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队伍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三所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学生运动技能和裁判等级不高;发表文章数量少,发表期刊的级别偏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学生管理缺少反馈及评估系统.建议:鼓励研究生进行运动员和裁判员等级的申报;建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培养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关乎研究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调查分析显示,学术型研究生问题意识缺失是普遍现象。研究生学习动机多样化,是问题意识缺失的直接原因,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问题意识缺失的间接原因,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问题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逻辑起点,要从招生、导师选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科研训练等环节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切实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关乎研究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调查分析显示,学术型研究生问题意识缺失是普遍现象。研究生学习动机多样化,是问题意识缺失的直接原因,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问题意识缺失的间接原因,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问题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逻辑起点,要从招生、导师选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科研训练等环节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切实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存在以下特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多元化且以球类居多;在球类运动中,又以网、羽、乒“三小球”为主;其休闲体育方式、项目的选择及消费水平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锻炼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调查发现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需要从社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社会应深化改革,优化就业市场体系;培养单位应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加强教育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则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6.
周翔 《科技信息》2013,(18):316-317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适度控制研招规模,提高精英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自身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做好研究生就业保障措施。通过这些对策希望可以改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在校硕士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在体育态度各维度上存在着人口学特征差异.研究认为,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应包括3个维度即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倾向,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硕士研究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较高,而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倾向方面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韩兵  胡伟涛  李晓 《科技信息》2010,(32):270-270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二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它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特别制定的。其中第五条写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统计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主要从课程设置情况、授课方式、科研氛围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课程设置较好但仍需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课程设置最不满意;授课方式方面,"填鸭式"教学最受欢迎,部分学生支持讨论式教学,整体授课方式需要改进;高校科研氛围较差,专业硕士比例较高,统计专业士研究生参与课题数目偏少,科研成果较少.针对统计学硕士培养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现状,并结合综合性军事院校硕士生培养特点论述了其对军队综合性院校改革的意义。在教育发达的美英国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有着成熟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国内部分高校自2007年以来参考英美的成熟做法,探索并成功实践了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但是相对而言,军队综合性军事院校硕士生培养模式具有单一性,硕士的分类培养对综合性军事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伟  陈华 《科技信息》2008,(13):154-15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10所高校的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其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值得的;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娱乐消遣和身心健康;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前三位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和体育器材;安徽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实物消费时,最注重的是价格;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大学生形成体育消费行为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购买方面的投入.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和研究生座谈会等调研方式,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的包容性与学时分配的冲突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研究选题的延展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与研究方向的多重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用西部6所高校1 012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数据,分析西部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及特征。调查发现,整体而言,西部高校硕士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令人喜忧参半:对国家的总体安全形势具有较准确的判断,但对国家安全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基本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但对国家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政策的理解不够充分;具有较为强烈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基本能够认识到国家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但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保持足够的警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西部高校硕士研究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丁玲玲  宋淑华 《科技信息》2012,(27):198+200-198,200
对云南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环节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所院校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云南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合理设置课程、多种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未来科研人才的主要渠道,反而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会阻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形成,影响了研究生学术品质。因此,笔者浅谈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况及其原因、影响因素,为该校建立制约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对策,为促进该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防范、处理决策提供一套系统化地、完整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研究生人数连年增加,使得学校和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解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很紧迫。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硕士研究生自身和社会大环境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因此,解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应从上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陈前飞 《科技信息》2008,(4):175-176
伴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及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向研究生悄然逼近。那么,作为二级学科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本文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设立了心理学会和心理学系.但是心理学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仅有北京大学设有心理系,每年仅招生30人。改革开放后.心理学在中国逐渐得到发展.并在大学校园内悄然升温。近10年来,心理学学历教育空前发展.开设的心理学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其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改进我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以期对提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年辉  刘杨  李会朋 《科技资讯》2011,(27):223-224
由于林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女研究生就业更不容乐观。对2008年至2010年西南林业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女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不高,但保持稳中有升。就业单位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地区以西部为主,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