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双氧水、高锰酸钾、DCCA(二氯异氰尿酸钠)等3种处理条件,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进行处理.通过测试处理后4种变异山羊绒纤维的断裂强力、摩擦性能、表面形态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氧化剂对变异山羊绒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各种测试指标,得出双氧水作用较缓和,高锰酸钾与DCCA作用(处理)结果相似,作用剧烈.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山羊绒纱线性能及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染样机及假捻变形纱机的热箱,分别研究了山羊绒纱线在松弛状态、张紧状态下高温蒸纱、煮纱处理以及干热空气处理对山羊绒纱线强伸性能、颜色及长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DSC技术.分别研究了山羊绒纱线经(120℃,5min)、(120℃,25min)张紧蒸纱处理以及(130℃,10min)松弛煮纱处理后,其纤维熔融峰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绒纱线在热处理过程中,含水率越高,损伤越严重;与松弛蒸纱相比,张紧蒸纱后的山羊绒纱线的强伸性能下降较多,尤其是断裂伸长率;(130℃,10min)松弛煮纱使山羊绒纤维的绝大部分结晶熔融,纱线发生过缩。  相似文献   

3.
采用WAXD、DSC技术研究山羊绒、羊毛纤维的结晶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山羊绒纤维的产量、质量均居世界首位,对其微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两种近代测试仪器,较深入地比较研究了山羊绒、羊毛纤维结晶结构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绒纤维结晶度、α-结晶度高于羊毛纤维,大分子排列规整性好;羊毛纤维的结晶度、α-结晶度分别为山羊绒纤维的81.2%及75.8%。山羊绒、羊毛纤维DSC曲线均表现出α-结晶的双熔融峰,其熔融温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未处理、55℃超声波处理和沸水处理的羊毛纤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法对纤维力学性能、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的影响,从纤维角度探讨超声波低温染色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束纤维强度降低,油脂质量分数减少,纤维表面鳞片张角增大并产生不规则裂纹,部分二硫键断裂,纤维分子有序程度降低,因此,羊毛在染色过程中更易润湿,染料更易进入纤维内部并扩散.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羊毛剥去鳞片后其电阻随相对湿度变化的规律。作者设计了一个测试系统,通过对纤维进行剥鳞片处理,测量羊毛剥鳞片前后电阻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得出:羊毛剥除鳞片后,在低湿区电阻值明显增大,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电阻值下降较快,进入高湿区后其电阻反而比未剥鳞片的羊毛小;相对湿度在18%~94%内,剥除鳞片的羊毛阻值下降与相对湿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的毡缩、润湿等性能,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综合评价羊毛织物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情况,分析了羊毛织物性能变化与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压强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处理前后羊毛纤维鳞片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毡缩效果,并能改善织物的润湿性能.有效控制处理条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伸长率不但不会减小,反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用钛、锆化合物同己二酸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处理,并用热分析、剩碳率、氧指数、扫描电镜(SEM)等对所得到的阻燃羊毛纤维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经过阻燃处理的羊毛纤维热降解温度比未经处理的下降,剩碳率、氧指数和降解反应活化能升高,阻燃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羊毛束纤维蒸汽处理后的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羊毛柬纤维经蒸汽处理后拉伸性能的变化。在INSTRON上对处理时间不同的羊毛柬纤维,采取不同的夹持隔距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柬纤维强力下降,断裂伸长增加,其拉伸力学性能随隔距增大的变化趋势与未经蒸汽处理的柬纤维基本一样:断裂强力逐渐下降,断裂伸长,断裂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变异山羊绒单纤维压缩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结晶度.经过对变异山羊绒各种纤维类型的分析比较,发现在压缩弯曲性能中,绒纤维和二细纤维的峰值力和抗弯刚度较小,而两型纤维和粗毛较大;在拉伸性能中,粗毛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都较大;对于各纤维类型的断裂强度,则是绒纤维较大,其次是两型纤维、粗毛,最后是二细纤维.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变异山羊绒不同类型纤维结晶度,其中二细纤维较小.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抗毡缩性、强力、白度、润湿性、染色性能等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的实验室最佳工艺为时间3min、压强50Pa、功率150W.经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和白度降低,而润湿性、强力和弱酸性普拉红B染色K/S值提高.单独经过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织物达不到"机可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羊绒纤维在运输过程中羊绒回潮率的质量稳定,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采用自制控湿剂PS、PS-1对山羊绒进行控湿处理,通过测试处理后羊绒纤维的回潮率和控湿率判断控湿效果较好.研究控湿剂用量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山羊绒控湿作用的影响,并以羊绒手感和机械性能作为梳纺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控湿剂用量增加,处理后山羊绒控湿性、回潮率逐渐下降,羊绒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综合控湿效果、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性能指标及经济环保等因素,选择控湿剂PS、PS-1用量为5%(o.w.f.)时,处理后的羊绒控湿性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法测试分析66S的绵羊毛与一级除毛山羊绒,得到了以直径、表面鳞片高以及表面鳞片厚为指标的绵羊毛与山羊绒各自的频率分布,并计算出以这3个指标为判定依据的独立误判概率.在验证了3个指标为线性无关后,将3个独立误判概率相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绵羊毛与山羊绒之间的误判概率.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羊绒低温染色具有节能和对纤维损伤小的优势,对一组低温染色和常规染色的羊绒纤维进行强伸性能和染色牢度的比较.结果表明,低温染色工艺可以减轻染色过程中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普拉染料对羊绒进行低温染色,在浅色和中色各项染色牢度均能达到优等品指标,从而可提高产品的服用性能,并具有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冬季冰雪覆盖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的困扰,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研究了钢丝绒纤维长度、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除冰效果与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钢丝绒纤维沥青混合料电磁感应加热除冰机理。结果表明:钢丝绒纤维沥青混合料电磁感应加热除冰效果显著,钢丝绒纤维长度、掺量与感应加热平均融冰速率呈正相关趋势;掺量6%的5mm钢丝绒纤维沥青混合料平均融冰速率最快,达0.47℃·s-1;掺入钢丝绒纤维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均得到改善;4%掺量的5mm钢丝绒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达到最佳;综合考虑,推荐掺入4%的5mm钢丝绒纤维为沥青混合料电磁感应加热除冰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北方典型低温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高锰酸钾单独氧化及高锰酸钾与混凝剂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混凝剂混合投加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明显,并起到良好的除浊作用.最佳运行条件为先投加高锰酸钾2.5 mg/L,氧化15 min后投加PAC30 mg/L、PAM3 mg/L.  相似文献   

16.
应用毡缩球法研究了山羊绒纤维的毡缩性能.根据测量出的白绒、脱色紫绒和羊毛的摩擦系数,以及白绒、脱色紫绒、羊毛的混合比,分析了混合纤维毡缩性能,得出白绒与脱色紫绒混合、白绒与羊毛混纺以及脱色紫绒与羊毛混纺的最优混合比.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添加剂高锰酸钾溶于醇基燃料溶液中时的实验现象,并采用E-pH图法分析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液颜色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发生变化,吸光度也随之改变;锰元素在醇基燃料溶液中呈现不同价态,证实KMnO4不能稳定地与甲醇燃料共存,因此影响燃料的发热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宁酸做为天然有机物的代表研究了高锰酸钾与天然有机物的反应,考察了钙离子及钙离子和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顺序的影响及机理,并利用FTIR对反应进行了光谱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单宁酸反应生成可溶性分子,钙离子和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顺序对二者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先投加钙离子再投加高锰酸钾,溶液UV276.5的降低较多一些,D...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羊绒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增强其质量稳定性,通过改变助剂的用量、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以及调节湿度等因素来测试处理后羊绒的控湿率、回潮率、手感、强力、伸长率等性能.优化出最佳整理工艺为:助剂KS-1、KS-2用量(o.w.f.)1%,助剂A用量(o.w.f.)1%,处理时间30min,处理温度5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以茴脑为原料,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氧化合成了茴香酸。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茴脑)∶n(高锰酸钾)∶n(TBAB)=1∶2.2∶0.002,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6 h,产率可达85.8%。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茴香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