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中交叉剖面一致性检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剖面数据是三维地质结构建模的重要数据源,保证交叉剖面数据的一致性是进行基于地质剖面数据的三维地质模拟的基本前提.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交叉剖面数据一致性检查及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检查剖面交合位置处各对应地层的属性是否一致来判断剖面中的地层分层是否一致,然后基于地层分层一致的剖面,在地质剖面交合处采用对应点高程均值来替代初始的不一致高程值,从而实现地层分层界线高程值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三维地质建模中多源数据融合精度不高,插值算法单一,无法满足高精度地下三维地质建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钻孔与地质剖面的三维地质混合插值方法.首先通过钻孔分层节点的提取与地质剖面的离散转换实现两种数据的无缝融合,并作为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数据;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判定空间数据间的自相关特性,通过交叉验证对比多种插...  相似文献   

3.
地质剖面测量,在普查和勘探的各个阶段都是要做的。地质剖面测量的顺序是:首先进行剖面定线,建立剖面线上的起讫点和转点,并在其间加设控制点,以保证测量精度,然后进行剖面测量,最后展绘成地质剖面图。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复杂工业系统与传统系统的不同,指出了复杂工业系统广义知识模型与智能建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了复杂工业系统的现场数据检测与信息融合、建模、控制、管理与决策及运行状态等特征,提出了实现复杂工业系统的广义知识模型描述、模型化原则,并从数值模型描述、符号(语言)模型的描述、人类专家自然语言符号描述3个方面,给出了多层智能建模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介绍了多种智能技术在广义知识模型和智能建模中的应用,研究了复杂工业系统的多层广义知识描述与智能建模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5.
包含专家决策的生产系统智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专家的决策过程对生产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模拟包含专家决策的复杂生产系统,提出了基于交互仿真与知识挖掘的智能仿真策略。详细给出了该策略的实现原理和方法步骤。重点从模拟算法和软件实现两方面研究了专家决策模拟的实现技术。以某轨梁万能生产线为工程背景,对所提出的仿真策略进行了实例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智能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包含专家决策的复杂生产过程,为生产系统的人机协同以及人的决策过程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混合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调度系统中算法集成的概念,建立了算法类库。以多智能体系统为实施平台,给出了一种新的具体实现框架。系统中智能体可分为构造型、改进型和决策型三类,且无主控智能体,各智能体间不直接通讯,而是通过共享内存进行合作。描述了单智能体的基本结构。考虑到领域专家知识在调度系统中的重要性,将调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智能体引入调度系统,改善了决策过程。最后分析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Birnbaum重要度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系统受共因失效影响情况下的共因失效故障树扩展方法和共因失效决策建模方法.以提高共因失效系统Birnbaum重要度计算效率为目标,借助二元决策图,对二态共因失效系统重要度计算模型进行构建,给出了模型的相关算法,并以算法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黄河流域骨干工程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中所使用的建模方法.首先,在系统分析中,建立起系统的与或图,获得了系统中各决策问题求解序列、本原问题集合以及本原问题求解算法的集合.然后将其与广义模型化结合起来,采用零部件模型设计技术建模,这样使得系统资源(数据、模型、知识、……)达到了既是相互独立的,又可灵活地生成组合,协调运行,完成了系统所提供的决策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T-S模糊模型提出了一种易于推理的神经网络结构,通过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简化了系统的有效辨识,讨论了其自学习算法,给出了用于模糊推理的估值算法和3级知识表示法,并分析和构造了MIMO型教学柔性评价专家系统的模糊建模技术,实现了自动评价的柔性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频率和信道是十分珍稀的资源,针对如何利用可靠且高效的方法来进行资源的开发这一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卫星信道分配算法DRL-DCA,该算法将卫星和环境交互建模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环境的反馈提升卫星的决策能力,实现用户业务请求的高效应答,提升卫星通信的服务质量,降低通信阻塞发生概率。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的吞吐量,降低通信的阻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