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密集切相关。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传入,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近代中国图书馆的兴起,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北大图书馆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形成的实践背景。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史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是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的史学理论对当代历史研究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本文将从李大钊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史学内容以及史学方法这几方面分别论述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比较,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同志在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者。本文梳理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并以李大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角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与实践进行了概括与整理。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图书馆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图书馆思想的萌芽。介绍了李大钊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全面改革的几项措施,阐述了李大钊如何利用图书馆阵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李大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人物。近五年来,李大钊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使李大钊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并且切入问题的角度比较新颖。第二,尝试以新的立论基础探讨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不断使老课题焕发出新意。第三,注重还原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以便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发展的整体脉络。第四,研究的时代感增强,凸亘出李大钊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该文通过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李大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人物。近五年来,李大钊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使李大钊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并且切入问题的角度比较新颖。第二,尝试以新的立论基础探讨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不断使老课题焕发出新意。第三,注重还原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以便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发展的整体脉络。第四,研究的时代感增强,凸显出李大钊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时代背景下,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利弊进行了全面剖析,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出了建立"第三文明"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构想。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积极成果,对于今天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报刊出版界的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版编辑工作。李大钊在宣传中外报刊新思想的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将自己投身于出版事业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这些是中国出版界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现代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同志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出今整整六十周年了。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首创者,他一生写过不少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而他于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七日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就是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把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同志能够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先实现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有主观方面的条件,也有客观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就李火钊同志思想转变的主观条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9,(3):76-7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渠道。其中,俄国渠道既有理论传播,又有具体实践,是两者的结合。中东铁路曾作为"红色之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一个通道。哈尔滨是"红色之路"的枢纽。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发挥了主导作用。李大钊在与哈尔滨、"红色之路"的互动中传播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初步解决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李大钊无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五四"前后,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的民族问题如民族自决、民族平等、民族发展和"联邦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并在中国民族革命的归属、联邦制和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无愧为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李大钊着重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来服务于中国劳工运动的实际,努力使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劳工运动找到了正确的出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中国近现代之交著名的报刊话动家。本文所讨论的李大钊的早期报刊活动,是指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所从事的报刊活动,即从他1913年任《言治》杂志编辑部长起,到1918年11月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止。李大钊的报刊活动始于1913年3月,受聘为自己曾就读过的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北洋政法学会会刊《言治》的编辑部长.《言治》为月刊,创刊于1914年4月1日.当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袁世凯窃夺,中国社会陷入封建军阀专制的黑暗之中。和广大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与梁启超均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他们将爱国救国理念贯之于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与新民救国密切联系,但又各自具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及思想观点,也同时体现在图书馆建设思想上。对李大钊与梁启超图书馆建设思想的异同性进行了比较,希望对当代图书馆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从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其实,除了这一外部因素外,还应该涉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近代启蒙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等因素。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其所以在整个运动中影响巨大,与其思想的时代性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考察李大钊文化民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阐述了李大钊文化民主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向人们再一次展示了李大钊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那光彩照人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产生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李大钊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本文不准备评述李大钊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谨就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的早期的唯物史观作一评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父母早亡,由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1907年考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这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后来回忆说:“我到天津进入北洋政法学校,六年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科学”。这使他的政治见识迅速增长。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从事爱国活动,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1916年回国,作为《新青年》派的重要成员,立即参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对于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重视并首先接受的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指导他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唯物史观则为他探讨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一派唯物史观的要旨,就是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