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图书推介     
正建筑师王大闳1942—1995徐明松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定价:220.55元。王大闳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先驱",他以现代建筑理念、营造模式与中国传统建筑精神有机结合,为二战后台湾建筑界如何面对传统、如何诠释现代,作出了重要的启蒙与示范贡献。他设计的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方案、建国南路自宅、虹庐等,都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范例。《建筑师王大闳1942—1995》是台湾建筑史学者、评论家徐明松多年来对王大闳建筑成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以其独特而又大气的造型,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展馆建筑中,让全世界通过这次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不仅仅一味的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地域和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该文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丽萍 《工程与建设》2009,23(5):632-634
住宅建筑作为与大众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其适应性和灵活性长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建筑空间弹性设计作为针对建筑空间设计的一门艺术,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住宅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得到了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文章主要从建筑弹性空间设计观人手,针对当前存在的设计观和设计思想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建筑弹性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华 《科技资讯》2009,(31):66-6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在设计中运用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鸟巢”的设计是自然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风格巧妙结合的经典之作。“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阐明建筑界已提倡几十年的"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方针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在该方针指导下完成的设计仍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严建军  李钰  李竹林 《科技资讯》2012,(22):139-139
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国际建筑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文章对北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及设计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越两国在建筑技术方面交流密切,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的特点有:中国建筑技术传入越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的建筑风格;中国移民直接参与了越南的建筑工程,把先进的建筑技术带到了越南;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与中越佛教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阮安参与明初北京城的设计,反映了越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是古代越南人民对中国建筑业的贡献。建筑技术的交流是古代中越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就当今建筑界中,注重的建筑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建筑形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就当今建筑界中,注重的建筑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建筑开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侯晓婷 《工程与建设》2006,20(3):220-221,224
文章通过8个建筑设计方案实例分析说明。耗能建筑涉及建筑设计思想.应引起社会各方面与建筑界的重视。建筑师以专业工作者身份参与组织社会生活。其建筑设计需以绿色建筑为设计理念,基于建筑节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人物     
不可能!这是误传!估计是黑客攻击所为12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消息传回国内,众人一度以为是假消息,并互相转发逗乐。  相似文献   

14.
倪韬 《科技资讯》2011,(16):68-68,70
继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不断出现形形色色的思潮、流派与新的探索.本文选取伊东丰雄为代表,着重用述其对新有机建筑的探索.伊东的作品带有超越现代主义的色彩,诠释了日本社会的多元复杂性.本文以仙台媒体中心、布鲁日2002展亭、TOD'S表参道大楼、福冈1项目、新加坡维旺城海滨广场为伊东的代表作品,阐述了伊东努力打破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创建现象的装置"作为装饰的结构、自然与抽象相结合、连续波动的建筑生成机制等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一些国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中国建筑界的危机在于:尚不能直接主持重点工程,一般是充当配角和合作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综合的科学论证,一些大城市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畸型建筑试验场;不重人居环境,轻经济、适用原则,片面追求新、奇。文章强调,建筑及城市规划与功能、经济、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开放的巨系统,因此要遵循建筑的基本原则,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合为一体,须考虑更多的建筑要素;既要把握全球化趋势,更应注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建筑师的基本要素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辉煌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时间的纵、横轴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了分析,认真思考了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物     
赵萌  华亭 《世界博览》2012,(6):48-50
不可能!这是误传!估计是黑客攻击所为12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消息传回国内,众人一度以为是假消息,并互相转发逗乐。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设计为基础,探讨其蕴含的伦理规范、理性精神和哲学思想,阐明中国古代建筑所具有的融理情于一体的形态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莹  李秀英 《科技潮》2003,(9):56-56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座落于北京先农坛内,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依托的,面向广大观众宣传普及中国古建知识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明清北京先农坛5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古老的传统建筑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古代建筑中蕴涵着无限的建筑文化。为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和青少年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可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风格的不同,试图站在建筑界的立场,从中国建筑界所理解的后现代、后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要求新形式——生态建筑、后现代的转向——再度浮现三个方面探讨建筑界的后现代、张看“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