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它和水泥砼路面一样施工工艺要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且水稳定性好的特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否则藐极易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路面的施工建设是由多层次多结构组成的,水稳层是路面的承重结构,需要根据需要将水泥、砂石以及水按照比例进行混合,作为一个路面层和基底层的过渡结构.在路面的施工中水泥砼的路面结构在水稳性以及强度上都有着很好的性能,而碎石层也同样具有着这样的特性,所以在高等级路面进行基层修筑的时候,都会选择这类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作为基层施工的工艺方法,因此此种工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证明宕渣土的优良性能,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现场96区模型,并结合现场96区段内2个实测点的承载板弯沉试验,反演出了宕渣土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双圆荷载计算模型对结构层底的拉应力和沥青路面的弯沉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将5%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的厚度减少9 cm ,采用宕渣土路基的路面结构仍要优于采用34 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设计路面。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结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厚沥青层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在50~60 ℃高温下进行的室内大型足尺环道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三种沥青层厚度超过20 cm的沥青路面结构,土基对车辙的影响很小,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对车辙的影响也很小,路面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20 cm深度范围的沥青层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找寻适应不同交通等级的合理的低水泥剂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方法拟定低水泥剂量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以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取代半刚性基层后对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力等设计指标的影响,并结合交通荷载分析各结构层厚度组合合理性.结果轻交通等级下,推荐使用5 cm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22 cm水泥质量分数为3%的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单基层;中交通等级下,推荐采用上基层厚度大于15 cm的水泥质量分数为2.5%的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下基层厚度至少为20 cm结构组合形式;重交通等级下,推荐采用15 cm水泥质量分数为2.5%的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和15 cm+20 cm半刚性双基层结构组合.结论在重、中交通荷载作用下,合理的低水泥剂量级配碎石基层能够在防治反射裂缝同时,较好地满足交通荷载需求.  相似文献   

6.
半柔性复合路面材料因其优越的抗车辙和水稳定性,成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路面材料,但对其路面结构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构建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路面结构模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表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的模量和厚度的不同参数组合对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混凝土层永久变形量的影响,提出了影响各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关键指标。结合现行规范,以力学性能最优为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性,提出了优选的路面结构组合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沥青加铺层厚度及其结构构造的设计,采用处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加铺玻纤格栅、加设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工艺措施,改善旧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力学特性,推荐合理结构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路面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当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厚度大于10 cm,模量大于800M Pa;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大于40 cm,模量大于1 600 M Pa;土基模量大于70 M Pa,沥青路面路表弯沉、AC-10面层最大剪应力和层底弯拉应力、乳化沥青冷再生下面层最大剪应力和层底弯拉应力等效果较好.结论在路面结构层参数合理的情况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可以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1基层开裂情况新疆国道项目三路面基层设计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下基层厚度35cm,上基层厚度30cm,基层竣工后观测,各  相似文献   

10.
康召才 《科技信息》2012,(33):384-384
本文主要结合某市政工程的案例,对该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做了分析,主要从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面做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芳 《甘肃科技》2010,26(1):159-160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公路面结构,为保证公路面施工质量,对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施工、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碾压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具体操作要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水泥稳定碎石疲劳特性,对比了垂直振动法和静压法成型的试件与路面芯样的相关性,采用更符合水泥稳定碎石实际力学性能的垂直振动法成型圆柱体试件,研究其劈裂疲劳特性,分析材料组成对疲劳特性的影响,应用Weibull分布建立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方程,构建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并与规范推荐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剂量较低时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优于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增大,级配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变小;水泥剂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较显著,一定范围内水泥剂量越高抗疲劳性能越好;水泥稳定碎石在50%失效概率下疲劳方程回归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1.103 5~1.134 5,b的取值范围为0.041 3~0.045 4;构建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能够较好地指导路面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张亚娟 《科技资讯》2010,(34):60-60
高速公路在使用中,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裂缝,导致路面结构过早破坏,不得不进行修补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但是可以调整级配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通过对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出最佳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高等级路面基层均广泛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即牛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细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但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和严格的前期养护,否则极易产生裂缝等各种基层病害.笔者从事公路工程施工多年,负责过申嘉湖高速洪溪连接线、长株高速、柬埔寨王国7 8号路等多条公路的基层施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现场经验,今以柬埔寨王国78号公路为例、从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施要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笃鸿 《广东科技》2011,20(12):139-14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结合湖南省娄底至新化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事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防治和处理提供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南京-连云港高速公路南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和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加铺层结构为4cmSMA13+8cmSUPERPAVE25+10cm的沥青稳定碎石LSM25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粘弹性性质对加铺层表面的竖向位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粘弹性性质对加铺层不同深度处的竖向应力的影响较小;高温稳定性是沥青稳定碎石LSM25层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的重点;SUPERPAVE25混合料设计的重点是控制材料的疲劳性能;加铺层厚度h=19cm时,SUPERPAVE25层底拉应变最大,增加和减小加铺层厚度,SUPERPAVE25层底拉应变呈现减小趋势;随着沥青稳定碎石模量的提高,加铺层中各深度处的竖向压应变和水平方向应变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合徐高速公路(南段)是北京至福州主干道的重要地段,是安徽省第一条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4cm厚AK~16I上面层,5cm厚AC~25I中面层,6cm厚AC~25I下面层,3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石灰土底基层。1.底基层材料性能要求作为基层与路基的连接层,底基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将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通过自身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传入土基,并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刚度小,使荷载扩散能力也相应的较小,其底基层所受的荷载应力仍然会较大。所以在底基层设计时,抗压强度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另一方面,底基层须防止地下水或…  相似文献   

18.
安旭利 《科技信息》2012,(17):404-40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的路面结构承重层,是当今国内外使用最普通和一种半刚性材料。具有强度高、水稳性好,承载力大等特点。但由于结合料为水泥,对温度、温度敏感性较强,在强度形成过程中容量形成裂缝。本文根据其成因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适用于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合理沥青层厚度,当级配碎石基层厚度为20cm时,利用BISAR 3.0程序计算不同沥青层厚度(4~36cm)路表和面层底部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沥青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内不同深度剪应力,进一步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应力应变疲劳极限确定不同沥青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开裂、永久变形和车辙的病害状况,根据路面结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实现沥青层厚度的优选。为验证薄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和长期使用性能,采用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APT),对5cm沥青层厚度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长期使用性能及病害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级配碎石基层厚度为20cm时,沥青层不宜过薄,沥青层厚度h15cm时易产生过大的路表永久变形和自上而下的疲劳开裂;沥青层厚度为5~18cm时,存在较大的面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沥青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最大剪应力的不利受力组合;沥青层厚度h1≥34cm时,可满足长寿命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若条件受限时,宜保证沥青层厚度h1≥18cm;由APT试验结果可知,沥青层厚度为5cm时,沥青层层底拉应变计算结果、路面结构剪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路实际使用状况基本符合,路面结构主要病害为车辙和永久变形,疲劳开裂并不明显,但路基顶面压应力计算值偏小,该值不宜作为路面结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韦松 《科技信息》2013,(14):397-398
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从混合料组成设计到现场路面结构层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新措施,其中混合料组成设计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试验方法中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振动成型法取得,施工过程中采用立模铺筑;这些质量控制新措施的使用,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的路用性能,确保了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