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耐吉 《世界博览》2021,(4):54-57
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中,由赵婷执导的《无依之地》获得了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她是继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李安和贾樟柯后,第6位获得金狮奖的华人导演.随着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颁奖礼的临近,这部影片也逐渐出现在了热门竞选名单上.赵婷具有她电影里表现出的那种温柔、沉静的气质,对商业企业的压力不屑一顾.她说:"我想拍一部持...  相似文献   

2.
沈健 《世界知识》2020,(6):75-76
2月9日,韩国电影《寄生虫》摘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在奥斯卡的历史上,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曾有几次被美国以外国家的电影摘得,如1988年意大利导演贝特鲁奇因执导的《末代皇帝》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奖,2001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等四项奖。非英语的美国以外电影获最佳影片奖,《寄生虫》是首例。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4,(3):77-77
第7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礼近日在洛杉矶举行。电影方面,剧情类最佳男女主角分别由马修·麦康纳和凯特·布兰切特获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艾米·亚当斯则分别夺得喜剧音乐类最佳男女主角。电视剧方面,《绝命毒师》拿下最佳剧集和最佳男主角,备受关注。此外,著名电影导演,编剧伍迪·艾伦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4.
言论     
《世界博览》2013,(5):7-7
李安再获奥斯卡 事件 华人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四项奥斯卡奖,他还击败了此前呼声最高的斯皮尔伯格,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史诗级的3D电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相似文献   

5.
《巴别塔》的金球之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金球奖,我一直是看好《巴别塔》(《Babel》,又译《通天塔》)的!数月前举行的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凭借这部影片勇夺最佳导演奖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部电影。终于,我没有白等。2007年1月16日,它终于名至实归拿到了最佳剧情片这枚最重的金球,并且向着奥斯卡小金人又走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奖颁奖典礼近日在洛杉矶举行。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的黑白传记片《罗马》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四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近年来,墨西哥导演在好莱坞风头十足。吉列尔莫·德尔·托罗去年凭借《水形物语》横扫颁奖季。卡隆今年继续这一势头,其执导的《罗马》在本颁奖季广受好评,前一段时间刚刚夺得了第7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两个重量级奖项。该片透过一个在中产家庭工作的保姆的视角,展现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的社会变迁。在电影奖项方面,超级英雄片《黑豹》和传记片《副总统》紧跟《罗马》之后,各获得三个奖项。《黑豹》拿下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视觉效果。《副  相似文献   

7.
正在所谓"观念压力"的驱使下,到了年纪就仓促地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上,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悲哀,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哀。也许大家还记得去年在戛纳电影节斩获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刚获奖不久便引进到中国上映。与其同为焦点的《迦百农》,不仅斩获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还提名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恺撒奖最佳外语片……时隔一年,它改名换姓,在  相似文献   

8.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3,(5):7-15
言论李安再获奥斯卡事件华人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四项奥斯卡奖,他还击败了此前呼声最高的斯皮尔伯格,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史诗级的3D电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手捧奥斯卡奖,李安说:"对于我和爱这部电影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个极其美妙的夜晚。我觉得我能完成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四年来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在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张扬一开始就以其在艺术和商业之间高超的平衡能力而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双向认同。《爱情麻辣烫》为年轻的张扬赢得了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奖,也奠定了张扬与罗异的“艺玛电影”之间良好的合作开端。此后的《洗澡》获奖无数,不仅提供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他的儿子编导的。1986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她的父亲编导的。时隔37年,休斯顿家的人上演了相似的一幕:那个最佳女配角是那个最佳男配角的孙女,而那个儿子和父亲其实是同一个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约翰·休斯顿。也许不满足的人会说,哦,要是那个编剧兼导演也能同时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才是完美无缺的双重运气呢!然而,《碧血金沙》在1949年荣登榜首,《普利兹家的荣誉》却在1986年败给了《走出非洲》。但在约翰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让女儿安杰莉卡在35岁就得到了她爷爷等待数年才得到的认可。休斯顿家的人对荣誉与情感从来都有一种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无依之地》像是对2020年动荡和焦虑的回应。这是令许多人感到更加迷茫的一年,大家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而《无依之地》在面对这一命题时表现出了谦逊,它尝试跨越事实与虚构的界限,展开既荒凉又温柔的绘述。它让真实的人们诗意地演绎自己的美化版本,以抵达更深层次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近年来蜚声国际影坛,他成长在一个有浓厚中国艺术氛围的家庭里,由他执导的《父亲三部曲》深得人心,2000年的《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成为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语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亦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华语片记录保持者。李安在电影的拍摄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完美结合,运用镜头语言揭示电影内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刘晗 《世界博览》2021,(3):50-53
2020年12月11日,"韩国最具争议导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在拉脱维亚去世,距离他60岁生日还差几天时间. 在韩国影坛,金基德就是文艺电影的招牌,从《春夏秋冬又一春》到《撒玛利亚女孩》再到《空房间》,或细腻入微或独具杀伤力的情感引爆观众和影评人的热议,也正是广泛的关注度,令他有幸跻身国际影坛,成为了韩国首位接连斩获戛纳...  相似文献   

18.
刘平 《世界博览》2011,(7):86-86
一口气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的《致命伴侣》,一部是中国导演张一白的《将爱》。两部电影的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9.
一叶 《上海信息化》2007,(11):72-73
从《聚焦这一刻》开始,中国的手机电影便踏上了漫漫征程。短短两年多时间,谢飞、田壮壮、李少红、贾樟柯、徐静蕾、黄磊等十多位导演,纷纷加入手机电影拍摄行列。北京电影学院推出的“未来移动影像发展计划”,也再一次聚焦手机电影……这一切,都预示着电影“草根时代”的来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冷波 《世界知识》2010,(10):47-49
<正>"在东西方世界行走游刃有余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只有李安一人。"台湾有四大电影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论成就和在国际上获得的荣誉,李安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位。2001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