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君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854-7858,7863
油藏的井间地层压力分布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对动态预测、储量计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如何获得准确的井间地层压力分布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地层压力分布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的利用少数井来预测井与井之间的地层压力分布。在理论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编制了地层压力分布预测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和计算模块,根据建立的压力场分布预测技术,预测并绘制了二区七断块历年压力场分布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一致,说明该地层压力预测技术是可行的,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较准确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储量计算、油气田开发方案研究、正演模拟、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中,构造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评价构造不确定性影响,常规方法需要分步建立不同构造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模型,且难以保证不同模型间地质参数分布一致性.采用新方法,只要先建立基础模型,再通过基础模型的构造层面与相应条件下构造层面建立相应虚拟速度模型,即可实现基...  相似文献   

3.
对气水分布的正确认识是气井产水预测、气藏开发调整的关键,非均质性强的生物礁有水气藏气水分布通常很复杂,现有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方法在对地层水分布的刻画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值模拟作为一种能充分结合地质静态认识及生产动态资料的技术,为研究地层水分布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首先,对水侵活跃性参数进行分析、量化,并基于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气藏三维模型进行水侵机理研究,分析气井生产指标对各参数的敏感程度;然后,结合地质认识及生产动态资料辨识出地层水赋存状态的最大可能情况,同时采用J函数精细描述地层水分布;最后,获得与实际气藏更相符的精细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加深了对元坝长兴组复杂生物礁气藏地层水分布的认识,研究思路也适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非均质程度不同的有水气藏。  相似文献   

4.
水力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破坏了单个线性裂缝的流动特性,给油井的动态预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研究多翼裂缝垂直井的瞬态压力特征,基于源函数理论和叠加原理将地层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利用离散坐标法建立了瞬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及Stehfest反演算法绘制了油藏中各流动阶段的识别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裂缝数量、裂缝长度、裂缝角度、裂缝分布形式和裂缝导流能力等参数对复杂裂缝网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翼裂缝垂直井的地层流动共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裂缝数量及长度对地层内地层线性流影响较大;裂缝分布形式对地层内双线性流及地层线性流影响较大且复杂;裂缝导流能力对地层内的双线性流动影响较为明显;裂缝断裂角度对地层内各流动阶段的动态压力特性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医学图象三维可视化方法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1种新的三维显示方法分类模型,首次将体表绘制方法独立出来,在新的分类模型下对现有的显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不同显示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虚拟景物或艺术作品生成为目的的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提出了一个基于笔划与多重绘制的树木生成模型,该模型能使绘制者在多重绘制中选择合适的树叶笔刷模型以及它的参数,反复优化笔刷的粘贴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树木形态,从而绘制出具有明显手绘国画风格的作品.方法对运用笔划绘制技术实现非真实感艺术作品创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由粒度分布特征、岩相特征恢复了下岸角剖面地层的沉积环境:该剖面地层以曲流河河道沉积为主,间有滨湖和滞水洼地沉积.用粒度参数确定了剖面中各地层沉积时的水流强度,借SummoonSA的经验公式恢复了形成几层冲积层的古河流的水文参数.粒度参数、水流强度、古河流水文参数显示出下岸角剖面地层沉积时,古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3个过程:早期(Q22)基底层沉积时,水流强度中等,河流规模小,年均径流总量小,气候偏干;中期(Q32)主体层沉积时,水流强度有波动,河流规模大,年均径流总量大,且间有湖泊和多层泥炭发育,气候湿润;晚期(Q13)盖层沉积时,气候变干,湿度复又变小.  相似文献   

8.
家庭财产分布结构变化方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布参数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居民家庭财产分布与家庭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描述居民家庭财产分布与变化规律的一个分布参数模型,研究该模型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以钻井、测井资料以及7口取心井的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分析资料为基础,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建立了适合孤岛油田中一区Ng5段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了有资料的762口井共9种地质参数,以探索夹层分布与剩余油的关系,并按优选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研究区内建立了夹层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模型分析显示,Ng5段夹层分布范围广,其形态、分布规律复杂,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为0.61m,延伸距离为50-180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1km^2。夹层分布密度为0.11~0.63,分布频率为0.52~1.24层/m,单夹层厚度分布为0.4~5.5m,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研究还表明,在10—413,8-309,9-10和7-9等井区均有夹层连片分布,这些井区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润湿性是油气藏储层岩石的重要基础参数之一,其特征直接影响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微观分布和宏观分布特征。从微观层面认识页岩气与矿物的相互作用是深入理解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基础。采用分子模拟研究了甲烷在不同石英模型中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晶面、亲水与亲油官能团修饰模型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不同晶面模型中,(100)面的吸附量大于其他晶面的吸附量;甲烷在亲油修饰模型中的吸附量大于亲水修饰模型的吸附量;两种修饰模型吸附量均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小于孔径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润湿性修饰模型的吸附量远大于无润湿性修饰模型的吸附量;1 nm修饰模型中甲烷只在壁面处形成吸附层,而2 nm修饰模型中形成多个吸附层。  相似文献   

11.
灾害地质立体图图切剖面作为立体图三维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进行地质灾害分析、预测和防治工作的有力工具.切出的二维剖面图与灾害地质立体图相配合,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图区内地层、灾害体、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各种地质体和灾害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指导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ArcEngine为基础开发平台,利用C#.NET语言、GIS技术,基于基础地质数据,建立地质剖面图的数据模型,探索在ArcGlobe平台支持下的三维区域灾害地质图中实现自动图切剖面的技术与方法,并在QuantyView平台上,实现了方便、快速、准确的对任意地区任意地段地质剖面的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12.
 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多变。为探究真实地质体情况,通过对现有各类地质体建模方法的分析,尤其是对TIN模型构建、实体(solid)构模的特点进行探讨,提出一种基于工程棱柱体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钻孔数据特点和地层分布规律,根据勘探工程的钻孔平面位置将勘探区域划分为若干棱柱体。对每个棱柱体侧面进行矿段对比连接,完成棱柱体线框图搭建,随之逐面、逐层、逐柱构建三角网,直至形成整个地质体的三角网。将实体构模方法结合其中,实现了三维地层实体模型的建立,既能充分反映矿体的三维形态,又能使所显示的三维矿体进行实体描述。使得矿体属性连续并可计算,同时模型能够结合工程师经验自动推理尖灭、分叉、断层和褶皱等复杂地层构造。其具有三维显示又具有实体描述的特点,尤其便于按储量级别进行储量估算等矿量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据组织方法对于重大工程的数字制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重大工程中数字制图对数据的要求,重点从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三种图件的数据组织方面探讨了重大工程数字制图的数据组织方法.工程地质平面图主要针对电子地图和用作打印的图件两种功能的数据进行组织,分为空间数据组织和属性数据组织两类.空间数据以图形文件的形式存储,按图幅、比例尺分别存放,其组织模型分空间对象(Object)、图层(Layer)与地图(Map)三个层次;属性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存放,而对属性数据的访问采用开放数据库系统连接(ODBC)来进行.工程地质剖面图数据分为钻孔空间数据和钻孔地层数据.钻孔空间数据以图形文件的形式存储;钻孔地层数据属于属性数据只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表格中,通过设置一个钻孔号和钻孔地层数据表的字段将钻孔地层数据和钻孔空间数据关联起来.钻孔柱状图的数据全部是属性数据,只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分钻孔基本信息表和钻孔地层信息表两个表存放.将以上数据组织方法应用于中国广东省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地下环境信息系统开发中,实现了智能化的数字制图功能, 所绘制的图件与勘查报告图件精度一致,但无论从制图效率,还是制图效果均优于一般图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地层是钻井工程最直接的研究对象,地层是影响钻速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寻求地层可钻性钻速模式。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在标准化条件下,方程V=bw~a的系数a、b主要受地层的微可钻性级值的影响,它们都是可钻性级值Kd的函数,且这种函数有区域性。通过对地质单元上的a、b值变化规律的研究求出了五个油田统一的可钻性钻速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学习策略意义、学习策略与教法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策略教学的相关问题,得出掌握学习策略既是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有效手段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结论。学习策略与知识基础和认知机制成正相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于教学内容之中;教法必须适合学习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法研究也必须以学习策略研究为条件才能深化;学习策略教学适宜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交叉进行。  相似文献   

16.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 ,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速度分析中 ,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 ,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 ,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解释中 ,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 ,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Modeling of fluid flows in crystal growth proces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Most crystal growth processes involve fluid flows, such as flows in the melt, solution or vapor. Theoretical model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used for growing semiconductor cryst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application of devices requires large diameter crystal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rystallographic perfection, low defect density and uniform dopant distribu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flow models developed in modeling of the crystal growth processes such as Czochralski, ammonothermal and 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the Czochralski growth modeling, the flow models for thermocapillary flow, turbulent flow and MHD flow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ammonotbermal growth modeling, the buoyancy and porous media flow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single-domain and continuum approach for the composite fluid-porous layer systems. In the 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growth modeling, the Stefan flow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flow-kinetics theory for the vapor growth. In addition,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studies On crystal growth modeling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频谱分解方法的认识和应用研究,综述了频谱分解技术在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储层预测、小断层解释及烃类检测和时移地震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地质勘探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研究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及时移地震监测领域中应用的频谱分解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表明:频谱分解在不同的频带上显示不同级别地质现象,是研究层序地层、沉积储层及小断层解释的有效手段;频谱分解在不同频带显示对烃类不同的响应,是实现烃类检测和时移地震监测的重要手段。随着勘探精度、流体检测和剩余油气挖潜的形势需求,提高频谱分解方法的精度和分辨率以及在各种地质情况下的应用试验,将会不断促进方法研究和实际应用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19.
迭代反演内插算法是一种线性反演算法.该方法依据一组规则进行内插,它允许引入一系列层面约束条件,如使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定义层面上的断层,该方法就可以识别并网格化不连续的层面构造;在没有数据的边界附近,该方法可以按层面的趋势向外延伸.迭代反演内插算法较一般直接内插方法要花费较多的计算时间,但该方法可以根据最少的控制点生成复杂的地质构造图,而且可以处理任何复杂的层面地质构造,因而是一种实用性很强、地质效果十分明显的内插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上海市浅层土层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成陆年代及淤泥质土层与砂性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对上海市固有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分区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