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超重力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重力法制备出了近球形和长条形的纳米氧化锌, 用TEM,XRD,TG,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手段对制得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偶氮二甲酰胺(AC)的分解以及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发泡,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小且均匀,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产物粒径大小,操作过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提出了每种创造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生产具有新性能、粒径更小、大小均一、形貌均可调控、生产成本低廉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3.
氨-铵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氨水和碳酸铵的混合液为沉淀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A)为表面处理剂,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条件,并用精工SPA400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了产品的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纯度高,平均粒径小,达到纳米氧化锌国家标准(GB/T 19589)的三级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NaOH和ZnNO3·6H2O为原料,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TG—DTA、XRD、FT—IR、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可溶性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烘焙温度及烘焙时间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锌粒径的影响,获得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半导体材料,在陶瓷、化工医药、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来,纳米氧化锌不断得到重视,对于纳米氧化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且在试验中制备了不同结构的氧化锌材料,并研究了纳米氧化锌的性能。纳米氧化锌的重要作用使得对于纳米氧化锌的研究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分析纳米氧化锌的特性、性质、应用和制备办法,以及它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物工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尿素作为沉淀剂OH-的宿主,与Zn2+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锌为例,对均匀沉淀法制纳米氧化物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说明沉淀产物的过饱和比对粒径及粒径分布起关键作用,进一步分析了选定制备纳米氧化物的工艺条件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法在覆载有种子层的导电玻璃上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阵列。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谱(PL)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生长液浓度较高时,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容易发生堆叠。随着生长液浓度的降低,纳米棒阵列变疏松,取向性增强;XRD结果显示各样品的(002)衍射峰都较强,如果反应液浓度降低,取向性会受到影响,与SEM结果吻合;溶液法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有优良的光致发光特性,其PL光谱由激子峰和缺陷峰组成。当生长液浓度较低时,激子峰和缺陷峰都比较弱;随着生长液浓度的增加,激子峰和缺陷峰的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佳浓度;氧化锌纳米棒的取向对发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低品位氧化锌矿为原料,通过酸浸、净化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考察了碳酸氢铵和硫酸锌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碱式碳酸锌的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及锌沉淀率或产品纯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产品的粒径及晶型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六方晶系氧化锌,形貌为球状,平均粒径为40 nm,ZnO质量分数达到97.5%.所设计工艺可得到技术指标达到GB/T 19589-2004 国家标准中纳米氧化锌粉体要求,且操作简便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乳化-超声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利用乳化-超声法在常温下制备了多种粒径的氧化锌纳米微粒,并讨论了煅烧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浓度配比对颗粒大小以及结构的影响.XRD物相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具有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从TEM上来看,氧化锌纳米微粒直径大都在10-85 nm之间,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ZnO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呈球形.TG-DTA表明ZnCO3·2Zn(OH)2·H2O在300 ℃已经完全分解.同时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超声辐射均能明显改善纳米微粒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
微波加热制备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锌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锌粉体干燥和热分解时的团聚问题,以硝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无水乙醇洗涤后,通过微波加热前驱体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锌粉体。用TEM、FT—IR、TG—DTA、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锌属于六方纤维矿的单晶结构,平均粒径为30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无水乙醇洗涤和微波加热可有效避免纳米氧化锌粉体干燥和热分解时的团聚问题。并就微波加热和乙醇洗涤对产品分散性的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建 《山西科技》2011,(6):90-91
依据GB/T12208─2008标准,简要介绍了人工煤气中氨含量测定的原理、吸收、计算方法,以及吸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模拟图解积分法求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UCDOS的支持下,采用全中文人机对话的形式,应用ABASIC语言编制了求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获得了最大吸收液浓度,最小液气比及出塔吸收液浓度。  相似文献   

13.
在涡流管楔形出口处,因出口截面呈楔形收缩影响了气水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分析此处的流场,合理安排烟气流速,能够避免产生烟气带水现象.本实验模拟现场工况,得出烟气量、分离管几何尺寸等参数对气水分离效果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气井生产后期气压减少,产量降低,运用小管径连续管速度管柱提升产量是目前常用的恢复气井生产的有效方法。为探究连续管速度管柱携液机理,研究了管柱尺寸、变径管锥度以及流体中气体占比对产气性能的影响,依据现场工况,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速度管柱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连续管组合壁厚差值越大,出口处流体速度越高,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选壁厚组合为2.77、3.68、3.96 mm;在连续管壁厚组合确定时,变径管锥度对流体速度也会产生影响,根据现场工况锥度范围取5组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锥度越小,速度越快,且锥度为0.000 2时,井口速度8.14 m/s最快;气井生产中,流体中气体含量越高,产量越大,根据常用气井气体含量进行分析,当气体占比为85%时,出口速度最快。研究结果可为气井生产后期,速度管柱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驱气的实施时间和驱动液的选择问题,利用外液侵入条件下含瓦斯煤的瓦斯解吸实验装置,开展了纯水和质量分数为0.025%JFC渗透剂溶液侵入过程中和侵入后对瓦斯解吸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高压注液过程中对瓦斯的解吸和运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的表现程度与液体的性质有关,而在注液之后则对瓦斯解吸与释放具有延缓与阻碍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上述两种作用,在水驱气的实施时间上宜选在抽采末期,而在驱动液的选择上则宜在纯水中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剂,变"水驱气"为"液驱气"。在抽采钻孔利用上,注液孔与抽采孔宜分开使用。该研究可以为水驱气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Zpif's law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is tested in the nuclear disassemb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sospin dependent lattice gas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cluster charge (or mass) of rank n in the charge (or mass) list shows exactly an inverse order to its rank, i.e., Zpif's law appears at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his novel criterion shall be helpful in searching the nuclear liquid gas phas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7.
通过求解U形管中的液术运动的微分方程,分析了压力脉动幅度,脉动频率,液柱长度,管径及液体黏度诸因素对液面的波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U形管差压计可以用来测量内燃机进气脉动气流的平均压差。  相似文献   

18.
气液两相流体涡街中旋涡结构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空气两相流体为工质,研究了垂直向上两相流体横向冲刷准三角柱时的涡街特性及涡街结构.试验段管子内直径为50mm,水流量为25.8~14m3/h,截面含气率为0.02~0.30.得出了两相流体中涡街频率、水流量、截面含气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测出了尾流中涡街的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19.
应用Fluent软件对天然气管道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了氮气置换空气及天然气置换氮气时所需液氮量及置换时间随管道长度、直径、压力的变化规律,该置换规律的研究为大口径天然气管道无隔离器的氮气置换的生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井下气液高效分离、产出水回注和采气于一体,开展了新型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螺旋圈数和螺距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该结果为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