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郭熙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着手,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从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问:中国画的历史脉络怎么样?答:中国画,古代称为水墨画,现代称为山水画。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宋朝进入高峰期,明清时期渐渐低落。从历史眼光看,画山水、画水鸟花卉的中国画,当代又出现了一个高峰,不管是绘画技巧、思维模式、绘画背景,都有许多创新和拓广,令美术界刮目相看。问:选择西藏山水作为绘画背景意味着什么?在西藏怎样才能产生气势宏恢的历史画卷?答。艺术家心灵与民族的命运、大的气运、深厚的传统底蕴相关联,将这种情感渗透到画的灵魂中去,这是其一。另外环境也很重要,在西藏绘画,对我来说,没有文化传统为背…  相似文献   

6.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滥觞于"六朝"(公元四、五世纪),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就进入高峰的阶段,经两宋至元朝,山水画竟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了.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产生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家,创作出许多稀世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山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到魏晋时期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六朝以后逐渐独立出来,到唐中叶产生了水墨山水画,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达到高潮,元代在着色上又出现浅峰山水,明清时期传统山水画在对前人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魏晋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产生为契机,论述进仕无门而“性好山水”的士人在玄学影响下生成的独具超世情怀;阐述此类画家寄情于山水诗、画,为山水画追求诗意表达所提供的必然条件,并通过对王维、苏轼、郭若虚和石涛等人诗与画相互感发的脉络梳理,以古代诗论画论为依据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9.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长卷溯源──兼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杜巽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由何朝何代从人物故事画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画种,古今美术理论家已有诸多论述;作为山水画中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长卷,究竟源于何代何人,似鲜有求索者。近重读顾消之《画云台山记》,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郭熙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着手,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从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散点透视体现了华夏民族自由的视觉空间和精神空间,同时也传达着画家对宇宙自然的无限感悟,追求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式的永恒探索精神。中国绘画作为一个与西方绘画相独立的完整体系,有着自己的审美角度,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郭熙是北宋最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深得文人画家苏轼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画审美功能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即自然审美中仍然包含着伦理道德追求。自然审美的根本动因是人性的本然需求,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相处也是人性的本然需要,人们在追求山水之乐的同时,也可以追求伦理道德的满足。自然审美不但调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调节着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今天的生态美学所要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山水诗、山水画、园林是孪生姊妹。魏晋南北朝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发生了一次飞跃。反映到方艺领域,山水诗诞生了,自然景物在诗中不再蜷缩着甘作环境地陪衬和比兴媒介,它挺身而出,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中,山水从背景走向前台,唐宋以后干脆占据了画苑的中心;园林也结束其利用自然、调整自然的路程,迈开了“妙造自然”(司空图语)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善诗、文、书、印。他的一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他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晚期山水画中,其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绘画理论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楼阁殿宇作为中国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接阁段宇作为绘画形式出现最早追见于汉代墓壁画。从敦煌璧画上看,北魏时期已有较完整的城郭建筑的描绘了。至北宋时期日臻完善。形成了独立的楼阁殿宇绘画形式——界画,即用界尺画古建筑的我国传统画中的一个分科、也称为台阁画。此后名家倍出,尤其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宫廷院体派,所作界画技法高超,多有传世名作。宋末元初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界画渐衰。清代袁江、袁耀父子虽奋力崛起,仍未能挽回颓势,到了近代界画几乎匿迹。楼阁山水画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因循守旧,作画必用界尺,枝根末节折算精  相似文献   

17.
线是中国画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不仅是造型的重要手段,而且还体现着画家的修养、风格和艺术成就。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门类,其用线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变,这些变化既是山水画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气韵是画之魂。山水画之气韵就是山水之精神、山水之气质、山水之个性。气韵是画家深入自然、体察山川奥妙而悟得,是画家学识、修养、感情与绘画技艺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由来已久,数百年来,一代代陶瓷艺术家,历尽艰辛,孜孜以求,积累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创作经验,为后来人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借鉴。以描绘秀美山川河流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画是国画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画种,通过陶瓷艺术创作者将其运用于陶瓷装饰中,不仅呈现出山水题材绘画的美感和陶瓷的材质美感,还让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的意蕴所在,因此山水题材运用于陶瓷装饰可谓相得益彰。笔者结合多年来创作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实践,阐述山水题材陶瓷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20.
葛鸿志 《科技信息》2010,(21):273-273
当代画坛异彩纷呈,中国画山水也是气象万千。范保文先生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格局中,以他对山水画特有的审美定位与创作态度,诠释着江南山水的那份雅致之景与灵秀之气;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新金陵画派”的样式与面貌。山水画自五代始就有以表现江南一带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五代的董源就被称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