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球的自转速度比以往更快,所以现在一天的时长比规定的24小时稍稍短了一些.目前,全世界的计时人员都在讨论是否需要删除1秒钟来说明这一变化,以使时钟的走速重新与地球自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预言,数十亿年后的地球将不再是人类生存基地,它将经历一场宇宙大劫难。即使人类将采取有效对策躲避或消除那些有可能同地球碰擅的小行星,而且又侥幸经历下一期冰河期仍幸存,宇宙的其它变化也将使人类生活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甚至会使地球毁灭。地球的昼夜变长科学家们指出,地球自转速度每天减慢百万分之一秒,3.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为22小时。地球与月亮彼此以万有引力的法则相互作用着,但月亮距地球越  相似文献   

3.
我害怕自己从高空摔下来,至于其他任何东西从空中坠落都无碍我高枕无忧。譬如说,我可从来就没有忧心过月球会坠落于九天之外;可是偏巧月球并不在坠落,事实反倒恰恰与此相反。这就是我写《变幻无常的月球》这篇文章的原因。上个月,我论述了潮汐是怎样逐渐削弱着地球的自转能量,从而造成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和使地球上每一天时间,以每相隔62,500年增加1秒的速度延长着。  相似文献   

4.
量子陀螺仪     
我们在地球上度过的每一天并不全是 2 4小时。地震和云系会悄悄干扰地球的旋转 ,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增加或减少零点几秒。目前测量方法的灵敏度还不足以测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即使这些变化是由大的震动造成的。最近 ,加利福尼亚大学实验物理学家研制的一种新型装置也许能跟踪测量地球每天旋转时间的细微差异。科学家们用超低温氦 -3制成了一种陀螺仪 :这种无摩擦的超流体随着地球旋转轴心的方向变化发出或强或弱的信号。1 997年 ,这个研究小组将超流体氦 -3挤压穿过单层有孔薄膜时 ,他们首次发现了量子哨音。这一次 ,他们在环形容器的里外…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在7月1日的一则电稿中称,6月30日午夜科学家让世界标准时间人为地延长了一秒钟,即增加一"闰秒",以补偿由于地球转动逐步放慢所造成的误差。位于伦敦格林尼治山上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发表的一项声明说,给世界时间增加一秒是由于地球圈绕太阳的公转和围绕自己轴心的自转逐渐变慢的缘故。6月30日,英国 BBC 广播电台在午夜的零点,报时信号之后增加了一声报时信号,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5,40(16):1535-1535
在利用古代天文观测记载从事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中,古代天象(如日食、月食和月掩星等)的纪时观测与记录是可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记录含有极为有价值的地球自转变化信息,特别是来自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仅由于历代皇帝视某些天象与朝代兴衰有关,更由于颁历与占星学的需要,因此对日月食观测极为重视,观测和记载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且纪时观测多为历代的专业天文史官所为,因而观测和记载资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9.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08,(8):77-77
问:时钟的计时是60进位制,为什么体育赛事中的计时进入秒以后就改成了百进位? 答: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最复杂的。在小时的上面是天(日),24小时为一天、30天或31天为一个月,而一年又分为12个月。通常情况下秒是最小时间单位,如果秒的下面还有另外一种单位,就应该以60进位制来计算。既然秒已经是最小单位,再往下计算就只能按数学方式采用百进位了,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体积在膨胀,地球的直径一年伸长5毫米。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增长了百万分之五秒种至百万分之十四秒种。地球上欧洲和美洲两块大陆之间的距离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相互分开;亚洲和北美洲两块大陆之间的距离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相互靠拢。地球每年从太阳那里吸收6×10~(17)千瓦小时的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最近采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推测,南极西部冰层坍塌融化后将会造成海平面灾难性地上升,甚至减弱地球的重力场,从而影响地球的自转。不过这样一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12.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14.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外科学家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去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大约延长1分钟。根据推算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到了40亿年前,一天的时间增加到8小  相似文献   

17.
吴硕 《科学24小时》2009,(12):21-22
何谓“极移” 所谓“极移”是指地轴的移动。众所周知,地球是飘浮在宇宙空间的球形物体,而且不光是浮着。还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随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引起一天的昼夜和一年的季节变化。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昼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但是季节的变化光是公转不会产生,是由赤道与黄道面构成的一点点夹角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9,44(17):1872-187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信息     
地球自转运动的国际联合观测计划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从1980年8月1日至1985年期间将共同组织一项称为MERIT的国际协作项目,以监测地球自转并对观测分析技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到了1999年,一枚名副其实的太空"盗日者"——巨型的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收集太阳能,并且把能量发射到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接收天线场,供应整个纽约市所需的电力。这枚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被安置在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它能固定在一个太空的位置上。它的大型太阳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