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PK1,相互作用,对209Pb基态及激发态进行计算.从核子的半径、价核子的激发能以及中子、质子和最后一个中子的密度分布,得出结论:209Pb在激发态2g7/2可能存在一个中子皮结构,而在激发态3d5/2、4 s1/2和3d3/2可能存在一个中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3相互作用,对69N i、70N i基态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进行计算.从核子的半径、价核子的激发能以及中子和质子的密度分布,得出结论:在69N i7、0N i第一和第二激发态都可能存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研究2-氨基-3-苯并恶唑喹啉(ABO)水复合物(ABO-H2O)激发态分子内与分子间质子转移的竞争机理. 结果表明: ABO-H2O复合物中存在一个分子内的氢键和两个分子间的氢键; 基态ABO-H2O复合物被激发至第一电子激发态后, 仅需越过一个34.157 kJ/mol能垒, 复合物即可发生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反应; ABO-H2O复合物激发态分子间的双质子转移过程中存在一个63.585 kJ/mol能垒; 在第一电子激发态上, ABO-H2O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与分子间质子转移的竞争机制; ABO-H2O复合物更易出现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使用SAC/SAC-CI和D95++**,6-311++g**及cc-PVTZ基组,分别对T2分子的基态X1Σg++、第2激发态B1Σu+和第3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c-PVTZ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cc-PVTZ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u 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g++,B1Σu+和C1Πu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碱金属原子高激发态价电子与原子实电子coulomb相互作用、交换相互作用以及极化相互作用(长程关联效应),计算了碱金属原子Li,Na,K高激发态(6≤N≤15,l≤2)波函数及能级.计算结果表明:交换势取为GKS势时,能级计算值比实验值偏低;取为hammerling势时,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阈值附近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S~(4+)离子基态3s~(21)S_0到激发态3s3p ~3P_(0,1,2)~1P_1和S~(5+)离子基态3s ~2S_(1/2)到激发态3p ~2P_(1/2)~2P_(2/3)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截面,在两种关联模型下,分析了组态相互作用对碰撞截面的影响.目前的计算结果与Wallbank实验值~([14])相比,得到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1-羟基-2-萘甲醛(HN12)分子及分子异构体在基态和激发态的氢键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基态的HN12分子被激发至第一电子激发态后,出现氢键键长变短及氢键中羟基的红外光谱红移现象;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可发生转移反应;异构体在激发态时不易发生逆向的质子转移反应,但在基态较易出现逆向的质子转移过程.即HN12分子及分子异构体在基态和激发态存在一个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8.
碱金属中价电子的波函数与能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碱金属原子中的价电子,采用原子实极化模型,势能为V(r)=-e^2/r (-τe/r^2).用幂级数方法严格求解了价电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得到了束缚态的能级和波函数,并由不同角量子数低能级的实验值,确定参量τ再计算出高能级的能量与实验结果比较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能量为44MeV的13C束流,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82Se(13C,4n)91Zr布居了稳定核91Zr的高自旋态.基于γ-γ符合关系扩展了91Zr21/2+同核异能态上的能级纲图,根据实验提取的γ跃迁的角分布系数对部分能级的自旋进行了指认.前人对21/2+同核异能态下正负宇称能级已指认为质子在π(p1/2,g9/2)轨道的激发耦合价中子vd5/2;在π(f5/2,p3/2,p1/2,g9/2)和v(d5/2,s1/2,d3/2,g7/2,h11/2)空间内,经过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91Zr邻近核高自旋态能级结构,指出同核异能态上正宇称态激发机制依次为质子跨越38子壳π(f5/2,p3/2)→πp1/2激发和中子跨越50闭壳vg9/2→vd5/2激发,同核异能态上负宇称态可能涉及质子跨越38子壳π(f5/2,p3/2)→πg9/2激发与价中子vd5/2→vh11/2激发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Li_2,Na_2和NaLi分子基态及低激发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及低激发态的电子态及相应的离解极限,运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QCISD)优化计算了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的平衡结构、振动频率和离解能,并对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激发态则用CIS方法,给出了各分子的Murrell-Sor-bie函数形式的完整势能函数,计算出与基态和低激发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1.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1相互作用参数,对F同位素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计算,发现质子和最后一个质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均方根半径都是先减小后增加,而中子的均方根半径是一直增加的,而且随着中子数的增加,质子晕和皮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优化的右旋苏氨酸(R-Thr)分子结构, 在PBE0/def2-TZVP下, 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得到气相条件、 隐式H2O和甲醇溶剂环境下R-Thr分子体系电子激发过程中激发态波函数的计算结果, 并通过指认分子轨道类型方法研究R-Thr分子体系价层电子的激发类型. 结果表明: 隐式溶剂环境比气相环境更适合研究R-Thr分子体系的电子激发特性; 分子轨道(MO)类型与Δr指数分析结果较理想, 大部分激发态的激发类型与激发模式指认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TZVP基组水平上模拟7-羟基黄酮(7HF)的水复合物--7HF-(H2O)4激发态的动力学机制. 结果表明: 复合物中7HF在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前线分子轨道出现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 复合物中7HF在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发生了分子结构扭转, 复合物中5个分子间的氢键在第一电子激发态均出现加强机制, 该机制可以驱动激发态的多重质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4.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6-311++g**以及cc-PVTZ等基组,对HD分子的基态(X~1∑_g~+)、第二激发态(B~1∑_u~+)和第三激发态(C~1Π_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3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_g)、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B~1∑_u~+)和(C~1Π_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_g~+)、第二激发态(B~1∑_u~+)和第三激发态(C~1Π_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_e,α_e,ω_e 和ω_eχ_e),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用密度泛函理论B3P86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沙利度胺(C13H10N2O4)手性分子第1~第8个激发态的激发能(ΔE)、跃迁波长和振子强度,并研究外电场对C13H10N2O4手性分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13H10N2O4分子各激发态的ΔE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即电子在有限外电场作用下不易被激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优化的右旋苏氨酸(R-Thr)分子结构, 在PBE0/def2-TZVP下, 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得到气相条件、 隐式H2O和甲醇溶剂环境下R-Thr分子体系电子激发过程中激发态波函数的计算结果, 并通过指认分子轨道类型方法研究R-Thr分子体系价层电子的激发类型. 结果表明: 隐式溶剂环境比气相环境更适合研究R-Thr分子体系的电子激发特性; 分子轨道(MO)类型与Δr指数分析结果较理想, 大部分激发态的激发类型与激发模式指认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P86方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 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 计算环氧丙烷分子前10个激发态的激发能、 波长和振子强度, 并研究外电场作用对环氧丙烷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大, 激发能急剧减小, 即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易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P86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2-甲基环己酮(CH_3—C_6H_9O)分子从基态到第1~第8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并考察非对称有限电场对CH_3—C_6H_9O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H_3—C_6H_9O分子的S2,S3,S4,S5,S8等激发态激发能随电场强度的增大呈急剧减小趋势,即外电场作用下CH_3—C_6H_9O分子易于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台可调谐激光器和孤立实激发技术,是将处于基态的Ba原子分三步激发到6p1/2nd和6p3/2nd(J=1,3)自电离态上,并通过频率扫描获得了这些自电离态的光谱.本文着重研究了从钡原子的6 snd3D2Rydberg态激发的那些较低的自电离态的光谱.通过对实验光谱的线形拟合,得到了上述原子态的能级位置和宽度等实验数据,进而获得了量子亏损和约化宽度等微观信息.通过对这些自电离光谱的分析和比较,讨论了它们在6p1 /2电离限附近的光谱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P86方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 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 计算环氧丙烷分子前10个激发态的激发能、 波长和振子强度, 并研究外电场作用对环氧丙烷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大, 激发能急剧减小, 即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易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