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随着地球不断变暖,动物保护专家开始担忧一些依赖于寒冷环境的物种,如生活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山地中的鼠兔。不过,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发现北美鼠兔(又被称为魁鼠兔)或许能在全球变暖中存活下来,因为它们找到了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食物来源。这些生活在低海拔区域的鼠兔之所以种群繁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3,(4):4-6
日本猕猴也叫雪猴,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种猕猴。它们是世界上生活地区最北的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日本猕猴的毛色为灰褐色,脸部、四肢和下腹部为红色,尾巴很短。共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Macavafuscatafuscata和屋久岛亚种Macacafuscatayakui。  相似文献   

3.
自然万物,行为各异。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拥挤喧闹的社会里,过着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活。它们必须协同作战、共同捕猎,团结就是力量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然而,这一生活方式也会使这些动物在食物资源、空间资源乃至配偶资源上都要进行剧烈的竞争,难免产生纠纷,甚至血腥争斗。如何趋利避害,保证种群的延续壮大?动物们自有它们的一套行为准则。科学家将群居性动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称之为动物的社会行为。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3):26-27
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十大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虽然有点主观,但却建立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这些研究旨在寻找最令人恐惧的海洋动物。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于死亡。通常情况下,这种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跻身排行榜的海洋动物中,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5,(5):26-27
《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形象,会让人联想起一种体形娇小而又有着大眼睛的灵长类动物——眼镜猴.这种有着超大眼睛的动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婆罗洲的森林里,除了巨大的眼睛之外,堪称灵长类动物中最奇特的眼镜猴,其指头上长长的肉垫也是它们的特征之一.此外,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它们不但能像猫头鹰一样转动头部,还是唯一只吃肉食的灵长类.  相似文献   

6.
裸鳃来目软体动物,是蜗牛的无壳亲戚,以身体绚烂的色彩而闻名,有"最艳丽的动物"之美誉.这些小海生动物通常只有2~6厘米长,分布于全球各地,从最深最暗的大洋底部到温暖的浅水区都能存活.  相似文献   

7.
正在印度洋深处的海底热液口附近,生活着一种长着"铁盔甲"的蜗牛——作为海洋中生活的腹足类动物,称它们为"海螺"其实更为恰当。这种螺的名字叫鳞角腹足蜗牛,它们的螺壳由铁的硫化物组成,腹足上覆盖着铁质鳞片,这在动物世界中是独一份。这种令人惊奇的天赋其实要归功于鳞角腹足蜗牛体内的共生细菌。地球上还没有其他动物能以这种方式利用铁元素。而且,由于这种蜗牛的铁化合物具有磁性,有人甚至开玩笑地把它们称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海马是海洋中最优雅、最令人好奇的动物之一,它们长年累月恪守的一夫一妻制生活方式打破了生物学的“金科玉律”——由雄性而非雌性承担起怀孕并生产幼仔的重任。不过多年来,雄性海马如何交配、产子一直是困扰科学家心头的难解之谜。日前,科学家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底,同时他们在此过程中还发现,这些不同寻常的鱼类可能要比海洋生物学家此前认为的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我们人类非常依赖于我们的大脑,而且为它们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而感到骄傲。我们用吞食大脑的怪兽故事来吓唬我们的孩子,而且着迷般的研究它们如何进行,即使这些努力都是竹篮打水。然而我们被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给冒犯了,它们能操纵我们最喜爱的器官,包括我们思考和办事的方式。这就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这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猫的内脏当中,它们在那里生活和进食并且产生卵一样的细胞随着猫大肠的运动而排出。这些细胞会找方法进入到与猫粪便接触的其他动物体内。一旦进入新的宿主,这些寄生虫就会发生变化并移动到各种组织中形成囊肿,其中就包括宿主的大脑,那里才是有趣的事情发生的根源。非常难以置信的是,弓形虫已经进化出确保进入猫内脏的事情发  相似文献   

10.
猴,猿和人     
狐猴、金丝猴、狒狒、长臂猿、猩猩、黑猩猩 ,这些动物园中的宠物人们非常喜爱。随着保护野生动植物观念的增强 ,人们对这些人类的近亲投以更多的关注 ,有关它们的行踪和趣闻经常见诸于电视和报端。但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 ,对它们的报道经常发生混淆 ,尤其是和我们人类最相像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 ,对它们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人发出疑问 :什么是猴 ,什么是猿 ,大猩猩和猩猩是否同一种动物 ,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如何 ,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以下将作一简单介绍。狐猴、金丝猴、黑猩猩等 ,包括我们人类 ,在动物分类学上都属于灵…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动物如猫、狗、鼠等小动物的四胶受伤后,本能地会不断用舌舔伤口,从而使伤口得以自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动物的唾液中含有能愈合伤口的特殊物质。这一动物的本能现象使科学家们受到一些重要启发。早在1962年,美国的柯亨博士等人在小鼠颌腺中发现一种新的活性成分,可促使新生小鼠开睑、长牙。随后,他们将这一活性成分加入培养的皮肤表皮  相似文献   

12.
动物园大亨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狮子、企鹅、老虎、大象还是长颈鹿和绵羊?想不想和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一起生活、玩耍?如果想的话,那就来<动物园大亨>中体验生活吧.这是一款由微软和蓝色犬牙公司共同开发的经营模拟游戏,玩家需要在其中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物园,管理那些可爱又麻烦的动物,令它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倔强成长     
<正>在残酷的环境中,动物宝宝每天都会面临挑战和意外,死亡率非常高。如果它们能效仿身边的成年动物,克服困难,才有可能存活下来。耐寒帝企鹅生活在零下40℃南极冰冻大陆上的帝企鹅,是最耐寒的动物。刚出生的帝企鹅宝宝身上长着灰白色的绒羽,可以御寒防风,但不防水,快要成年后绒羽才能慢慢脱掉,换成防水的翎羽。一个月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1,(23):34-35
我们的身边日夜都陪伴着大量昆虫和蜘蛛纲动物。它们形态不一,体型各异,但由于长相恐怖,我们几乎不会将它们作为思考的对象。实际上,昆虫和蜘蛛纲不仅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人类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灵感源泉。从太阳能电池板到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段时问,上海、武汉、南京多地居民向媒体爆出,在自家小区或是公园绿地,见到一种"狗不狗、猫不猫"的动物,并且数量众多. 经专家鉴定,这种老百姓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动物叫作"貉",就是成语"一丘之貉"的原型. 它们拖家带口、安闲自在地生活在城市里,上网一查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过多年的环保教育和普及,人们面对野生动物的时候已经不再问及"能吃吗"的问题,而是转为"它会不会攻击人类""它会不会携带病毒"以及"能不能把它弄回家养着".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水生、空中飞翔还是陆生,几乎所有动物都离不开睡眠。"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论睡和醒》中这样写道。那么,动物真的也做梦吗?在这一点上,这位希腊先哲在《动物志》中写下了这样的观点:"不仅人做梦,马、狗、牛都会做梦。同样的,绵羊、山羊等所有胎生动物也做梦。狗在睡觉时吠叫,这就是它们在梦境中的表现。"或许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够成熟,但其结论与事实已相差不远。尽管我们无法直接向动物请教它们是否做梦,但科学家通过两种方法观察到某些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动物也做梦     
《科学大观园》2003,(5):32-33
人睡觉时要做梦,动物睡觉时也会做梦吗? 科学家经研究得出了结论:大部分爬行动物不会做梦;鸟类都会做梦,不过大多数种类只做短暂的梦;各种哺乳动物,如猫、狗、马等家畜,还有大象、老鼠、刺猬、松鼠、鼠、犰狳、蝙蝠等都会做梦,有的做梦较频繁,有的则少些;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动物都不会做梦。人在做梦时,呼吸浅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脑血量倍增,脸部及四肢有些抽动。这时,用眼运动计可测得其眼球在快速转动,而脑电图上必然同时出现快波。因此,一般说来,“快速动眼”加上“脑电图快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四季变迁、物种衰老和昼夜更替都在提醒着人们的时光在流逝,使人类逐渐建立起来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感知不仅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甚至对于其他动物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机能。它们虽然不能深入思考时间的概念,但仍然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好的决策,如对一些动物来说,其运动的快慢直接决定它们成为捕食者抑或被捕食者,因为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公布了对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新见解.研究人员在对最近发现的骨骼化石作了分析后表示,这种生活在6600万年前小而敏捷的灵长类动物,叫做普尔加托里猴.它是一种机灵的动物,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爬树和吃野果上.这些化石是已知最早的普尔加托里猴骨骼化石,以前只发现过它的牙齿.研究报告作者之一、耶鲁大学研究脊柱动物的古生物人类学家史蒂芬·切斯特说:"这次发现的踝骨化石表明,普尔加托里猴这种生物已经拥有可灵活转动的踝部连接关节,就像当今生活在树上的灵长类动物一样,这种移动性会使它们以不同方向转动脚,以便适应呈现出不同角度的树干和树枝.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认为恐龙蛋是最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那就有些落后了,一枚蛋高30厘米,直径21厘米,相当于100个普通鸡蛋大小的蛋,预计在嘉士得会拍出3万英镑的高价。这枚巨大的蛋来自一种名为象鸟的动物,身高达到3.35米的它们曾集中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地区,而在公元14世纪时就已经因为人类过度捕杀等原因灭绝,因此这样的一枚完整的象鸟蛋能保存至今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