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魏继征 《科技信息》2013,(8):352-352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不一致,继而演化成政治上的朋党之争,他们互相倾轧,作为政治的受害者,苏轼及其四学士都遭受到贬谪,继而影响到他们的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2.
苏轼"崇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有趣味、令人深思的文学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深受北宋学术思想文化思潮和当时人们注重理性、精神、道德重构,以及社会上"学陶"风气等外在因素影响之外,尚有其内在的直接的心理动因:一是苏轼在人生困境中,经过人生反思,为寻求一种精神依托而自觉"师范"陶渊明;二是苏轼对陶渊明疏朗淡远诗学境界的倾心推崇;三是苏轼艺术审美理想与陶渊明审美旨趣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以文艺创作多面手著名的苏轼,在文艺批评上同样有突出的成就。他虽然并无文艺批评的专书,但在他写的许多序文、题跋、书简、随笔札记,以及一些诗文里,都有不少非常精采的批评意见留传下来。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史证明,作家们的批评意见往往特别可贵,不仅具体、亲切,而且由于他们自己有丰富的创作经经,深知创作的甘苦,发言容易中肯,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更有说服力,更能解决问题。苏轼在当时继欧阳修之后是文坛的盟主,他的批评意见在当时曾产生广泛的影响,教育和培植了一大批人才,有名的“苏门四学士”就是  相似文献   

4.
张耒系“苏门四学士”之一 ,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苏轼与张耒以诗神交。元一朝 ,二人酬唱诗词 ,品评文史 ,相从最密。苏轼对张耒每多赞赏、关爱 ,曾以振厉当趋于衰陋之文字相勉 ,对之期以厚望。张耒亦敬师、尊道 ,为此不计祸福安危。苏、张交谊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屡遭贬谪,沉浮宦海,但他不卑不亢,履险如夷,其诗文超逸旷达,质文双美;其政治品质和自由精神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深厚的道德力量和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期自我排遣的思想情感的反映。它既流露了苏轼怀才不遇,不满现实的情绪,又体现了苏轼保持对现实人生的达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宋代大家苏轼在中国古代贬谪文学史的演进中有着突破性的重要地位。从贬谪文学的概念范畴出发,选取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的所作诗歌,分析此时期的诗歌特点,以探讨苏轼在此时期的心态变化。其心态变化轨迹主要为初至黄州时的苦闷心情,然后通过游玩山水、诗酒唱和、躬耕自足等方式得以自我宽慰,但整体而言,此时的苏轼始终处于苦乐交织的矛盾心态中。  相似文献   

8.
由《定风波》追溯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进而探讨苏轼面对贬谪困境时的人生态度:不去寻找社会准则的认同,而在内心世界寻找超越与平衡。以儒释道合一的人生哲学淡化悲哀,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人生范式。  相似文献   

9.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一曲《念娇奴》已使苏轼不朽.诚如其言,历史的风涛公正而无情,大浪淘尽泥沙,历史选择了自己的伟人在文学的领地上,豪杰毕出,各领风骚,时至北宋,中国文学有了苏轼,凭添了几多内涵、才情与风韵!于诗于文于词,成就卓著.单论词,“词至东坡,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今人袁行霈先生说:“苏轼一个人为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对唐诗的贡献”②因了苏轼非凡的创造力,词成为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的代表文学,自此中国文学诗、文、词鼎足而立 苏轼以自己的词作开创了一代词风,于词史上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自然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式样也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内在宇宙”.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笔者试从其词中觅其心路历程,看其人生境界,他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流放”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试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分黄州以前词、黄州词,惠州儋耳词三段述之.  相似文献   

10.
王古是三槐王氏中比较出色的人物,官至户部尚书。为政清廉,为人正直,一生遭际坎坷,却能始终如一。他的政治观与司马光比较接近,故最后被打入元祜党人,贬谪到死。他与同时代的许多人学士都有过从,对苏轼关照尤甚,使苏轼能在惠州那样险恶的环境中,安然度过谪宦生涯。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大学时期的诗文显示出浓厚的"悲秋"情结。何其芳与"悲秋"母题的亲和力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传统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又是他的精神世界与"悲秋"母题的契合。通过对他人生的解读与对他诗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探触到他孤僻的心理个性与其人生的无指向痛苦交融成的忧郁、迷茫、孤独的心理场。这一心理场与传统文化的"悲秋"意识是异质同构关系。这种异质同构,使得悲秋意识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而何其芳的精神世界又以文化通约的方式予以接纳。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诗人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这除了苏门这一艺术氛围的熏陶外,他还深受白居易所倡导的元和诗风的影响,继承了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精神。由于张耒在创作上过于追求自然,艺术上难免流于草率,这使他的诗尽管在当时有轰动效应,却难以引起后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很少有人提及“杨门六学士”的名称,但是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杨门六学士”已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明代文坛诗文流派的互相标榜与杨慎的远谪云南是“杨门六学士”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整体而言,“杨门六学士”是一个比较自由、松散的文学团体,同时也是一个趣味相投、情操高尚、怀抱救世拯民理想的诗文流派。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中国文坛的旷世奇才,一生坎坷多难。在曲折如梦的人生中,他没有沉沦,反而以其达观和智慧显示了自己的绝世才情,在逆境中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坛首屈一指的地位。本文试从分析苏轼的AQ(逆境商)着手,通过研读苏轼在贬谪时期的作品来探讨苏轼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15.
苏轼、汤显祖都是在创作中运用梦的集大成者, 他们分别是抒情的梦与叙事的梦的典型代表。本文试着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从生理心理、宗教影响、人生体验、多情个性类型四个方面论述他们对梦的认同感, 探求他们运用梦的共同原因。然后进一步比较苏轼的诗词、汤显祖的戏剧中 “梦”所呈现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及作用, 从而揭示梦在抒情作品和叙事作品中相同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学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贬谪诗文创作的高峰,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期间。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佛教的出世法则已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趣味,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文开始追求一种静慧空灵的审美心境、凝神观照的构思方式和宁静淡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苏轼谐谑诗的功效来诠释苏轼化解苦难的独特人生方式,进而审视苏轼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博士官是秦代国家图书的主管者、政治事务的参议者,担当了后世文馆学士的某些职任,可视为秦代版本的文馆学士。以此为依托而建立的秦代博士制度是唐宋学士制度的远源之一。秦始皇令博士官以文学身份待诏宫廷,最早开始了文臣从驾奉诏作诗的尝试,说明秦代博士还兼充文学侍从、词臣角色。他们从驾期间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组游仙诗,时代要早于汉武帝立乐府好多年,在诗歌题材上具有开创性。总体上看博士官是秦代文学的建设者,他们丰富了秦代文学的作者谱系、创作方式、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苏学行于北”——论苏轼对金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文、词对整个金代文学的影响很深,金初苏学之盛是由北宋使金文臣被留之人带去的,诗文风格往往“不出苏、黄之外”。至金代中叶,金国文人已成长起来,仍对苏轼崇拜有加,金代系统研究宋诗特别是苏诗的是元好问,金人尊崇苏轼而亦知其短,王若虚在充分肯定苏轼的同时,也有不少中肯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