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鳅的Ag-NORs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鳅的染色体组型为2n=50=8m+6sm+36t;具有2对Ag-NORs分别位于sm3和t3两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其深染C带区可以丰丝粒C带和臂端C带两类;前位于部分染色体的着丝部位,后与Ag-NORs相对应。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联的带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二花脸猪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银以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对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G-带带型中,虽然不同细胞在带纹宽窄或染色强度上呈现出一定变化,但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则都有其特殊的带型。在C-分带中,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呈强阳性,且范围较大,16、17和18号同源染色体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高梁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梁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梁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鲁西黄牛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结果表明:鲁西黄牛二倍体染色体2N=60XY,常染色体58,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染色体G-带292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全部显示阳性C-带,银染核仁组织者出现5对,分布于第2、3、4、11和26对染色体端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牦牛(含野牦牛)的染色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中国牦牛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Ag-NORs和SC的特征,并探讨了牦牛染色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春地区褐家鼠染色体带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东北长春地区褐家鼠的核型、带型(G—带、C—带和Ag—NO—Rs)特点,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褐家鼠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核型和带型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为分析我国家鼠属动物的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马尾松染色体银染和G带复合分带的成功,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显示出染色体的Ag-NOR和G带。通过计算机扫描,每个染色体的带型清晰。该方法制作简易,效果良好。对植物染色体G带的分带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C带法对啤酒大麦7个品系染色体的Giemsa C带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系间相同序号染色体的Giemsa C带分布相似,带的数目和强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染色表现不同程度的C带带型多样性,第1,3,4染色体的带型具有较大的多样性,而各品系间第6染色体地带型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棒花鱼、铜鱼、江西的银染核型。棒花鱼2n=50,间期核最高银染点数为4,中期分裂相中最高为3,以2个的频率最高,位于Sm组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铜鱼的银染点数为4,位于Sm组第2.8号染色短臂末端,江西的银染点数目为2,位于Sm组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比较三种鱼的银染核型及其进化关系,我们认为,在Ju亚科的进化过程中银染点的数目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0.
徐亮  王海军  欧阳珊  吴小平  涂彭文 《江西科学》2007,25(2):156-157,189
以花的肾组织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低渗处理——火焰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花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体细胞二倍体染色体数:2n=50,其组型为2n=16m 14 sm 16 st 4 t,NF=80,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蹄蝠的核型、G-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G -带和C -带。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 .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12.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5,23(3):22-27
研究了贵州小稻蝗(Oxya hyia-intricata),山稻蝗(O.agarisa),中华稻蝗(O.chinensis)扣上海稻蝗(O.shanghaiensis)等4种稻蝗的核型扣C带。结果显示:4种稻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O=23,全部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3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和居间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异染色质总量是山稻蝗的(22.01%)最多,上海稻蝗的(20.13%)最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云南小狭口蛙的染色体组型和Ag NORs 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2 n= 26= 5 +8 = 22m + 4sm ,NF= 52 ,No.6 染色体对长臂上有一恒定的次缢痕,且Ag NORs 位于No.6q 的次缢痕区。本文还将云南小狭口蛙的染色体组型与已知染色体组型的近缘属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的毛冠鹿的一核型与性染色体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培养成年雄性毛冠鹿的皮肤细胞,对其核型进行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核型,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染色体正好配成24对,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该对异型染色体的一条为较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仅次于第3号染色体,C带与薄层扫描显示其异染色质丰富.另一条为较大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介于第2号与第3号染色体之间,比其他已知核型中相应的染色体长,几乎全为异染色质.G带分析表明该对异型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均显示一些数目不等的浅带.本文通过核型分析,对毛冠鹿的性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骨髓细胞作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对福建宁德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的染色体核型及银染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为2n=22(20M+2SM),NF=44,配成11对染色体,由6对大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联的异型染色体,染色体未见银染区域。与已报道的广东广州、福建福州、广西南宁、浙江温州、云南腾冲、台湾等不同地域的黑眶蟾蜍核型等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黑眶蟾蜍核型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银染区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玉斑锦蛇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的染色体核型和带型,为探讨锦蛇属的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重要的证据。方法以产于贵州的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为研究材料,应用染色体的核型、C带、银带分析技术。结果玉斑锦蛇的核型为2n=38,含有20个大型染色体和18个小型染色体;每条大型染色体两端均具端粒区C带;第1,2,5,7号染色体具着丝粒区C带;第4号和第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C带浓染,几乎占据整条染色体;标准NORs位于第11号染色体。结论玉斑锦蛇是迄今已报道的锦蛇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端粒区C带最多的物种;锦蛇属的标准NORs具有属的银染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二色棘豆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二色棘豆(Oxytropis bicolor Bge.)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K(2n)=2x=16=14m 2sm,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8M2 8M2 8M1,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栽培大麦早熟3号的 Giemsa C 带与 Giemsa N 带带型.C 带带型公式为2n=2x=14=2CIT+2CIT+2CIT+2CIT+2CI+T+2CI+TS+2CITS,共显32条带,可识别每一染色体及染色体臂;N 带带型公式为2n=2x=14=2CI+2CI+2CI+2CI+2CT+2CI+S+2CIS.C 带与 N 带有较大的差异.经过 C 带或 N 带分带处理的间期细胞核内有明显的、分散分布的染色中心,经改造的 C 带分带程序能使较多的带显示出来,具有重复性和成功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