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以下简称AT)最早是由沃塞曼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在代谢酸中毒和伴随而来的气体交换发生变化前的工作水平或耗氧水平。后来,许多医务工作者对AT进行了研究,现在一般认为:AT是运功时刚引起体内乳酸堆积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即在递增运功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运动强度,由于AT代表了机体运动时供能方式的转折点,因此,在运动实  相似文献   

2.
中等海拔地区青少年无氧阈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了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260m)86名男女中学生的通气无氧阈,并讨论了低氧环境对青少年有氧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耐力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之一 ,有氧耐力又是耐力的基础 用接近无氧代谢阈的速度进行持续跑训练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有效方法 持续跑时 ,练习强度控制在血乳酸值 30mg % - 33mg % ,心率 2 7次~ 2 8次 /10秒的跑速 ,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各供能系统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作用以及乒乓球运动员各供能系统的既具项目特点而又有效的评定方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和乒乓球运动员供能系统评定的研究性论文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1)乒乓球运动中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训练的内容,能量消耗各有不同。(2)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系统,而良好的有氧供能系统则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恢复。(3)乒乓球运动员无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为采用功率自行车或手臂功率计来进行无氧功测试,但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是使用发球机进行递增负荷的最大摄氧量测定、乳酸最低值测试、无氧阈测定和临界频率测试。  相似文献   

6.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阈和无氧乳酸阈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运用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及其对应的心率指标,来使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从原有凭经验的训练,提高到现在以指标为客观依据进行定性定量训练,提出了:1)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阂和无氧乳酸阂的测定;2)赛艇运动员有氧水平的评定;3)有氧乳酸阈心率和无氧乳酸阈心率的应用,使得我们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也是速度滑冰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素质,在生长发育敏感期,应合理有效采取训练手段与方法,速度训练是大强度无氧代谢为主的活动以有氧代谢为训练基础,在练习中应少用器械,训练时间和距离不易过长等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红军 《科技信息》2011,(11):I0276-I0276,I0294
皮艇运动员的代谢供能是以有氧代谢为基础的混合性代谢供能,发展有氧供能系统与无氧供能系统对提高皮艇运动竞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发展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厌氧酸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甲醛废水。在反应期缺氧段, 采用中高温生物催化酸化,对季戊四醇、甲醛废水进行初级降解;在反应好氧段,进一步降解上一阶段的水解产物。运行结果表明,BOD5负荷0.04~0.08kgBOD5/ kgMLSS.d,甲醛负荷0.011~0.022kg/kgMLSS.d.当反应期缺氧段为20h,好氧段为 11h,甲醛去除率可以达到98%,CODcr去除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有氧代射和无氧代谢的基本特征,由此对“有氧代射是无氧代谢的基础”的片面认识和在训练中的误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两者是能量连续、互相促进统一体和互相独立、各自发展不同体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ASBR处理高浓度甲醇废水,考察了甲醇的厌氧抑制性,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不同负荷下甲醇代谢途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浓度在3000~30000mg·L(-1)内对ASBR系统无厌氧抑制性;系统的最佳COD容积负荷为4.6~9.1㎏·m(-3)·d(-1).甲醇的代谢途径对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厌氧生物法是一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低能耗的处理工艺,厌氧消化模型是表述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的过程模型。它是一个具有分解和水解、产酸、产乙酸和产甲烷等过程的复杂的结构化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厌氧消化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模型包括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好氧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模型(ASM1-ADM1)、单相中温-厌氧消化模型(SPMT-ADM1)、单相高温-厌氧消化模型(SPHT-ADM1)、两相-厌氧消化模型(TP-ADM1)、厌氧消化-活性污泥复合模型(ADM1-ASMs)、硫酸盐还原-厌氧消化模型(SR-ADM1)、硝酸盐还原-厌氧消化模型(NR-ADM1)、产气-厌氧消化模型(GPAE-ADM1)、沉淀池-厌氧消化模型(ST-ADM1)和抑制因子-厌氧消化模型(IK-ADM1)。对这些模型进行了综述,根据目前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磷吸收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反应器中,稳定运行阶段出现规律性的与生物除磷理论相悖的厌氧磷酸盐吸收现象.为此,从厌氧吸收磷、有机物的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厌氧有机物吸收能量来源等角度,对厌氧吸磷机理进行探讨.采用乙酸钠为主要有机基质,当进水P/COD从2/100增加到4/100,厌氧阶段磷酸盐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50%-70%.在排除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吸磷与厌氧吸收乙酸盐基质直接相关,而糖原又是有机基质吸收与胞内聚合物储存过程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能量来源.通过对厌氧磷酸盐、有机物、糖原以及混合液中pH值变化的测定分析,初步推测厌氧吸收磷酸盐是当胞内无可利用的磷源时,糖原分解对磷酸盐的需求,并通过敏感于pH值变化的磷载体蛋白,将胞外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运输到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6.
中长跑有氧代谢的生理特点分析及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距离跑的能量供应有很大差异 ,体内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比例也有很大变化 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体内代谢以糖的有氧氧化再合成ATP供能为其特征 ,最大摄氧量水平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众多的训练方法中 ,间歇跑训练法、持久跑训练法、重复跑训练法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增加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有氧与无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随机选取游泳队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后血清ALB和钠离子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和钠离子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清ALB、LYM和钠离子显著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ALB、LYM、LYM和钠离子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钾浓度下降,与运动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8.
ABR处理大豆蛋白废水产氢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类源于分阶段多相厌氧反应器(Staged Multi -Phase Anaerobic Reactor,SMPA)理论的第三代新型厌氧反应器.为考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效能及其运行特征,对4格室ABR反应系统的运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采用有效容积为42L的四格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