附加的干扰项,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都表明,该路径相关多用户检测器(PCMUD)具有比传统的RAKE接收机好得多的抗多径多址干扰性能。另外,该检测器具有很小的复杂度,能很好地工作在总的路径数超过扩频增益时。  相似文献   

19.
无线异构网络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演进的关键路径之一,多种无线网络互相融合亦是大势所趋.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ET)与WLAN网络融合系统(LTE-WLAN aggregation,LWA)在改善系统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以及提升网络系统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一性地将LWA...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结构光技术在水下三维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射补偿的水下结构光三维测量方法。考虑到水下三维测量时,由于光线在不同介质交界处发生折射,采用平面网格靶标对系统进行陆上标定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必须进行折射补偿,补偿被测物体在CCD摄像机靶面上成像点的像素坐标,按所建立的水下三维测量模型进行测量。通过实验证明,本文的折射补偿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折射对水下三维测量的影响,实现了水下结构光高精度三维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