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在其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音乐会》中塑造了女主人公乔治亚娜这一生动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乔治亚娜的婚姻生活经历以及她晚年时期偶然参加一场音乐会时的复杂体验,展示了薇拉.凯瑟对女性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进行命运抉择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就叙事小说而言,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中的《我的安东尼娅》是其艺术创作的顶峰。作者以充满地域特色的美国中西部边疆为背景,塑造出早期欧洲移民的典范安东尼娅,表达了她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与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和谐共处情形的分析,挖掘出薇拉.凯瑟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短篇小说《雕塑家的葬礼》中内蕴精神的分析和女性角色的读解,阐述作家薇拉*凯瑟对精神美的追求,对女性力量的不可估量作出的肯定及对现实社会中男女地位失衡的揭露。  相似文献   

4.
妹妹的信     
我和弟弟离家读书后,妹妹就是家里唯一的文化人了。母亲没读过书,父亲读的书不足以将一封信写完整。总之,我们与家里的通信联系全靠妹妹来执笔。  相似文献   

5.
《嘉莉妹妹》传人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出现了中国版的“嘉莉妹妹”——《我要富贵》,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本文在分析两部小说情节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比较《嘉莉妹妹》与《我要富贵》的异同,揭示两者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代晓琴 《少儿科技》2013,(11):35-35
大杨东15岁那年,爸爸妈妈都去了广东找工,留下他和10岁的妹妹在乡下生活。每天,大杨东在学习之余就忙着做家务,骑自行车接送妹妹上学、放学,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俨然是个小家长。  相似文献   

7.
汤姆 《青年科学》2009,(1):43-43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相似文献   

8.
我和妹妹     
正11月16日星期三晴昨天,爸爸让我帮妹妹买作业记录本。在商店里,我看见有各种各样图案的记录本。我不知道选哪种妹妹会喜欢,就选了一个我喜欢的图案。妹妹看见记录本,嘟起小嘴,扭过头去,说:"啊,怎么买的!是小猪的图案,我不要!"爸爸看了,说:"这个很好看。"然后,爸爸就帮妹妹写名字,我帮妹妹写课程表。妹妹低声说:"谢谢你,姐姐。"11月23日星期三阴今天,我和妹妹合作拼房子。我拼门,妹妹拼房间;我拼水池,妹妹拼床……我们一起拼呀拼,一起讨论我的房间放什么,妹妹的房间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更是开创了自然主义的先河.本文将从、环境及欲望三个方面来分析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通过解读女儿薇拉、妻子奥尔加不同方式、不同内涵的"沉默",以及神父伊格纳季为了打破"沉默"所做出的努力和他的最终失败,探讨了小说中"沉默"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1.
<正>"你妹妹的性格好像电影里的动画形象‘胡巴’,同学的话说出了我妹妹的特点。妹妹有时很淘气。比如,晚上我们回到家,我要是在她进屋前打开灯,她一定不依不饶,直到我把灯关上,让她来开灯才肯罢休。"不能老这么惯着她!"妈妈虽然嘴上这么说,可也拿妹妹没办法,知道如果不依着妹妹,妹妹会不停地吵闹。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2,(10):27-27
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姑娘,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来到了一起。她们不但长得一样,连生日、出生地也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她们是一对双胞胎,由于父母离异而被拆散了。 破碎的家庭,给她们的生活蒙上了阴影。她们多渴望一家人能重新团聚!为实现愿望、争取幸福,她们想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姐姐代替妹妹,妹妹代替姐姐,分别同到离异的父母身边。由此发生了一连串奇特、有趣的故事。经历种种曲折和磨难,她们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打破了父权文化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创作传统,她以西进运动中的女性移民为主人公,塑造了诸多成功的女性,在男性主宰的一些领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向社会证实了女性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出路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著名的"草原三部曲"之一。作者以她熟稔的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成功刻画了亚历山德拉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亚历山德拉与艾弗、麦丽和卡尔关系的分析,挖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凯瑟的生态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诺言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  相似文献   

16.
嘉莉妹妹全名卡罗琳·米珀,是19世纪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否如有些人说的“道德观念淡薄,心地冷酷”,“不择手段往上爬”呢?笔者反复阅读原文,发现她并非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呢?  相似文献   

17.
折纸的秘密     
正周末,我做完作业,与妹妹一起玩折纸游戏。折着折着,妹妹突然说:"我们比比,看谁反应快?"妈妈问:"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妹妹抢答:"2份。""如果对折,再对折呢?"妈妈问。"4份。"我很快答道。妈妈又问:"如果对折,对折,再对折呢?"妹妹不假思索地答道:"6份。"妈妈听了,笑着  相似文献   

18.
"呀!我的书呢?"妹妹急得大叫。"啥?你的书?等你的眼睛好了再说。"我关切地说道。妹妹一听,急得大哭大叫:"还我书来,还我书来,我要看书,你这个坏蛋!"看着妹妹的神情,我想:书有那么好看吗?难道老师说的开卷真的有益?我想试试与书"搏斗"一番,我觉得自己是不会为了书成妹妹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啊,拓荒者!》是充分体现薇拉.凯瑟清新舒缓创作风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在拓荒的过程中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成功拓荒土地的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超越,实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达到了生态自我的生命境界,完成了深层生态学提倡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1968年,美国内达华州一位叫伊迪斯的3岁小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斯说:“薇拉小姐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