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工笔重彩画的兴盛不是对水墨画的否定,更不是回归古代重彩画,而是在当下这样一个心灵和视觉全面开放的时代条件下,对这一古老的表现形式的重新审视、定位和提升。现代重彩画是运用我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相结合的典范,融汇了东方和西方绘画艺术精华于一体,可以说是集敦煌壁画、传统工笔重彩以及中国民间美术特征与精华于一身的一种当代的具有革新性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审视当代中国环境艺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脱离民族传统,片面西化的大趋势,进而提出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应该怎样走出一条既适合我们自己国情,同时又跟随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如何发展?是步人后尘,照搬西方设计理念?还是独树一帜,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值得我们好好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全球文化的格式中,作为东方文化形态的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肆虐下和以西方艺术为评判标准的状态下,东西方文化已很难构筑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使得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当下的家具设计师应寻求自己的文化生长点,只有跳出照搬西方模式的樊篱,跳出抱残守缺、食古而不化的泥潭,从当代文化问题入手,摆脱家具设计文化上的自卑、认识上的迷惑,摆脱古典的、西式的符号化与概念化的堆砌,重新寻找适合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的家具设计,这样,我们设计出的家具才具有当代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美学形态中“异形”的概念.分析了在原始艺术、中国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域“异形”的形态和产生的原因.认为“异形”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变形”,而是“常态形”形态发生质变后的一种新的造型形态,呈现出一种怪诞和奇异的美学特点.在艺术史中,“异形”这种乖张的造型部分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抑,因而,呈现为一种非主流的状态,但却显示了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它跨越千年,始终在暗示人类想要超越理性与现实的冲动、想象和浪漫.  相似文献   

5.
朱羽(以下简称朱):张老师,一直以来,您的研究可以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所谓"西学",比如解读本雅明、黑格尔的作品,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一书专门处理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文献,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另一方面,您的"中国研究"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两书分别聚焦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构成一个宏大且极富启发性的研究序列.如今学术界关于"90年代"的终结或"短暂的90年代"已经有了不少讨论,也许站在今天的视角上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会别有一番意味.我想问您的是:您是以何种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切人90年代这一整体性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文标准是评价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点。用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尺度来重新审视与评判我们的服务,坚持让所有人享有阅读的权利;注重技术与人文的整合;充分展现图书馆建筑的“人化”本质;熔铸馆员人文精神,涵养馆员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7.
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构成了博大精深、富丽堂皇的艺术长廊,敦煌已成了现代艺术家人人向往朝圣的艺术圣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依托敦煌艺术建设具有"敦煌"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翻开艺术史,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享誉世界的大师,或多或少都有着同性恋情结。这篇讲点艺术的小故事,讲一讲艺术中的"同志"也就是同性恋艺术家,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应该有歧视尤其是对爱情。从古至今,文学家们从来都不惜用最动人的辞藻去表达同性之爱:比如《越人歌》中的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曹雪芹用"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来形容宝玉和秦钟一见倾心的初次相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同性恋的爱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等,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我们将目光投向音乐艺术领域,作一世纪的回眸,无疑将会认识或重新认识许多东西,引发我们去思考或重新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现代音乐、20世纪音乐,仅指本世纪那些具有更深审美意义的音乐(即我们平时所说“严肃音乐”,包括那些先锋派的音乐),但不涵盖一切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此外,文中所提的作品主要作为论证和技法运用的例证,并非对其艺术上的全面肯定。我们知道,西方音乐艺术史上各种风格的交替更迭,从本质上看,就是音与音之间关系组织法的改变。而20世纪西方音乐艺术发…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文标准是评价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点.用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尺度来重新审视与评判我们的服务,坚持让所有人享有阅读的权利;注重技术与人文的整合;充分展现图书馆建筑的"人化"本质;熔铸馆员人文精神,涵养馆员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以往习惯用机械、含混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的工具"这样的思维方法去打量晚清革新文学那段历史,造成了对晚清革新文学、文学史的一些误读性认识。但如果我们用西方行为主义政治文化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它的话,便会发现:在政治动荡的年代,文学与政治之间是相互认同和相互阐释的,即文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政治所提供的营养与外来因素的激活,政治家或知识分子的政治苦闷和政治焦虑需要通过文学来安全地释放。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她所处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者,她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来看待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的深刻影响。张爱玲利用叙事语言中的断层,揭示了中国和西方的等级观念,以及处在西方的"东方"视角关注下的中国女子的悲剧性命运。在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通过对女仆"睇睇"和"睨儿"的刻画,中国的主体性在"被看"的同时成为"看"的主体,将西方的"东方"幻想摆在了被审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现代绘画的艺术主题是关注现代,探索艺术文化对西方社会状况的判断与表达方式。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呈现出表现形式上的平面性、绘画的空间与时间观念的革新、绘画形态的转变与选择等多元特征,并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孙政学先生的水彩画创作,探讨了当前中国艺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精英精神的重要性。这种精英性要求在文化位置上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不断开发生活和艺术中真善美的内涵,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充实和表现它。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通过自己对生活、时代的理解和感悟来吸收中西方艺术精髓,立足现代,诠释传统。而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在画面的视觉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彩画的不断发展、成熟,遵循了艺术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融汇中西艺术的精华,通过艺术家的实践,从多方面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结和气质。要真正把水彩画这一"拿来的"艺术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从思想到观念,从行为到学养,从技术到艺术,从生活实践到艺术实践中反复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还需要在发扬民族性的问题上进行探究;还需要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给予指导;还需要在文化品位和素质上有待提高;还需要在艺术的创造性上进行努力。中国的水彩画发展前景的定位无疑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凝结着中国的浓厚民族文化传统,故中国的水彩画走中国化的艺术之路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探索在五四之后实质上已经化约为"如何在西方政治文化背景下理解本土传统政治文化,并构建出本土新型的政治文化"这一问题.作为文化保守主义一方的现代新儒家站在中国文化本位立场上,普遍认同传统儒家伦理的自身价值,普遍主张"返本开新"的现代化模式,他们围绕"如何在本土文化认同之上重新建立现代政治文化的统一基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思想与学理探索.仔细分析现代新儒家的努力,有失败,也有其颇具启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张小兵 《科技信息》2010,(35):J0232-J0232,J0195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是在西方非理性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相互影响、相互融会而产生的一种表现性艺术。同时这两个方面又互相制约、相互依存,被同构于整个现代绘画艺术理念之中。使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出现了多元的语言格局。  相似文献   

20.
版画是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历史悠久,应用领域广泛,其目的是满足民众对图像审美的需求。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版画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经历了从复制到创作的重要阶段,从而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艺术价值。该文着重探讨中国早期版画的起源、兴盛、及艺术特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中了解中国早期的版画,认识版画的特性和掌握其精髓,从而使中国版画能更好地得以继承,将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版画发扬光大,继续创造一个版画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