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床热变形误差实时补偿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通过实时补偿热误差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采用一维球列加快和简化了热误差的测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热误差与温度的数学模型,在外部微机的帮助下,可在加工过程中实时补偿热误差,切削实验表明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温度漂移是陀螺角度误差的主要误差源之一,严重影响了陀螺的测量精度,因此需要对陀螺角度输出误差进行补偿.而温度测量精度越高,对陀螺角度误差的补偿精度就越高,对提高陀螺的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个温度测试与补偿系统,对压电陀螺进行了温度误差的测量、分析与补偿,将陀螺角度测量均方差从31.418 2降至0.547 7,证明了软硬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型数控机床的光栅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热特性分析的光栅定位热误差建模理论及补偿方法.阐述了光栅受热膨胀产生热伸长从而导致定位偏差的机理,并对光栅定位误差产生的影响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说明.建立了光栅热伸长量和温升量的线性关系表达式.在光栅尺上均匀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光栅尺多点温度,通过插值运算,拟合出光栅尺各点的温度值.由于在机床运动过程中,光栅尺各点的温升量不尽相同,采用对光栅尺各点温升量积分的方法,求出光栅各点热伸长量,建立了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系统,应用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对落地镗床TK6920进行光栅尺定位热误差补偿.结果显示:光栅定位热误差模型对运动过程中的光栅定位误差进行准确的预测,补偿后残差控制在15μm以内,定位精度提升90%以上,显著提高了光栅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数控滚齿机热变形误差分析与补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数控滚齿机的热变形误差进行补偿,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利用聚类回归分析方法,优化选择了热误差补偿过程中的温度测量点.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热误差模型,实验结果验证,该模型精度高.提出了一种热误差差动螺旋补偿方法,该方法完全采用外部硬件补偿,能够独立地实现对热变形误差的实时补偿.与其他补偿方法对比,该方法不受限于数控系统的开放性,通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数控加工中心误差G代码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控加工中心误差的G代码补偿方法,应用刚体运动学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技术建立了多轴数控加工中心空间误差的通用模型,把加工患具相对工件的终端误差表示为各个误差源和刀具位置的函数,给出了全部运动误差参数的激光干涉仪识别方法,提出了数控加工中心三种基本运动的误差补偿算法,在立式加工中心上进行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误差补偿后使加工中心的系统误差减小80%-90%。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实时时钟芯片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累积误差实时数字补偿技术,当温度误差累积时间达到1个时钟周期时,在产生1 Hz频率方波的计数器上采取相应的操作,少加一次或者多加一次来补偿之前的频率总误差,使实时时钟在-40~85℃动态温度范围内的精度达到5.0×10-7.仿真结果表明,1 a的时间时钟最大误差不到1min,累积误差实时补偿的方法达到期望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地源热泵系统的监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地源热泵系统供回水温度和流量测量的误差补偿方法。首先搭建了一套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地源侧、热泵机组和用户侧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等数据,然后分析了影响温度和流量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温度传感器的零点漂移和温度系数进行标定,并对超声波传输速度和管道流体速度误差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获得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温度误差不超过0.2℃,流量误差不超过1.3%,可以为地源热泵系统远程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经验储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温度测量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线性补偿的办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关于扩散硅压力传感器误差补偿的一种新方法,重点介绍该方法对零点温度漂移、灵敏度温度漂移以及非线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当冷端温度在-25℃~+55℃范围内变化时,该电路能自动消除冷端温度的影响,其误差不超过±0.5℃,且具有放大热电势信号所需要的增益。  相似文献   

11.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软件补偿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提出了基于“华工I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定位的软件补偿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等间距定位误差补偿的缺点,使定位误差补偿的位置可随机设定,建立了数控机床定位误差软件补偿的数学模型,在XK713加工中心上进行了补偿实验表明,采用本补偿方法能使机床的定位误差减小70%汉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合驱动压力机的工作特点,以变结构控制策略为基础,提出基于逆运动学理论的混合驱动压力机运动控制实时在线误差补偿的运动控制方法,并开发控制软件,分别对混合驱动压力机实验机构无载和有载工况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滑块理想位移曲线与误差实时在线补偿得到的滑块实际位移曲线吻合度很好,经过误差补偿得到的机构最大拉深位移误差无载时仅为0.9%,而有载时误差为3.1%.说明实时在线误差补偿运动控制理论对混合驱动机构的运动误差补偿是有效的,其控制精度、快速响应和稳定性都达到运动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传感器硬件补偿方面的不足,达到对系统频带补偿目标和补偿参数的任意设置,采用向后差分法实现数字滤波,改变传统的硬件补偿方法,充分利用软件虚拟仪器的形式实现系统动态特性补偿。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虚拟仪器软件滤波技术完全可以解决频带拓宽后的频率补偿,在成本和使用灵活性上,软件滤波比硬件滤波更具有优越性。所以,采用后向差分法实现的数字滤波器是对系统进行动态补偿的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功补偿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与经济运行,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需要,设计一套采用AT89S51单片机控制的SVC无功补偿控制装置,根据实时功率因数投切电容器组.论文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过程,包括主电路设计、控制器设计和驱动电路设计,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无功补偿装置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应用于配电网的补偿和限流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源加压(Active Voltage Injection)原理的新型综合补偿限流措施.首先对AVI限流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尝试将限流和补偿两种功能用同一装置完成,给出了主电路结构以及软硬件的设计思路和PWM方式的选择,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深海采矿升沉补偿系统的自调整模糊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深海采矿升沉补偿系统的作业过程受海洋环境和自身工作原理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等特点,采用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通过可调整因子α和β自寻优,改变量化因子Ke,Kec和比例因子Ka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使升沉补偿系统具有最优的动态性能,从而实现升沉平台和扬矿管系统纵向大幅振动的最佳控制。综合运用控制软件MATLAB和虚拟样机软件ADAMS,建立升沉补偿系统的振动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不同海况下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升沉补偿系统能更好地抑制振动,降低振动的强度,降低幅度达75%~85%,在调整时间、控制效果及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常规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完全符合升沉补偿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 ,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电网补偿度整定的专家系统 ,对系统补偿度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计算 ,解决依靠人工进行补偿度整定计算中考虑不周全、花费时间多的问题 ,为电网运行、操作、事故处理提供专家性指导意见 ,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以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并联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方式所显现出来的弊端,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改善并网风电场无功特性。在风速渐变和电网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分别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和静止同步补偿进行无功补偿,并以Matlab/Simulink环境为平台,搭建风电场模型、动态无功补偿和风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虽然两者均可向风电场提供无功功率补偿以稳定并网风电场电压,但是静止同步补偿器能更快地使系统电压和有功功率接近故障前的稳定运行状态,需要无功补偿容量少,更适合用于并网风电场的动态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20.
针对SPCE061A单片机模-数(A/D)转换器存在非线性问题,给出了一种补偿其非线性误差的方法.首先在硬件上通过TL431提供稳定参考电压,然后在软件上应用平均值法和分段函数补偿法补偿其非线性误差.实际测试表明,转换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非线性误差得到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