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甘会闯 《科技信息》2012,(10):185-185,187
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阶级的分化,掀起了留学潮,并使得大量的知识分子加入新军,走向革命,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在我国有着1300年年的历史,在其存续期间,曾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封建统治的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制度运行后期,制度弊病凸现,本文在简要回顾科举制度的历史的基础上,就其对科技传播的影响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论述,具体包括对科技传播者的影响和科技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私学因其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很快调整教育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科举考试。以应举为目的的私学迅速发展起来。科举考试中,出身于私学的“乡贡”因其更能适应科举考试,因而自唐玄宗后期始开始在进士及第比例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景德镇商会不仅是一个商业管理机构,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官府的领导下,商会组织积极改良陶瓷制造,发展商业,调息劳资纠纷;热心社会公益,兴办学校、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商会在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发挥着主轮轴的作用,带动公共事务管理以及各行业的发展,在景德镇城市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基制度对明代绘画艺术的影响.首先,作者认为明代政府选官制度上重进士出身轻杂途入仕的作法。是造成明代宫廷画院制度特色的原因之一:其次,从画家人数上分析.科举制度录取的严格,迫使不少“累试不第”的文人流入绘画的队伍中,扩大了画家人数的总量。再次.考中举人的或文人的在为官之余的绘画创作,增加了绘画作品的数量。举人和进士加入画家的行列,也提高了画家队伍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李豫刚刚即位,他的王朝刚从安史之乱的战火里摆脱出来,奠基未久、百废待兴。有一天,李豫照例批阅奏疏,礼部侍郎杨绾所上的折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内容矛头直指每年一次的科举  相似文献   

7.
明朝统治者设立贵州行省以后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一面发展儒学教育 ,一面推进科举制度 ,大力培养和选拔封建统治人才。而明朝科举制度在贵州逐步推进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 ,给明代贵州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何尚武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16-19,24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这种在当时比较先进和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深刻影响着客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举尽管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而终结,但是,它对客家区域教育现代化仍产生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离不开科举,通过科举来达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本文从探寻传统士阶层这一人生追求的根源入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他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士阶层在一生当中,存在四种交流类型,分别是与君(天)、家、市民社会、师之间的交换。  相似文献   

11.
从清代乡试阅卷官员的任用程序和政府对阅卷时间的限定这两个角度,分析由于考官素质得不到保证及阅卷时间的紧迫,决定了科举制度下阅卷结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正。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科举制度承袭唐制,但相比又有所发展,有自已鲜明的特点。宋代的科举制度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重文轻武等各项措施紧密相关,宋代对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及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废除前后,士绅阶层的转变,来观察科举制的废除对士绅阶层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变迁所产生的作用。通过查证史料及相关书籍,本文得出以下三种观点:(1)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废除的方法值得商榷;(2)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绅士阶层发生了大的转变;(3)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社会结构存在的士绅参与的"双轨形式"管理体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废科举前后关于旧有举贡生员出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大量以科举为业的举贡生员面临着寻求出路的问题。清政府对此有长期的考虑,前后政策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使空大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规范、具体。但实际执行中,除了学堂政策得到执行和取得效果外,其余政策起的作用甚微。随着封建王朝主导局面的被打破,举贡生员开始摆脱功名的限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甚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表明中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到了新旧交替、充满矛盾与斗争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以卓越的成就赢得了“明文第一”的至尊地位,但其一生科举之路坎坷,归有光以自身曲折的科举考试经历和深厚的学养,指斥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着当时人无法企及的远见卓识;然而穷其一生,却又深陷科场不能自拔,对科举取士,始终缠绵萦系,欲说还休,有着深厚的科举情结。  相似文献   

16.
清末学制产生于“新政”改革之初,是与科举考试改革举措密切相关的。在1905年废科举之前,新学制的实施举步维艰;只有在废料举后的几年里,中国近代学制才得到真正推广。由此奠定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宋代存在文武举互换现象,文举改换武举是有“文人武化”的基础,而文举难考和经济条件限制是促因。武举改换文举成功者多以文武双全自居,体现出其根深蒂固的“文人”身份认同感,故宋代禁止武举试换的举措未能成功。但只有中武举后试文举的,却没有中文举后再试武举的。这些都是宋代“文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尉闭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土范围扩大列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时间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士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揭示了性别的社会属性,提出性别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科举制的结构性要素与行动主体交互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男女角色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本文以宋代为例,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科举制下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性别互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