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细胞内提取的虾青素酯皂化水解成游离虾青素的工艺条件———碱浓度、皂化温度和时间对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4 0g/LKOH -甲醇15℃下皂化10min ,可以将虾青素酯完全皂化,得到的游离虾青素含量最高,达到原料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81.9% .经2 0 0目(0 .0 71mm)硅胶G柱层析后,薄层色谱分析表明:只有一个游离虾青素的色素斑点,用HPLC结合折光示差检测器测定可知:游离虾青素的纯度达到98%以上,产率达到16 .5 μg/mg(细胞干重) .  相似文献   

2.
研究福寿螺卵中虾青素的溶剂浸取方法,运用正交实验法对福寿螺卵中虾青素的浸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浸取条件下,虾青素的收率达0.058%;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仪分离提纯虾青素,对螺卵虾青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推断该来源的虾青素为左旋型(3S,3’S);探索了两种大孔树脂吸附虾青素的规律,实验发现AB-8树脂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h,吸附率可达94.2%,适用于螺卵虾青素的大规模工业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3.
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反应器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经过优化的简单培养基在5L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对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进行高密度培养.培养过程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以细胞生长为主,大量积累酵母细胞;当细胞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在培养中后期流加尿素,促进细胞内虾青素合成,提高虾青素产量.最终得细胞干重为30.8g/L,虾青素产量为28.1mg/L(以单位体积发酵液中的虾青素质量计),虾青素含量为923.2ug/g(以每克干细胞中的虾青素质量计),原料对细胞的转化率为0.359.研究结果为用红发夫酵母大规模培养生产虾青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摇瓶间歇培养中影响 Phaffia rhodozyma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多种因素。虾青素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相关。初始葡萄糖浓度对 Phaffia rhodozyma的生长及虾青素的合成有较大影响。虾青素含量在含 3%葡萄糖的培养中生长时有较大值 2 .32 g/L;而细胞干重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 2 %时有较大值 2 .13g/L。低浓度的硫酸铵有利于虾青素的合成及细胞的生长。氧对虾青素的合成有最直接的影响。数值回归分析表明 ,虾青素的含量与发酵培养基溶解氧线性相关 (R2 =0 .987)  相似文献   

5.
对米根霉、法夫酵母共发酵淀粉生产虾青素进行了研究.摇瓶试验结果表明,米根霉、法夫酵母共发酵淀粉生产虾青素适宜的培养基为淀粉50g/L、1gKH2PO4/L、1g CaCl2/L、1g酵母膏/L、0.5gMgSO4/L、5g(NH4)2SO4/L,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8.0、发酵温度为22℃及同时接种米根霉和法夫酵母有利于虾青素的合成,5L罐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合成滞后于糖的利用,且分成两个增长阶段,虾青素的最大产量达2.48mg/L.这些试验结果不仅证实了共培养米根霉和法夫酵母发酵淀粉生产虾青素的理论可行性,而且为进一步利用淀粉为原料生产虾青素提供了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对天然虾青素需求的不断扩大,红发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易于培养的优点被选为当前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实验主要从氮源调控入手,阐明虾青素生产机制,以期获得更高的虾青素产量.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氮源的调控对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至关重要.考察了在红发夫酵母生长过程中添加氮源对细胞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加不同种类的氮源及浓度对菌体生物量以及虾青素的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合适的时间点补加适量的氮源能明显促进虾青素的积累.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确定了最适的补氮时间为24h,最适的补加氮源为谷氨酸,最适的补加质量浓度为0.368g/L,在此补加条件下,虾青素的最大产量和产率分别为3.445mg/L和1.144m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和41%,这说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补氮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利用添加乙醇增加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产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摇瓶中乙醇对Phaffiarhodozyma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乙醇的添加增加了虾青素产量 ,但抑制了细胞生长 .在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添加乙醇均能增加虾青素产量 ,差别不显著 .为提高虾青素产量 ,最佳乙醇添加浓度为 3g·L- 1.添加 3g·L- 1乙醇时 ,得到 3475 μg·L- 1和 4 19μg·g- 1的虾青素产量和含量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2 %和 11%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廉价的增加虾青素产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以雨生红球藻为原材料,通过对光照条件、培养液pH和温度等条件的优化确定雨生红球藻在改良后的BBM培养基中的适宜生长条件;采用研磨结合超声波破碎的方法对雨生红球藻进行破壁,利用乙酸乙酯、丙酮和70%乙醇分别提取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对虾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确定虾青素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pH=8.0的改良BBM培养基中,光照度为2 000~2 500 lx时连续24 h光照条件下雨生红球藻能够快速生长和繁殖,采用研磨法破壁后利用乙酸乙酯提取虾青素的提取率可达91.41%。本实验优化了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条件,确定了虾青素提取的有效方法,为雨生红球藻的扩大生产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虾青素对衰老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腹部皮下注射建立衰老模型,对衰老大鼠进行6周的虾青素营养干预,24只SFP级SD大鼠经适应性喂养后分为3组:对照组、衰老组、虾青素+衰老组,每组8只。实验周期42d,衰老组,虾青素+衰老组腹腔注射100mg/kg剂量的D-半乳糖,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虾青素干预组灌胃20mg/kg的虾青素,其他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后即刻取材,测试各组大鼠肾组织内SOD、γ-GCS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SOD、γ-GCS的活性,衰老组较安静组显著降低(P0.01);虾青素干预组较衰老组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衰老组较安静组显著升高(P0.01);虾青素干预组较衰老组显著降低(P0.01)。由此得出结论,虾青素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含挡板的凹槽(高溶氧)摇瓶培养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对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摇瓶培养能明显提高细胞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凹槽摇瓶培养下添加植物激素的最佳条件为0h时添加0.25mg/L 6-苄基腺嘌呤;在最适条件下,虾青素的最大产量和产率分别为58.02mg/L和3.512m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56%和10.65%.这说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添加适量植物激素6-苄基腺嘌呤有利于虾青素合成,为红发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高密度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含量.苦丁茶粉碎后以乙醇为溶剂,微波高火提取4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熊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C18柱(5μm,4.6×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90∶10),流速为0.8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表明熊果酸在0.0996~0.498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12%,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含量为14.55 mg/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胰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体壁中水溶性多糖的最优条件。【方法】分别从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pH值、酶底比等5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分为两部分进行,先确认提取方法中各单因素的最优条件,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4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pH值、酶底比),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方格星虫水溶性多糖水提法的最佳组合。【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方格星虫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为浸提温度,其次是pH值和料液比,影响最小的为酶底比。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60℃、pH值8.0、料液比1∶12g·mL-1、酶底比为2.0%、时间3h。【结论】在最优浸提条件下,方格星虫水溶性多糖酶提法所得的最佳提取率为1.59%。此方法高效稳定可行,能有效提高方格星虫的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舒血宁注射剂黄酮和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舒血宁注射液中黄酮和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依利特C18(150 nm×4.6 nm,5μm);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4%磷酸溶液(47∶53)、四氢呋喃-甲醇-水(3∶7∶17);流速分别为0.8 mL.min-1、0.5 mL.min-1;检测器分别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60 nm)、示差检测器;柱温均为45℃.结果3种黄酮和4种内酯均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8%,99.14%,97.82%,98.99%,98.30%,99.37%,98.10%,RSD分别为0.87%,1.21%,0.94%,0.55%,0.83%,0.88%,1.22%,精密度良好。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银杏叶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木蝴蝶中木蝴蝶苷A和木蝴蝶苷B的定量分析法: 采用COSMOSILC18MS Ⅱ(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 以V(甲醇)∶V(ρ(磷酸)=0.2%)=4∶6为流动相进行洗脱, 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278 nm, 柱温25.0 ℃. 结果表明: 木蝴蝶苷A的线性范围为0.050~2.0 μg(r2=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101.14%,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 木蝴蝶苷B的线性范围为0.050~2.0 μg(r2=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100.41%, RSD为2.2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栓菌及人工培养物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YMC-Pack AQ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5∶5),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结果:大白栓菌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为5.71%,人工培养物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为0.53%,3-氢化松苓酸B在20~24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3.0).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栓菌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大白栓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露酒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的一种快速、准确、灵敏高的专属性检测方法,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2.1mm×100mm,1.7μm),柱温30℃,检测波长293.6n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35∶65∶0.8∶0.4;V/V),流速0.15ml/min的条件进行实验。结果枸橼酸西地那非在0.05~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86%。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露酒中枸橼酸西地那非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了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CO2流量25L/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1h,挥发油提取率为4.497%。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挥发油提取率为1.32%。因此可知,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贝壳类海洋生物(蛤蜊、牡蛎、扇贝)中多胺(主要是指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采取多种提取试剂(如不同浓度的HC1和H2SO4、甲醇、水提醇沉等)考察了样品中多胺的提取效果,另外,确定了最佳提取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样品中多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 mol·L-1HC1溶液,蛤蜊和牡蛎60℃下提取3h,扇贝提取时间4h为好.提取液用丹磺酰氯衍生,甲苯萃取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和水,采用梯度洗脱,柱温40℃,荧光检测.测定结果:亚精胺(SPD)的回归方程为Y=0.172 9+0.2616 X(R=0.998 8),检出限为0.48 pmol;精胺(SPM)的回归方程Y=0.074 0+0.170 4X(R=0.999 2),检出限为0.54 pmol.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测定参芪首乌补汁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150 mm×4.6mm,5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1.0mL·min-1.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在0.1013~1.01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4%,RSD为0.87%(n=6),精密度、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可靠性高,分离度、准确性、重复性好,适用于参芪首乌补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蒙药如达-6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栀子有效成分栀子苷进行定量分析.采用VP-ODS(150L*4.6)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 V/V),检测波长:238nm,流速:1.0ml.min^-1.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14-0.6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RSD=0.54%).结论:本试验方法即先进又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