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2.
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它包括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存在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以毒攻毒在中医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治疗理论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种理论也渐渐得到其他国家医学专家的认可。以毒攻毒实质上运用了事物相互克制、相互转化的思想。不过,我们还能跳出医学治疗范畴,在其他领域推广使用"以毒攻毒"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种修辞——陪衬的三个分类.俗话说“月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又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说明本体事物总离不开“他体”的陪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可知世界上的事物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决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也就是说现实事物都需要陪衬.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自然也少不了陪衬.因为只有利用事物间的类似或反对条  相似文献   

5.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6.
身心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充满歧义、纷争的难题.针对身心问题上的二元论、一元论等各种观点所遭遇的困境,这里提出的生成论彰显出其独特的意义.生成论强调身体与心灵的相互生成,反对把身心问题仅仅限定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以及各种形式的决定论、因果论、实证论,因为这些理论都基于一些形而上学的预设,从而违背了思想自身的生成本性.应该提到的是,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并不否定各个学科研究的意义,以及学术思想所呈现的多元性,而只是通过相互生成这一视角,力图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揭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即今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矛盾”二字。它可用来解答一切事物存在、转化、消亡之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明: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空间性虽然没有赢得比时间性更高的尊严,但它并未作为外在于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空间本质上在一世界中显示本身,唯回溯到"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才能通达对空间的理解.世界永远是与此在相互构成的周遭境域,世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本文通过厘清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此在、世界和"在之中"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海德格尔对空间性这一生存维度的现象学沉思,为人们开启了一条超越的思路:在境域化的周遭世界里,真正学会栖居.  相似文献   

10.
“中间地带”论是对多极世界体系的认识基础;“三个世界”划分抛弃旧观念,使世界多极化的面貌明朗起来。在毛泽东关于当代世界的战略思想中,从"中间地带"论向"三个世界'划分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毛泽东这一战略思想的轨迹,对揭示他晚年的全部思想活动,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十四中学的特色是"行健教育",结合特色建设和"高中现代化建设"课堂维度的要求,设计出适用于该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五行"课堂教学模式,即导行、自行、同行、伴行、践行5个环节。通过将社团活动和学校的"五行"教学模式相结合,尝试用"五行"教学模式指导开展机器人社团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社团活动的主角,使社团活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刘震 《广东科技》2010,19(15):F0002-F0002
<正>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和为贵",和谐共生。古代哲人以"和"为世间万物生成和发展之根本。此"和"乃"不同之和",即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和于一体,在相互制衡的同时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人们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注意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如此.如果不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可靠,就缺乏说服力,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现在以杜诗的注释为例,分析学术研究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关系"一词,其主要解释之一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即有"相互"才能发生"关系";"纯粹关系学"的创立人、德国社会学家冯维塞也认为,社会关系既包括"联合关系",也包括"分裂关系"。从古至今,人们多通过寻求"联合关系"而带来各种积极效应:小到家庭利益共同体、各种商贸的合作,大到政治的联盟。回到当前我们的科技工作这个话题,亦是同理——不论是产学研合作、创业导师、还是各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无一脱得了"联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点论认为,交际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为了交际的目的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用该理论审视英汉翻译实践,英汉翻译也是译者在言外环境(物理世界、心智世界和社会环境)的规约下,为了跨文化交际成功这一目的在语言内部结构上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最终取得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效。但在翻译实践中,这一理论同样面临实践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译者采用相互适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4)
正在哺乳动物中,啮齿类的种数约占42%,是最庞大的一类成员。在这个大家族中,有的可以上天,有的可以入地,有的体形巨大,有的小巧可爱。老鼠一直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动物形象之一,也是许多动画角色的原型。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米老鼠,其创作灵感就源于常见的小家鼠;《料理鼠王》《精灵鼠小弟》等电影中的主角则来自另一种家栖害鼠——褐家鼠;而"金丝熊""布丁""奶茶"等宠物鼠则属于仓鼠类。  相似文献   

17.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部分科学技术史名词具有特别的"双重身份",有的是一身二任,兼在古代、现代科技中有其特定含义;有的是古今交汇,创造于现代,用来表现古代科技事物.以天文学史名词为例,对具有"双重身份"的科学技术史名词进行了类别分析、判定和研究,并对科学技术史名词的古为今用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西方中心论"是伴随着西方人开启的世界殖民史而建构起来的,替西方殖民侵略进行辩护的一套由不平等观念组成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分别呈现出种族主义、普世主义和差别人权论等形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作为后来崛起的新兴国家,在应对危机中表现不俗,将为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同时却遭遇西方媒体"强硬"和"傲慢"的指责。"中国傲慢论",究其根本,不过是"西方中心论"在当今时代的又一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意味着"西方中心论"正在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潘懋元先生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学家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适应人的发展的思想,这被反对者概括为"适应论"。而支持"引导论"者认为,"适应论"思想是工具理性荼毒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物,使得高等教育无法摆脱社会附庸的尴尬地位。要超越这种境遇,必须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重视反思和批判的学术传统,对社会的发展加以引导和改造。然而,尽管社会与人的发展的时间延展性和适应的"无方向性"都意味着"适应论"仍处在未完成状态,教育的性质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表明"适应论"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二者之间的争论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从人类实践的特点来看,引导本是适应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应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寻求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