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定位于17号染色体,有H_1和H_2两个亚型,编码17KD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与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高度同源。已发现nm23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和低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转移相关。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意义尚无一致意见。本文以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全数淋巴结检查为基础(平均每例46.25个),应用S—P技术检测20例结直肠癌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16.58,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我们认为:结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时,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转移的程度,而对估计有否淋巴结转移多方面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继人类第7、14、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天书”被破译出7“章”。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L1在人类染色体中的分布密度与染色体长度以及L1的密度与基因密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大多数染色体上L1的密度和染色体的长度表现为正相关,而L1的密度和染色体中基因的密度表现为负相关;对人类L1的5'UTR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在L1元件的5'UTR部分含有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L1序列.通过对人类的EST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新发现了51条和人类L1 5'UTR相似性较高的EST片断,根据它们分布的组织特异性,说明L1元件可能调控与发育过程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最后应用多样性增量的方法对人类和大鼠的L1 5'UTR进行了区分,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说明大部分L1的5'UTR的调控作用是人类特有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L1在人类染色体中的分布密度与染色体长度以及L1的密度与基因密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大多数染色体上L1的密度和染色体的长度表现为正相关,而L1的密度和染色体中基因的密度表现为负相关;对人类L1的5′UTR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在L1元件的5′UTR部分含有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L1序列.通过对人类的EST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新发现了51条和人类L1 5′UTR相似性较高的EST片断,根据它们分布的组织特异性,说明L1元件可能调控与发育过程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最后应用多样性增量的方法对人类和大鼠的L1 5′UTR进行了区分,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说明大部分L1的5′UTR的调控作用是人类特有的.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正>染色体作为基因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类的科学精英,一直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人类开始了染色体的人工创新,西方和中国的学者对染色体的创新具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技术.2009年2月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所长,朱培坤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题为"高等植物的第三类杂交——染色体杂交"一文,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高等生物(植物)通过染色体杂交获得杂交染色体并获得相应的染色体杂交植物,尔后通过遗传育种,获得  相似文献   

6.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由α、β两条链组成,β链决定其生理功能。编码βHCG的基因及假基因已完成定位。张锡元等报导,在低等动物基因组中存在βHCG基团同类物,并报道了该同类物在鳙鱼染色体上的定位。张锡元、嵇庆等报告了牛蛙的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结果。研究低等脊椎动物基因组中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对于探索βHCG基因从鱼类到人类的进化历程以及分析低等脊椎动物基因进化和染色体演化均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新生儿群体染色体研究报告王孝敏崔景芝(辽宁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大连116029)(大连市妇产医院大连116011)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据估计人类每个细胞核内约有5万~10万个结构基因,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决定着人类的遗传...  相似文献   

8.
探讨声门上喉癌发生、发展的特异染色体区和重要基因.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分析了18例喉声门上鳞状细胞癌(L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同时,自行设计cDNA芯片对3例喉声门上癌癌旁组织、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和聚类分析. CGH结果表明在某些染色体区存在特异的扩增和缺失.聚类分析将用于芯片研究的基因分为3组,即A, B和C.同时还发现一些表达差异在5倍以上的特异基因与喉癌发生相关. 上述特异染色体区和重要基因的发现将为喉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基因精确测序的完成,并不象以前想象那样,人类的基因组将会真相大白。相反,信息量越丰富时,反而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科学家不断的在基因组中的垃圾(如内含子)中发现重要的基因,这表明人类的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有关Y染色体的研究最近十分热门,不仅发现Y染色体不像以前争议的那样,Y染色体会随着进化,慢慢消失(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L1在人类染色体中的分布密度与染色体长度以及L1的密度与基因密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大多数染色体上L1的密度和染色体的长度表现为正相关,而L1的密度和染色体中基因的密度表现为负相关;对人类L1的5’UTR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在L1元件的5’UTR部分含有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L1序列.通过对人类的EST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新发现了51条和人类L15’UTR相似性较高的EST片断,根据它们分布的组织特异性,说明L1元件可能调控与发育过程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最后应用多样性增量的方法对人类和大鼠的L1 5'UTR进行了区分,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说明大部分L1的5’UTR的调控作用是人类特有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2006,(6):20-20
英美科学家近日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这个染色体是人类“生命之书”中最长也是最后被破解的一章。  相似文献   

12.
英国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历经8年努力,他们成功地破译了人类第6号染色体遗传密码。人类第6号染色体是迄今科学家破译的包含基因最多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孙刚 《安徽科技》2006,(6):52-54
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多少年来,人类对生命领域的探索,无一不与遗传基因DNA的研究息息相关.正是经过无数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一步一步揭示那美妙的双螺旋,生命科学才得以飞速发展,为人类深入了解生命并进而改造生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Y染色体     
Y染色体是人类最小的染色体,其上包含SRY等多个男性特有基因,本文就Y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灵长类染色体的进化动态,以小鼠和狗作为外群,使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人-小鼠、人-狗、黑猩猩-小鼠、黑猩猩-狗中的16427,15161,15802和14559同源基因.结果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染色体16,19,21和22上的基因具有显著高的同义替代速率(dS).分析人类-小鼠-狗和黑猩猩-小鼠-狗的同源基因,发现不同系谱基因碱基的同义和非同义替代速率(dN)是相似的,揭示了这些物种基因的碱基替代速率经历着相似的进化选择压力.此外,结果也表明局部染色质环境(GC含量和基因密度)和染色体重组速率对人类染色体碱基替代的累积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功能染色体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和其他物种染色体组测序工作的完成 ,人类科学最大的任务就是阐明数以万计的基因的生物功能。人类和动物生命周期都从受精卵开始 ,然后一步一步地发育成具有多元组织和器官的生物体。在胚胎形成过程中 ,伴随着基因生成物的协同运作 ,基因按其固有的程序陆续显现出影响 ,从而决定并实现整个人体程序。如果使用适当的动物做模型的话 ,可以加速胚胎功能染色体组的研究。斑马鱼就是这项研究一个很好的模型。斑马鱼最大的优点就是产卵多、体外胚胎发育、体积小、容易养活 ,除此以外 ,很多的分子、细胞、胚胎和基因操作在斑马鱼身上都很容…  相似文献   

17.
《天津科技》2004,31(2):42-43
1科学家破译4条人体染色体2003年元旦,法国基因测序中心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第14号染色体的遗传密码。4月和6月,美国科学家又先后破译了人类第7号和Y染色体。10月23日,英国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经过8年努力后,破译了人类第6号染色体。继第22、21、20、14、7和Y染色体之后  相似文献   

18.
质粒与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殷 《潍坊学院学报》2003,3(2):16-19,31
质粒是细小、环状、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DNA,合有少量基因。原核细胞质粒合有可控制原核细胞发育,转移对药物的耐药性、毒性产物,降解碳源等基因。近代可利用质粒研究各种机体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为研究基因工程的工具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fecta,DGI-Ⅱ)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疾病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4q21.笔者对DG I-Ⅱ临床表现、基因定位和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结构、蛋白质功能及突变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工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将给植物育种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向植物中转移外源基因,它主要涉及植物受体的选择和基因转移方法的探索。由于Ti质粒载体的建立和应用,双子叶植物中的应用性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单子叶植物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