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通过配位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了一种含2-(2,4-二氟)苯基-4-吡啶甲酸的新颖C,N-配位型环金属化钌配合物Ru-1,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与Ru-1结构吻合;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吸收最大值位于524 nm,比水解前的配合物红移近50 nm.  相似文献   

3.
铑钌双金属双配体催化剂制备氢化丁腈橡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新型铑钌双金属双配体催化剂对丁腈橡胶(NBR)进行溶液加氢,制得氢化丁腈橡胶(HNBR).加氢度≥98%,产物无凝胶.实验表明,这种新型铑钌双金属双配体催化剂(Rh-Ru-T-Y), 不仅具有与铑钌双金属单配体催化剂(Rh-Ru-P)及单一铑催化剂(RhCl(PPh3)3)相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bpy)2Ru(AFO)^t2+,(phen)2Ru(AFO)^2+(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AFO=4,5-二氮杂萄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法等对配合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增强钌(Ⅱ)配合物化学发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钌-联吡啶和钌-邻菲咯啉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增强其化学发光的机理及表面活性上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的富勒烯[70]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XPX)及31^P NMR的多种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内存在超共轭效应,共轭电子多,离域性好.通过光伏效应装置研究了其光电性能,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多元配合物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应用概况,重点介绍了AAS法在间接测定元素成分方面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双联吡咯啉类锌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使用6-31G(d)基组优化双联吡咯啉锌配合物(a)和双(5,5’,7-三甲基)-联吡咯啉锌配合物(b)的几何结构,在获得稳定构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体系的光物理性质.计算得到的吸收光谱值和实验值吻合,通过前线分子轨道分析表明,主要跃迁是卟啉配体的π到π*跃迁,Zn原子对跃迁的贡献很小,这和8-羟基喹啉铝中Al原子起到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9.
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系列四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研究了中心金属的电子层结构、取代基效应以及溶剂的极性对于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中心金属为不满d壳层结构,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增大,当d壳层结构添满电子后,则随着金属的电负性增大原子半径的减小λmax逐渐减小.酞菁的周边位置被羧基取代后,羧基与酞菁大环共轭,增大了π电子的共轭体系,λmax红移.随着溶剂的极性的增大,其Q带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红移.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的以吡啶和酚为配体的混合价态双核金属钌的配合物Ru2BMPB,并对其光谱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配合物具有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过程(E1/2=0.19 V,-0.50 V),很好的稳定性(平衡常数K = 1.46×1012).可见与近红外吸收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在410、665和1 580 nm 处均出现较强的吸收.在可控制的电位下,中心离子Ru的电子转移引起Ru2BMPB的可见与近红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具有可控制的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基于2-苯基-4[(2-噻吩)乙烯基]吡啶的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Ru-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b2+,Co2+,Ag+,Mn2+,Ni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Ru-1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仅Cu2+,Hg2+的加入可引起Ru-1乙腈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由红黑色变成无色及黄色,故Ru-1可用于CH3CN溶液中检测并肉眼识别Cu2+,Hg2+.  相似文献   

12.
运用RHF/LanL2DZ理论方法优化了配合物Ru(bpy)2(SCN)2基态的几何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参数、光谱性质、电荷布居,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分析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双齿配体,并借助于金属配体中桥配体的桥联作用,合成了与Cd(Ⅱ)和Hg(Ⅱ)卤化物所形成的双金属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此类化合物对于CO2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碳酸乙烯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而言:Fe(CO)3L2-(HgI2)2>HgI2>Fe(CO)3L2-(HgCl2)2>Fg(CO)3L2>Fg(CO)3L2-CdCl2(L=PhMePpy).(2)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反应条件的影响规律是:高温高压有利于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bpy)2Ru(AFO)2+,(phen)2Ru(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口罗啉;AFO=4,5-二氮杂芴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金属聚合物及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1个新型的双核钌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热熔链、盐效应、黏度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由于主配体的位阻作用,该配合物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大于106 L/mol;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配合物能够断裂pBR322 DNA,是有效的DNA断裂试剂.  相似文献   

17.
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催化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6二[1(苯基亚胺基)乙基]吡啶与三苯基膦氯化钌的配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KOH的初始摩尔比为250∶1∶12、反应温度为82 ℃时,反应2 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达到98.3%.研究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碱强度等对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对苯乙酮等的氢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二核和三核(金属离子的个数)钌(Ⅱ)吡喧和联吡啶混合配体的化合物。利用色谱柱分离法使产物得以有效的分离。这类化合物在组成上具有吡啶和联吡喧两种配体,两组元分别为顺、反结构。这种组成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已有的二核化合物相比,具有独特之处:一个化合物中具有几个不同金属向配体的电子迁过程(MLCT)。它们的IR吸收特征,特别是氰配体成桥后IR振动频率的变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Zn、Na双金属配合物,polyrdi-μ2-aqua—di—μ5-oxalato—μ4-oxalato—disodiumdizinc(II),ENaZn(C2O4)3/2(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5.8834(14)A,b=15.687(4)A,c=6.9780(16)A,α=90.00°,β=100.343(2)°,γ=90.00°,V=633.6(3)A^3,Z=4.在非对称的结构中,由两个晶体学独立的草酸组,其中一个在反演中心,另外一个在一般位置;每个锌离子为六配位,钠离子为七配位,配合物通过配位螯合及草酸桥联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位水与另外两个草酸根离子的氧形成氢键,并参与了配合物的空阀连接,使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金属聚合物及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