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语生命伦理学正在经历危机.生命伦理学应是这样一门学科: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道德追问;对生命的终极问题进行伦理研究;对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伦理裁判与反省;对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的道德哲学解读.汉语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知识生产,已深深地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交缠,其学术体制的内部组织、学科发展、学术行动和开拓的规划,都受制于社会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加之学科门类的顽固偏见,使其始终处于政治伦理、制度伦理或政策边缘,始终处于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专门化的边缘.生命伦理学至今没有建立完整而融贯的理论传统和科学的方法学训练机制,并由少数人操控学术体制使之成为学术偏见的生产地,以服务于局部利益,建立虚假的权威之虞.  相似文献   

2.
众所瞩目的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约600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生命伦理学家、社会科学家、法学家、科学和卫生保健管理学家、女性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一个健康和公正的社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公共卫生伦理和卫生政策、生命科学技术和研究伦理、临床医学伦理和医学专业精神,以及生命伦理学与文化、宗教、人权、性别研究的关系等。8月6日上午,大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陈竺副院长。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来自境内外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开幕式后英国学士院院长O'Neill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ilder教授、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宋相庸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上海交通大学胡庆礼教授以及阿根廷大学卢娜教授作了基调报告。  相似文献   

3.
虚拟生存的意义性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科学技术,构成了人类生存方式的自我突破.网络社会的生成及其虚拟生存的实现,不仅凸显了人脑思维功能的极大扩展,而且建构着现代人新的意义性生存活动.从人自身生存的历史性角度考察,虚拟生存的文化生命已经渗透到人的观念领域,并极大的激活了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社会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风险社会中关于科技伦理的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也使科技伦理本身的发展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基于人类整体的和未来的根本利益具有普世意义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科技伦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循环、对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的历史性批判是走出困境寻求出路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生命医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的尊严是否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概念,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人的尊严?其主要特点是什么?人的尊严问题贯穿于生命伦理学内容的五个层面:理论、临床、研究、政策、文化.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论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和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必须以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宗旨,发挥其社会理想的制定者和实践者的社会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死亡观教育,引领学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对当前过度的消费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进行理性的思考,厘清在社会生产的目的、科技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等问题上的混乱,引导他们对生命和死亡进行理性思考,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克服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对人性的羁绊,努力提升自由人生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4):38-38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骆清铭教授被聘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JIOHS)主编,另一位主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Arjun G.Yodh担任。该刊宗旨为集中反映光电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光子学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8.
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德性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4):17-20,25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学传统,曾在古代医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则伦理逐渐走向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台,德性传统受到冷落。然而,规则伦理在现代生物医疗科技实践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而使得人们重提德性伦理学,在现代生命伦理学领域出现了德性伦理的回归。本文认为,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具有互补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人们应重新估价德性传统的价值,积极探索一条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有机融合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医学一直在寻找能够界定疾病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接合方式。只有第三项的介入才能赋予它们之间的接触、共存和相互干扰以一种可能的概念和丰富的感知为基础的形式;这第三项就是死亡。”一般认为,现代临床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产生和发展的,医学的成就也在于它对于困扰我们的疾病的逐步控制。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今天面对着一个相对安宁的世界,疾病的威胁虽没有完全解除,但人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时代生命在分子水平上被理解、解析和设计,打开了生命政治的新视域.在此方面,拉比诺和罗斯不仅描绘了生物技术时代生命政治的新特征,而且还突出了人的新的生物身份和主体化模式,他们的生命政治也成了个人或群体以健康为名义的自我实践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但是,拉比诺和罗斯思考的生命政治,难以掩盖其视角上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如果...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并不能回避道德的审视,但是,现代科技问题的悬而未决性质,决定了科学伦理学必须做出方法论上的转向。赫费认为,恢复判断力的德性地位,实现对科学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够克服现代科技强权的二难困境,这在方法论上构成了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对抗与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83-85,F000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既存在着中国文化“重伦理,轻科技”价值取向,“畏天命”、“顺天命”和“自然无为”的自然观,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瓦解力,这样几个方面的对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中国文化重整体性直觉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思想模式,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提供新的“生长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原动力、支撑力与韧力等相互促进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科技的伦理预见和伦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关于科学技术是否可以进行伦理评价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是一直被忽视的,即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实质上同时是一个对科学技术的伦理预见的问题。对科学技术而言,伦理预见优先于伦理评价。现代科技的发展迫切地提出了对科学技术伦理预见的必要性;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是不可能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政策规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政策作为国家或地区对科技活动组织、干预、调控而制定和形成的施政方针、制度措施等规则体系,有其自身的规律。科技政策规律主要包括顺从主流律、生命周期律、效力周期律、利益调控律和辩证发展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行政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技术行政控制是科学技术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科学技术行政控制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科学技术行政控制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科学技术行政控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即,旧科技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协作,科技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从哲学视角出发,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树立现代服务型科技行政管理观念;理顺责权关系,促进科技行政控制的协同与集成;加强法制建设,推进科技行政控制的法治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科技管理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奥塔将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相结合,通过对科学与叙事之间关系的考察来揭示引发现代科学合法化危机的根源。他借助于语言游戏,将科学知识视为是一种语言游戏及其规则来解构现代科学的霸权,进而诉诸于悖谬推理来为后现代科学进行合法化。利奥塔对于科学的后现代反思,深刻揭示了现代科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它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促使我们去反思现代科学,反思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逻辑地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技文化,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总是反映出时代特征。作为现代社会总体特征的现代性同样展示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境遇。技术理性对现代生存危机而言无疑具有根源性。这种根源性充分体现了它与现代性的共生性。换言之,现代人类生存的各种困境都与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有直接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技术理性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从生存论的论域中去审视和拷问,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都是在发展理性的冠名下,技术理性得以被推崇,成为现代性中的主导因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