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其窟顶从形制、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示了"兼容并蓄,融汇中西"的风格特点,体现了甘肃敦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第87窟温湿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第87窟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变化规律.窟内温湿度特征因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窟内上部测点平均温度高于下部测点的,而上部测点相对湿度低于下部测点的.2-8月是窟内温度升高阶段,8月-翌年2月是窟内温度的降低阶段.窟内温度低于窟外温度时,上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时,下部测点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离窟门越近温度日较差越大.通过对窟内外温度之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发现其符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中旬,最小值出现在6月中旬,温度差为零的临界点出现在3月下旬和9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通过Merckoquant定性试纸法对莫高窟第276窟进行了可溶盐测定.结果表明,硫酸盐与氯化物是导致酥碱病变最重要的可溶盐,与已有研究成果符合较好,Merckoquant定性试纸法用于壁画现场调查与预分析方便可靠.对第276窟进行环境监测,比较窟门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人为活动和降雨对窟内微环境的影响,发现窟门开启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北区B128窟曾出土一件回鹘文《八十华严》残页。对该残片回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其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将促进回鹘语文及其佛教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窟寺建筑大多依存于不同性质的岩体,采用减地之法开凿而成,受地域、时代、民族等因素影响,石窟建筑形制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石窟赋存岩性的差异和建筑形制类型的不同,则对石窟建筑的营造工艺提出了不同要求.该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不同形制石窟窟顶坡度、石窟建筑尺度、石窟结构受力以及石窟层位分布等方面的统计、计算与分析,从石...  相似文献   

6.
日前,敦煌壁画修复现场首次对外开放,通过预约,游客可以近距离观摩壁画保护修复的现场和细节。本次开放的莫高窟第98窟,建造于五代,占地面积185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西夏时期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极为兴盛,主要体现在《华严经》在敦煌广泛流传、敦煌石窟中有大量的文殊变、普贤变的绘制。建于五代的莫高窟第61窟,作为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的重要活动中心,在西夏时期继续发挥其作用,吸引了西夏其它地区的高僧来敦煌观摩学习或交流文殊菩萨的礼忏仪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张弘强在敦煌莫高窟272窟烃10年探秘,挖掘古老中医学成果,研制出“敦煌272腹带”,对消化、呼吸、泌尿、妇科、男性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1年,由钱家骏先生导演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制作完成。这部动画片取材于传统佛经故事,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壁画《鹿王本生》。绘画风格和美术造型上大量的借鉴了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但又没有完全照搬原画。该研究者通过对动画片《九色鹿》进行分析,并和壁画《鹿王本生》加以对比,来探讨和发现《九色鹿》美术造型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总汇     
敦煌壁画实现计算机保护 操作人员轻轻一按,电脑屏幕立刻显示出莫高窟45窟主室佛龛的画面,只见壁画色彩绚丽夺目,佛像栩栩如生,连脸上淡淡眉毛与胡须亦清晰可见。 由敦煌研究院等数学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历时3年获得成功。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有效保存和真实再现了敦煌壁画,使这一艺术瑰宝永驻人间成为现实。最近,这一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1.
正唐朝历史近300年,莫高窟开窟造像数量极大,为莫高窟各时期之最。唐代前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唐王朝控制了包括现在新疆全境及中亚部分地区,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都市。唐王朝是极其崇信佛教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时代,不仅由朝廷组织抄写佛经,颁布天下,而且下令全国各地造弥勒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波确定敦煌英莫空窟洞壁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检测技术确定出莫高窟北区洞窟的岩壁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洞窟岩壁的纵波波速、横波波速、动弹模随着洞深的增加而增加;洞窟窟顶的力学参数低于洞窟侧壁的力学参数;顺岩层波速高于切层方向波速。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中,皇甫公窟是中型洞窟中唯一标有绝对纪年、保存比较完好的典型洞窟.皇甫公窟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像艺术充溢着对称、照应格局,具有“奇”“正”和多样统一的美学特征.皇甫公窟运用象征手法以示人即是神,神是人的化身,以达到“拜天子就是礼佛”的效果.如此利用佛教为政权服务,以消散人们对社会不平事理的怨恨和不满,皇甫公窟的美学功用与价值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4.
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对称性洞窟形式。以典型双窟第9~10窟为对象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利用实测力学参数进行数值分析以研究静况下窟室围岩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双窟整体受压-局部受剪:窟间隔墙、室间隔墙底部和列柱中上部受压最大,达1.20~1.57 MPa;室间隔墙上部及柱顶受剪作用达0.1~0.3 MPa。模型塑性应变为零,说明目前工况下双窟整体结构未受破坏。切片y=20 m的位移矢量云图显示后室窟顶沉降值达1.1 mm,前后室地面有相对隆起,应重视其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构造数字敦煌移动导览服务框架基础上,利用多种移动通信形式(SMS、MMS、WAP、IVR等),设计开发面向数字敦煌的位置服务、掌上莫高窟文博图书馆、移动虚拟莫高窟体验、无线身份认证与导览预约、随身旅程贴士和城市黄页等服务内容,并在文末给出服务评价指标参数,用于衡量导览服务的优劣以及游客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从莫高窟唐代开凿历史背景、地质环境、洞窟形式格局以及雕塑技法等方面讨论唐代彩塑民族性和生动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炳灵寺石窟第147窟风化病害与气象环境特征相关性,对比分析洞窟不同空间位置风化产物重量及温湿度特征。结果显示,5—11月是风化主要时间段,风化产物占总量的98.7%,7—8月最严重,占总量的73.4%,洞窟后部是主要风化区域,风化产物占总量的92.3%。窟内相对湿度主要受窟外降雨影响,5—10月雨季相对湿度较高,且波动较大,大于60%天数为178天。窟内不同区域相对湿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洞窟后部空间相对湿度高于前部,上部空间低于中下部,而越靠近洞窟后部、上部,相对湿度波动越大。研究表明,第147窟风化病害程度与气象环境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结合可溶盐分析结果,可初步推定高湿环境是第147窟风化破坏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报载:"敦煌莫高窟面临被流沙淹没的危险",……"莫高窟旁的鸣沙山是座沙山,平均每年向莫高窟移动10米.春秋两季的大风,仍不停地带来大量流沙."日本一些记者就此事采访在东京讲学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时,才澄清了事实的真相.莫高窟虽没有被流沙淹没的危险,但风沙对石窟文物的危害却十分严重."佛像屡遭毁坏,龛亦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云冈第18窟窟壁具有典型性代表的小型造像群,立足艺术学的学科视角与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造像的形式语言与构图的视觉心理平衡等问题,以期对第18窟窟壁小型造像在考古学与视觉文化层面的共认之处,进行全新的理念分析与意义解读。与此同时,通过阐释图像的形式语言特征,运用多元学科交互比较的方法研究艺术问题,试图为造像艺术及相关视觉艺术的作品分析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构造数字敦煌移动导览服务框架基础上,利用多种移动通信形式(SMS、MMS、WAP、IVR等),设计开发面向数字敦煌的位置服务、掌上莫高窟文博图书馆、移动虚拟莫高窟体验、无线身份认证与导览预约、随身旅程贴士和城市黄页等服务内容,并在文末给出服务评价指标参数,用于衡量导览服务的优劣以及游客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